五上第3课:《桂花雨》教学实录与点评

桂花雨》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如何做到不贴“借物抒情”的概念标签,让这一方法在阅读中自然生长出来呢?朱煜老师这样比喻: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棵大树——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一笔一笔地画出枝叶,等到下课铃响,定睛一看,眼前不再是枝叶,而是一棵大树。大树的主干就是核心的教学目标。那些枝叶就是为实现主目标而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

一、质疑导入,初感“香气迷人”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老师看到这个题目,就想到一个问题:既然是写桂花的,为什么不直接叫《桂花》,而叫《桂花雨》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已经五年级了,要学会边读边思。这样,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眼中的桂花是什么样子。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师:读书除了边读边思之外,还要善于提取信息。这个自然段里,有一个词语,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作者对桂花的感受。是哪一个词语呢?

生:我认为这个词语是“迷人”。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这个词是“笨笨的”。

师:那是对桂花树的感受。

生:我觉得是“喜欢”。

师:刚才有同学说桂花非常迷人,是什么迷人呢?

生(齐):香气。

师:桂花的香气实在太迷人了,所以作者喜欢。(板:香气太迷人了  喜欢)刚才还有一个同学说“笨笨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段话。

(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明明是写桂花很迷人,我很喜欢它。可是,作者为什么又去写桂花树笨笨的呢?为什么写桂花开得很小,要仔细寻找才能找到呢?

生:作者用桂花树和梅树作比较,梅树是有姿态的,桂花树的样子很质朴,其貌不扬。

师:他看出了比较,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觉得先写桂花树笨笨的,花很小,是为了突出桂花树开花时香气迷人。

师:这两位同学和作者一样,也很会比较。我们再来读,边读边感受这样比较的巧妙。

(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评析

直接揭题,教师从“雨”字处设疑,但暂不讨论,暗示学生关注课题的不同寻常之处,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要学会建立联系,读中释疑。读第一自然段,提炼“喜欢”,引出“香气迷人”,捕捉“笨笨的”,进一步提出问题,“比较”的妙处在情感体验中获得。

二、借助时间支架,描述桂花开落的过程

师: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来写桂花,紧接着,通过三个时间点,写出桂花开放的盛况。老师带来了三个填空,你们可以选其中任何一句口头完成。可以用课文里的语句,也可以将散落的句子自由组合。(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                   )。

桂花成熟时,(                )。

桂花摇落以后,(                 )。

师:第一句,谁想说说看?

生: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没在桂花香里。

师:课文有这个句子,他稍稍做了一点改动。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桂花盛开的时候,要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见小小的花儿。

师:他联系上文去组合,也不错。

生:桂花盛开的时候,香气迷人。

师:直接描写它的香气。第二句。

生:桂花成熟时,就应该把朵朵完整、新鲜的桂花摇下来。

师:你看,关于这句话,课文里只有很少的内容,但他会重新组合。最后一句。

生:桂花摇落以后,全年整个村子都浸润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为什么桂花摇落以后都会浸在香气里呢?而且,他还特意告诉我们“全年”。

生:因为第六自然段也写到,桂花晒干可以放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所以,桂花摇落之后,整个村子都浸在香气里。

生:桂花摇落以后,还可以送给邻居一些。

生:桂花摇落以后,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师:哦,这就把后文摇桂花的情境结合起来了。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站在桂花树下,满头都是桂花的花瓣。好,刚才同学们反复提到了——(板书:浸在香气里)

师:既然你们反复提到这句话,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屏幕上有两个句子,一句是原句,一句是修改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选择第一句呢?别着急,先把两句话读一下。(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全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因为第一句话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更突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

师:这个学期学过一个重要知识是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你好厉害!

生:双重否定句,读起来还可以增强语气。

师:是啊,那么强调的是什么语气呢?

生:强调了她对桂花香气的喜欢。

师:对,这样说就更清晰了。我们一起把原句再读一次。

(生齐读第一句)

评析

高年级需训练学生概括篇章与整合信息的能力。三个填空句相对独立,方便单句训练,又能按序连接起来,形成桂花开落的时间轴线,让阶段事情变成完整事情。所提供的支架是三个时间节点,由学生来补充桂花不同时期的盛况,设计巧妙,训练有效。“可以用文章里的语句,也可以将散落的句子自由组合”,开放的要求让不同能级的学生都能够表达,多元呈现,差异互补。继续看,此处朱老师对言语实践活动的设计不是单一的,还隐含一个子链接——通过比较原句与修改句,让学生体会双重否定句更能表达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将语文知识放置在具体的文本语境中,在阅读感悟中自然习得。

三、由扶到放,读中悟情

01

引读,铺垫情感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接下来要提高一点难度,我们一起来读。但是,老师不告诉你们哪里是你读,哪里是我读,听好老师的暗示。

师: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我的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生:可别来台风啊!

师: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生: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师: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生: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桂花成熟时——

生:就应当“摇”。

……

(师生合作读2—4自然段)

评析

引读是很常规的朗读形式。但朱老师的引读里有不常规的小细节,事先不做分配,听老师的暗示来“接读”。学生全情投入,哪里由老师读,哪里该自己读,全凭节奏和语感来判断。朱老师的朗读极富感染力、示范性,在他的带动下,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与师生朗读的节奏高度契合,丝丝入扣。此刻,桂花的香气更加迷人,人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02

品读,丰富情感

师:你看,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很普通、很简单的词语“没有”,就感受到了双重否定语气背后作者对桂花的喜欢之情。接下来请大家轻声读第5—8自然段,再来找一找句子里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感受作者对桂花的那种情绪、感觉。

(生自读,找句子)

师: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我找到的句子在第五自然段——我总是缠着妈妈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里的“总是”表达了作者对摇桂花的喜爱。

师:不仅仅是喜爱哦。从“总是”还可以看出一种心情……(学生说,期盼)对,是期盼、期待。(板书)他讲得特别好,先告诉我们句子,再告诉我们词语,然后说从这个词语中获得的感受。三个步骤,讲得清楚、明白。

生:我找到的句子也在第五自段中,“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中的“啊”“呀”表达了作者摇桂花时的激动。

师:她是从两个语气词感受到激动、兴奋之情的。(板书:激动、兴奋)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句中“使劲”体现我对桂花的迷恋之情。

师:为什么“使劲”可以看出迷恋呢?

生:因为她是抱着桂花树的呀。

师:我觉得他的解释蛮有道理的。(板书:迷恋)

生:我找的句子在第七段。从第一句“我念中学时候”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已不住在童年所生活的老家,搬到了新的地方,那里全是桂花树,她沉迷于花香之中。后面说“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说明作者不仅迷恋于花香,而且还想把这种感觉分享给家人。

生:我找到的也是第七段,第三句话“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我从“常”体会到作者对桂花的喜欢之情。虽然她不在家乡,但是她还是特别喜欢桂花,总会到那赏桂花,享受桂花的香气。

生:我找到的也是第七自然段,是和第八自然段衔接的地方。(师提醒:仔细听,有新发现)第七自然段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第八自然段又说“我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里把摇桂花说成“摇花乐”,表达作者的喜爱。而且,后面说“阵阵桂花雨”,我觉得母亲说“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就是因为这“阵阵桂花雨”,因为我捧给母亲的是风吹落的桂花,但是在家乡,我们都是摇下来的,这个感觉是不一样的。

师:体验是不同的,难怪母亲要说她更喜爱家乡的桂花。

生:我找到的是第八自然段。“于是,我又想起了……”这个“又”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摇花乐,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

师:这个同学从一个“又”字想到了思乡。(板书:思乡之情)

生:第八自然段“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作者把摇落的桂花比作桂花雨,体现了她对桂花的热爱。

师:有迷恋,还有热爱……对于家乡的桂花,除了喜欢之外,我们居然找到了那么丰富的感受。一起把这段话读好。

(出示“摇桂花”片段,生齐读)

评析

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立体的。随着阅读的深入,“喜爱”一词已不足以表达更细微的情绪。朱老师舍得花时间“去标签化”,让学生找词句,细细读悟,充分交流,现场生成期盼、激动、兴奋、迷恋、幸福、热爱等体会,情感逐渐升温,愈发浓厚。值得注意的是,统编教材三年级起提出“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到了五年级,朱老师提出的要求是“找一找句子中看似普通的词语”,学生从“总是”“使劲”“啊”“常”等词语中体会到丰富的情感,“品读悟情”有明显的年段生长感。

03

演读,体验“摇花乐”

师:单单这么读,还读不出那种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办法激动,没有激动,就没有办法迷恋、热爱。我们要换一种读法。谁愿意尝试做“我”?

(师选出“我”“小伙伴”“桂花树”等角色,创设情境,指导即兴表演,合作朗读)

【“我”站在桂花树下看着满树的桂花。

旁   白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缠着妈妈问。

作   者   (迫不及待地)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妈   妈   (摇摇头)还早呢,花开的时候太短,摇不下来的。

旁   白    过了几天,妈妈突然发现天空阴云密布。

妈   妈   (急切地)哎呀,台风要来了!孩子,快去招呼你的小伙伴,赶紧来我们家院子里摇桂花吧。

【孩子们站在桂花树的周围,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起来,传来快乐的笑声。

妈   妈   (催促道)快快,再摇呀,桂花还没落下来呢。

旁   白    看到满树的桂花纷纷落下来,我喊起来了。

作   者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妈   妈    孩子,你糊涂了吧?这哪里是下雨啊,雨点在哪里?

作   者    雨点就是这落下的桂花呀!

妈   妈    下雨的时候有雨声,雨声在哪里啊?

作   者    雨声就是桂花落下时的“沙沙”声。

……

师:下雨的时候,我们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现在,你们闻到了——

生:桂花的香气。

师(面向“桂花树”):桂花树,你的香气给我们带来太美妙的感受啦,谢谢!现在,我们再来读读看。

(生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感觉是不是不一样了?因为你们也感受到了摇桂花的趣味。

(音乐起,师朗读6—8自然段,生沉浸其中。音乐来源:毛不易《不染》)

师:同学们请站起来,一起读。

(生齐读:我念中学的时候……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评析

“在没有身体的求知路上,学生的脑袋只能越来越大,身体只能越来越小……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使得教与学实则变成了知识传输的机械运动。”朱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脑袋与身体是共同参与的。表演多是即兴的,应课堂之需而设,让人意想不到又效果极佳。此前,学生对“摇花乐”的体会与作者当时的心情还有一段距离,师生共同入戏,演绎“摇花乐”,学生很快走进作者欢乐的情绪。当音乐响起,教师的朗读又旋即把学生从童年带回现实,刚才的笑声仿佛变得遥远起来。这里,丰富恰当的朗读设计让文字实现了超时空功能,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经历了更辽阔的旅程。

四、借物抒情,怀想童年

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小资料,能不能告诉我,母亲为什么要这么说?

(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琦君《<烟愁>后记》《家乡味》选段)

生:因为全家已经搬到了杭州,母亲对家乡很思念,也想知道家乡的邻居、桂花树怎么样了,这是一种思乡之情。

生:家乡的那些桂花雨是我们童年的快乐凝聚而成的。

师:那些桂花寄托了我和母亲的快乐。

生: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这里写出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桂花做成的糕点,泡出的茶,那就是家乡的味道。

生:家乡的桂花香里有童年的回忆,到杭州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师:是的,同学们刚才在摇桂花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快乐,这样的快乐让作者经常怀想自己的童年。(板书:怀想童年)

(总结板书,再次渲染桂花香)

师:讲到这里,我突然有一个小问题。课文写了那么多的“香”,用《桂花雨》做题目不好,我能不能把它改成《桂花香》呢?

生:我觉得不能改,因为杭州的桂花不是摇下来的,没有桂花雨。

师:那它自己被风吹落下来,也是桂花雨啊。

生:我认为杭州的桂花没有摇,感受不到摇桂花的快乐。在家乡,“我”感受到和伙伴一起摇桂花的快乐。

生:因为无论哪棵桂花树,只要开花都会有香气,这样的话,体现不出家乡桂花树的特别,而且不能写出自己摇桂花时的快乐,所以要用《桂花雨》。

师:作者迷恋家乡的桂花,因为家乡的桂花给她带来了那么多丰富的感受。而这丰富的感受,慢慢地汇聚成一种思乡之情、怀想之意,这就是借着桂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评析

情到此处,教师抛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母亲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桂花香气如此迷人,为什么题目不叫《桂花香》,而要用《桂花雨》?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物”与“情”的关系。朱老师并未急于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而是继续把问题开放出去,或引入课后的“阅读链接”,由桂花香到家乡味,读懂“思乡之情”;或让学生自由思辨,辨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之独一无二,无可替代,读懂“怀想童年”。如此阅读之后,学生明白了——哦,原来,这就叫“借物抒情”。

 板书设计

——本文发表于

《小学教学设计》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4777.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9月 8日
下一篇 2023年 9月 8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