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手记|2 走月亮(第一课时)


【写在前面】

这篇是典型的散文,课文内容比较散,对于学生而言不容易理解,尤其不适合一句一句分析文本。这节课主要借鉴朱煜老师的设计思路:找地点——明景物——说感受,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处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虽然只上了第一课时,但是这个思路的实践效果很不错。

2 走月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鹅、卵、俗”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坑”等15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场景。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流程】

前两节课,我们去江边观了钱塘江大潮,赏了傍晚的江景。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云南,和作者吴然——走月亮。

板块一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厘清结构

1. 什么是走月亮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找一找:什么是走月亮?

2. 疏通字词

淘洗 汩汩 坑坑洼洼(带有三点水的生字)

鹅卵石 庄家 稻穗 田埂

跃出 泼剌声 闪烁 镀亮

(1)小老师带读

(2)疏通难点词,代入课文猜意思

汩汩:水流动的样子

泼剌声:水的拍打声

坑坑洼洼: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样子

(3)齐读

(4)书写指导

卵 稻 熟

3. 理解课题,梳理结构

(1)交流:什么是走月亮?

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走月亮是云南白族的一种习俗,作者吴然我们并不陌生,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他很喜欢自己的家乡,所以写下了许多关于自己家乡的文字。

(2)梳理结构

①“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勾画出来,数一数。

(课件出示)齐读。

明确:四句同样的话刚好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②再读,思考:我和阿妈在哪里走月亮?圈画出来。

交流:

洱海,点苍山,大青树,小路

溪边,小水塘

村道,果园,稻田

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天上(有学生对“天上”表示疑惑,可以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块二 精读课文,感受画面

1. 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范读,齐读

(2)这一段的月亮带给你什么感觉?可以在段落中找两个词形容吗?

明亮,柔和

(3)为什么是明亮的?为什么是柔和的?

生1:这里作者用了四个照亮,照亮了很多东西,说明月光很亮。

生2:我觉得月光照耀下,这些事物亮了,但是这种亮又是很朦胧的,所以看起来很柔和。

师:是呀。在月光的照耀下,所有事物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带给人朦胧之美,柔和之美。

(4)带着这种感觉,齐读段落

2. 品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个段落作者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自行批注。

(2)交流

生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这是闻到的。“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是作者看到的。

生2:“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这是我做的事情。

生3:“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这是作者想到的,想做的事情。

(3)品读动词,想象画面

昨天学习《现代诗二首》,里面有几个动词用得很有画面感。这个段落也有几个动词用得很好,找找看,说说你的理解。

生1:我觉得第一句的两个“”用得很好。这是因为溪水在流动,然后空气里有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作者觉得溪水里也有香味,所以用了“流”。

生2:流着月光就是月光洒在溪水上,所以也用了“流”。

师:本来是静止的画面,因为两个“流”,这幅画面好像活了起来。

生3:我觉得“”也用得很好。这里应该是月亮在水里边的倒影,但是看起来就像是小水塘抱着一个月亮,很和谐。

师: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1:我觉得很安静,这是夜晚,周围的一切都静悄悄的。

生2:我觉得很温馨,有水、月光、山草、野花,感觉这幅画面很温馨。

生3:我觉得很和谐,月光和溪水很配,小水塘和月亮很配,所有事物都很和谐。

(4)齐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个段落。(学生读得比第一遍轻)

(5)梳理事物,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溪水——鹅卵石——月亮——(做的事)——(想做的事,和事物出现的顺序一致)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研论文

教学技能:说课七大诀窍!

2023-9-7 20:59:56

教研论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种类和教法

2023-9-8 6:42: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