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你们在读孔乙己的时候有什么让你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地方吗?
学生1:就是孔乙己知道四个茴字的写法。
学生2:我觉得是孔乙己在最后被打断腿的那个样子,让我觉得有点凄惨。
教师:对,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学生3:孔乙己在喝酒的时候所有人都看着他笑,说明他是一个惹人发笑的一个人。
教师:你关注到了大家的笑,真好!
学生4:第四段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是穿长衫的唯一的一个人。
教师:读书就读的特别的仔细,他关注了站着喝酒,又是穿着长衫又是唯一的,你为什么关注到这个呢?
学生4:在课文前面说,来这里喝酒的人大致分为两派人,一种是短衣帮,一种是穿长衫的,但孔乙己既是站着喝酒,还是穿长衫,并且他是中间唯一的人。
教师:我也跟你一样,读孔乙己,我也关注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读。来,预备起!
全体学生齐读第四段……
教师:大家猜猜看,孔乙己为什么一直要穿长衫呢?
图片
学生1:因为他是一个读书人,这是他读书人的骄傲。
教师:对,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读书人,穿长衫是他的身份的标志,他为此感到骄傲。
学生2:因为他觉得穿长衫很儒雅。
教师:是的,儒雅跟读书人有关,对吧?你说说看看。
学生3: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教师:他一定要把自己跟那些卖苦力的人区别开来,有没有一种可能,孔乙己比较懒,所以不换呢?
学生4:孔乙己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很懒,很穷。
教师:10 多年没有补,有没有人帮他补?也没有人帮他补,一个人是吧?这些信息都弄明白了,但是刚才前面三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孔乙己他坚持穿着长衫,是宣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强调自己跟卖苦力的人不是一伙的,他如此在意自己。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孔乙己既然如此在意他的长衫,你能不能在孔乙己某次出场时,补充描写一下他的“长衫”?
(三分钟时间)
图片
教师:好同学们,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描写。
学生1:第七段,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左手微微捞起,掸掸出味的袖子,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教师:这里你想要表现出孔乙己怎样的心境?
学生1:因为这时候孔乙己是想教我来写这个茴字的,所以说这时候他应该又端出一副读书人的架子,显出读书人的身份。因为他的长衫十多年没洗了,所以说我就会在这里又出现长衫的袖子。
学生2:我加的也是在第7段。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用手不断地扯着长衫,眼睛来回看着,似乎要在众人眼里,众人眼前展示那破破烂烂的长衫,并点头说:“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
教师:孔乙己这个时候是想炫耀一下的,你有发现别人想炫耀的时候是扯着长衫炫耀的吗?
学生2:我想孔乙己这个时候非常想让别人看到他穿的是长衫,表明他是一个读书人,我也是能识字,并回答了他的问题,所以显得非常高兴。
教师:我理解你说的这个扯字,其实是把长衫的下摆往下揪一揪,使它显得熨帖一点,我是一个读书人,这个扯,我理解了,说得非常好。来,继续,还有吗?
学生3:我加的是在第四段,他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着孔乙己伸出手将自己破烂不堪的领子整了整,并将长衫拂平整,随即又转过身背起手摇头晃脑开始说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了。
教师:告诉我们,你添加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因为孔乙己在这里被别人说他偷书,他极力的想证明自己是读书人,他说这个窃书不能算偷,他自己抚,将长衫抚平整,证明自己是读书人,在后面写他转过身去应该是觉得自己也有些羞愧,所以转过身去,不想面对他们。
教师:孔乙己想要表达自己的尴尬,会有什么动作呢?
学生:扯,就是意思说想让他将长衫藏起来,以免再增一点笑料。
教师:这就不对了,孔乙己的长衫是他的身份和标志,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藏起来,他是有尴尬。
学生:攥了攥自己的衣服。
教师:徐老师还想到一个词,是可以掩饰尴尬的。卷字,把那个长衫下摆卷了再放下来是可以掩饰尴尬的。你这个攥字用的也很好,请坐好,再找一位。
学生:也是第四段。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放,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理了理那破烂的长衫,接连便是难懂的话。
教师:理了理长衫,我建议可以再细致点。理了理长衫的什么?比如他的领子。其实孔乙己这个时候是颇为自得的,就是我有懂知乎者也,你们不懂;第二,用之乎者也,要掩饰自己的尴尬。有一处地方我想问问同学们,孔乙己其实很穷的啊,但是他买酒的时候有一个动作,显得特别的慷慨有钱的样子,你们关注到哪一个细节了吗?
图片
学生1:在第四段,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就是体现出自己的阔处。
教师:有想法,九文大钱那里来的?
学生2:孔乙己拍了拍长衫的下摆,在衣袋里地摸索了半天,挺直身板,便排出了九文大钱。
教师:排出九文钱和摸出钱,这两个动作是有矛盾的。不可能在掏钱的时候抠抠搜搜的,排出去的时候大大方方的。这个要细节要修正一下。
学生2:他没什么钱,然后卖书肯定也卖不了多少钱,万一他忘记他的钱放在哪了。
教师:就那几个钱,不会忘记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几个钱,越发记得钱在哪里。孔乙己在口袋里抠抠搜搜的摸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排在桌面上,是给大家看的事情。
学生3:孔乙己挺起胸膛,他将长衫一甩,便排出了九文大钱。
教师:很好,将长衫的袖子一甩。建议可以甩左边的袖子,卷起右边的袖子。排出钱,一定要让那只手伸出来更鲜明。一个人要想炫耀自己有钱的时候,手肯定要露出来。发现大家给孔乙己加长衫的细节描写,慢慢地读懂了孔乙己。现在大家再看,孔乙己如此在意自己的长衫,但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的时候,读一读。预备起……
学生齐读文本。
教师:他的长衫不见了。
图片
教师:孔乙己身上的长衫哪里去了呢? 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发挥想象,2分钟时间,在脑子想一想,大家说一说。
(2分钟的思考时间)
学生1:在第十段,掌柜说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然后在 21 页的第一行被丁举人家打了大半夜,长衫应该是被丁举人的人给打成碎片了。
教师:有可能,这个同学说的多好,他的想象是从课文中来的,而且关注了打了大半夜真的会打碎的。好,继续。
学生2:第一,长衫是不能抵御风寒的;第二现在他已经被打断腿了,下面垫一个蒲包,他穿长衫并不方便他这么走路。所以说他的长衫就没有了。
教师:他一下子说了两点,大家对他的说法同意吗?两个原因都同意吗?
学生3:不同意,我觉得孔乙己十几年都不换衣服,他可能并不在意方便不方便。
教师:他对第二点有怀疑,你能说服他吗?
学生2:后面其实也有细节,前面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一直端着读书人的架子。但是这回人们又像平常一样去嘲笑他说:“你又偷东西了吗?”但是他这回的反应却和前面几回不一样。这回他却不分辨,单说一句不要取笑,说明他其实态度有些细微的转变在,所以我觉得长衫也可能随着他这个态度转变成了夹袄,心境也可能发生了变化。
教师:最后一句话要修正一下更好。孔乙己在最后走入人生的最低谷、最艰难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很在意那个长衫了。这个时候生存很重要。他的第一点说这个冬天来了,这个夹袄能够防寒,穿长衫是没有必要,你同意吗?
学生4:不同意,因为在前文说了他是只穿长衫的,如果以前就冬天冷的话,应该说的是到冬天他就会换上夹袄,但是在前文说他是一直穿长衫。
教师:我代替他说了,似乎十多年,他一直是穿着长衫。
学生5:这个描写是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它并不是一个很确切的东西,不能这么绝对吧!
教师:我个人觉得在这里面长衫确确实实在这个时候对于御寒的作用是不大的。为了行走的方便,这个“走”其实是用要加双引号,穿着长衫确实是行走不便,感谢你。有没有其他同学有新的想象。好,这个长衫哪里去了?
学生6:他可能被其他的落魄的举人给偷走了
教师:举人会偷他的衣服吗?
学生6:抱歉,口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当时那些读书人被封建科举制度影响的、毒害的很深。被其他落魄的没考上科举的读书人偷走了。
教师:偷了?要偷你一个钱包,容易的,要偷一件衣服,衣服很难脱的!
学生:但是,他的腿已经被打断了。
教师:你的意思是腿被打断了,衣服脱下来了,被别人偷走了?或者是腿被打断了,穿衣服不方便,衣服放在家里,被别人偷走了。那前提条件跟前面是一样的。前提是还是因为腿被打断了,穿衣服不方便。你呢?
学生7:长衫是一个读书人的标志,然后当他被腿打断的时候,他只能就是跪在地上,他应该是不想给读书人丢脸。
教师:你觉得长衫是孔乙己把它收起来是吧?
学生7:他感到有一点的态度放低,所以撕掉了。
教师:你觉得孔乙己自己撕掉了长衫,那不是态度放低,那是绝望。越有越来越有意思了,来。
学生8:我认为是,前面第十段,他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应该可能就是被丁举人家的人打的时候,打了大半夜,打折的腿。这些人在打他的时候就说,穿长衫的都是读书人,就你这个样子,你一个读书人还来偷东西,你还是什么读书人?然后就抢了,抢了之后帮他烧掉了。
学生9:我觉得孔乙己受伤以后,万念俱灰,心情低落,自己撕掉了长衫。
学生10:孔乙己头数被发现后,被人骂道:你还是个读书人嘞,还偷东西,于是把他的长衫剥了下来。
教师:很棒,这个“剥”字很形象,很有表现力。我觉得前面说的都对,不是抢了,这个动词我要纠正一下,用哪个词比较好?你还是读书人?
学生10:直接帮他扒掉。
教师:扒,这个词就用的好,这个长衫有可能是被丁举人派人扒掉的,你还是个读书人呢?你还配穿这个长衫吗?我觉得你后面的修改这个扒字很好,来请你。
学生11:孔乙己一开始穿长衫其实就是为了他的虚荣心,为了不与那些短衣帮为伍,但是在文章后面,说他已经就是因为偷东西而被打断腿,然后在酒馆里的人也一直嘲笑他,心里已经对这个有点难过,放下了自己那种读书人的虚荣心,生活的种种挫折使他那种挫虚荣心就已经没有了,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脱下了这个长衫。
教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他再也不以自己是一个读书人自居了,自己脱下了长衫,那如果这样的话,他自己脱下了长衫以后会怎么处理这个长衫呢?比较合理的做法。
学生12:我认为可能是将长衫好好的储存,因为在他人生中的前半段一直都是很珍惜他的长衫的,也很喜爱长衫,所以我认为应该不会给它销毁掉,应该是好好珍惜。
教师:嗯,觉得比前面那个同学说,把它撕掉要好得多,是吧?请坐。我觉得孔乙己把长衫脱下来,还有可能派什么用?
学生13:我觉得有可能是把那个长衫当了。因为课文中提到这一次来喝酒带的是现钱,酒要好,可能把长衫当掉以后换来的。
教师:请坐,我就很欣赏这样的想象,孔乙己腿已经打断了,怎么会有钱来买酒喝呢?那有可能是把长衫当掉了,在人生的最后关头都不忘来喝一次酒是吧?看这个人也真的是不可救药了,既凄惨又不可救药。所以对于孔乙己这个身上的长衫,跟孔乙己的人生的悲剧,央视新闻网有这样的评论,说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是不是很有道理?很有道理嘛!也就是孔乙己的悲剧就是他自己造成的。
学生摇头……
图片
教师:你们摇头,孔乙己的悲剧我觉得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对吧?你看懒是吧?不愿意放下架子,不愿意像一般人一样去谋生,还要去偷,有他的原因。但是小说中的其他人就没有责任了吗?有没有责任请具体说一说。谁有什么责任?给两分钟时间看看书,脑子里形成能说明的问题几句话,好好捋一捋。
学生1:丁举人家,因为如果孔乙己只是偷一些食物的话,丁举人家不需要打断腿,就是让他进去牢里面蹲几天就行。
教师:你的意思是可以给他一些惩罚,但是打断腿使他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丁举人要负责任。
学生2:我也是认为是丁举人,因为丁举人他把孔乙己的腿打断了,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打断了腿就让他失去了读书人的尊严,使他慢慢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所以就要对他负一些责任。
教师:你这个补充很好,前面同学说打断腿使他生活没有着落,你补充打断一个读书人的腿使他的精神遭到了摧残,很有道理,来。
学生3:我认为掌柜的责任也是非常重的。在第七段,当孔乙己要教他写字的时候,他说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回他,非常看不起他,非常的打击他的自信心。
教师:那个懒懒的回答的是掌柜的吗?看清楚到底是谁?
学生3:小伙计。
教师:请坐,也就是说小伙计没有给予孔乙己应有的信心和尊重,好,来。
学生4:喝酒的人也有责任,因为在第四段,说所有的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孔乙己本身是参加考试却落榜的人,那些喝酒的人没有安慰他,没有帮助他,反而在那里嘲笑他,将他当做一个笑料。所以这个是给他造成了一次心灵上的二次创伤,所以我认为那些喝酒的人都有责任。
教师:听众,尤其是短衣帮是吧?喝酒的人的责任在哪里?对这样一个落魄的读书人,不断的嘲笑他,而且是嘲笑的是他最伤心的东西,你为什么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哪些短衣帮经常在他伤口上撒盐,让他感受不到一点点人间的温暖。好,继续。还有补充吗?
学生5:旁人就是说包括喝酒的人和那个掌柜都有责任。
教师:把责任分开来说。
学生5:首先是众人,第四段的最后一句,之乎者也,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还有第六段的最后一句,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就是说众人在他有困难,或者说是在他受刁难的时候,不给予安慰,是一味的去嘲笑他。
教师:众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学生5:特别狠的是 11 段的最后一句,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出去了。就是在孔乙己受伤非常非常严重的时候,他们还是并没有去帮助他,比如说送医院,或者说给他一些语言上的安慰,都没有,所以说这个旁人的责任是非常大。掌柜的话在第十段,掌柜听说孔乙己腿被打断了,他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 19 个钱呢!就是说他心里想的只有钱,而不是关心别人,而这种冷漠无情是非常大的。
图片
教师:对于群众分析得非常好,这种冷漠无情使孔乙己陷入了更深的人生悲剧之中。尤其是这位男同学,关注到了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欢笑声”、“快活的空气”,这种越是写快活,越是写快乐,越是能表现人情的冷漠。感谢你说得非常好。那么现在我想问问同学们,小伙计也有责任,喝酒的人也有责任,掌柜的也有责任,丁举人也有责任,你们都分析到了,那你觉得在鲁迅看来,谁应该负最主要的责任?也就是说,孔乙己他自己是要负责任的,那一群人也是要负责任的。那么,在这一群人当中谁要负最主要的责任?猜猜鲁迅想让谁负主要责任?猜错了也没关系。
学生1:整个的黑暗社会。
教师:不能把板子打到社会。当然是要有社会,但是我这里问的是谁?
学生2:我认为是短衣帮,这些短衣帮其实就是看客,鲁迅重点就是批判这种看客类型的人物。他在很多小说中都提到了看客,就是那种吃人的角色。所以说鲁迅主要是批判这些人,就是想要让这个社会觉醒。
教师:我觉得你可能是教材里面的东西关注多了。注意一下,如果说短衣帮是看客,掌柜的是不是看客?小伙计是不是看客?这不能一棍子打很多。我们现在问的是刚才这一群人当中谁是鲁迅有企图的?你说。
学生3:我认为是那些类似于掌权者。
教师:具体一点。
学生3:我认为科举管考科举这一块的人有责任。
教师:这个不在我们刚才讨论的范围。我们刚才说的是哪些人要负责任?短衣帮、长衫主顾、掌柜、小伙计、丁举人,要在我这群人当中去选。
学生4:短衣帮,在孔乙己去喝酒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问孔乙己。
教师:我明白了,刚才的同学也说短衣帮,大家是不是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就不要互相的伤害,要互相给予温暖。那你为什么要说短衣帮?
学生5:是一个读书人,大半辈子没有捞的一个秀才,在读书人员的眼里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羞辱。
教师:你觉得是被短衣帮羞辱是最大的羞辱,我告诉你,被同样作为读书人的人羞辱才是最大的羞辱,你想想有没有道理。你说。
学生6:我觉得是掌柜的责任最大,因为在第七段这里说,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绝不责备的,就因为是掌柜绝不责备,然后就这群人很放肆造成的。
教师:你的意思是别人笑孔乙己的时候,掌柜的作为老板没有制止他,对吧?那掌柜的心确实够狠的,够冷的。如果掌柜的制止一下孔乙己就不至于这么悲惨了请坐,有点道理。
学生7:丁举人要负主要责任,他不仅是直接打断了他的腿,而且他作为举人,他中的举人,是一个读书人,用他的身份去羞辱了另外的一个读书人,这让孔乙己自己的自尊心也遭到了极大的伤害。
教师:他分析了两点,刚才前面的一个女同学说孔乙己如果是被短衣帮羞辱,和被丁举人这样同样的读书人羞辱,心理伤害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层是被丁举人羞辱,第二层是丁举人把他的腿打断了,这就造成了是直接的身体伤害。同学们听说过《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吗? 祝家庄是祝员外,也就是说员外有的时候也是比较作恶多端的。那咱们在这里能不能把丁举人改成丁员外呢?因为这回他偷到丁员外家里去了,然后丁员外把孔乙己的腿打断了,可以不可以?反正就是打断腿,谁打不是打呢?来,你说。
学生8:举人他是通过科举考上来的,员外的话家里做官的,而科举的话,其实科举也是伤害到了他,他一直都没能考上,但举人的话他是考上了。
教师:对,他说的有道理了,也就是说,丁举人在考取科举制度、考取功名之前,那个小丁也是个普通读书人,做小丁的时候会不会把别人腿打断?不会,但是一旦做了举人,他就把另外一个偷东西的读书人的腿打断了。所以说是什么使这个小丁变成了一个恶人?是科举制度。所以好的制度让坏人不敢行凶,坏的制度让好人也变成坏人。所以这就是鲁迅最想让丁举人来承担责任的地方。他要批判的是不是丁举人这个人,他要批判的是科举制度,是制度。
这样看来,鲁迅安排一个丁举人来打断孔乙己的腿,是不是别具匠心?你们看看丁举人有没有场?
学生:没有。
教师:尤其不是让一个不出产的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更是鲁迅批判的力量。所以我们现在就知道了,《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他的批判的矛头既是指向了孔乙己这一个人,不争气,也指向了那一群人,社会的冷漠,批判的矛头更是指向了科举制度。这种社会制度之恶,把一个善良的读书人因为变成了一个很恶很恶的恶人。那我现在我想问问同学们,最后一句话,如果孔乙己时来运转,成为了孔举人,他会不会把到他家来偷东西的张乙己、王乙己的腿打断?
学生1:当他做了官以后,有可能瞧不起这些人,就感觉他们反正都考不上。就在底层社会生活。
教师:你的意思是当孔乙己时来运转的时候,他会忘记自己曾经出生于底层社会,通过了科举考试之后,他也会变得很凶恶,由一个受害者变成施害者。说到底还是制度之恶。好,请坐。那咱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转过去跟你们的妈妈、老师、姨妈挥挥手。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