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少年中国说》(五上13课)课堂实录

图片
一连串的“问题”

图片

到了约定时间,干老师打开PPT,出示了两张图片,一个是1900年的中国军队的图片,一个是2019年的国庆阅兵图片。他一开口就直接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两张照片哪一个是‘少年中国’”?孩子们面面相觑,都不知怎么做答。

图片

图片
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到哪里去找?

生:课文中!

师:但我相信有些东西不需要我教,比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带着感情来读一下!

孩子们将文章读了一遍之后,干老师简单对朗读做了反馈,随后纠正了个别字的字音,着重讲解了“干将”和“干将莫邪”的区别。

接着,干老师再次邀请孩子们朗读。这次,干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对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感知课文之后,干老师开始处理生字。他从字源的角度给孩子们讲解了“泻、潜、渊、鳞、试、胎、皇、履、疆”等生字,揭示出汉字有趣的同时,再次加深孩子们对这些字的印象,并且告诉孩子们:汉字是有自身的规律的,理解了背后的含义能更加准确地记住这些字。

课堂最初提出的那个大问题,被暂时搁置了,孩子们此时也不知道干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脸懵。

图片

你来提问?

图片

处理完生字后,干老师不仅没有回答最初的问题,反而又问了孩子们针对这篇文章有没有问题要提?

图片

生:为什么作者说,少年的责任重大?

师:对呀!这不符合常理呀!这责任应该是你爸爸的还是你的呀?

【孩子们都笑了。】

师:作者的观点非常奇怪,大人干啥去了,为什么让少年人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孩子们晕晕乎乎。】

师:一个问题就把你们打晕了?但我还想继续提问!

干老师指着PPT上的这部分文字说:这段好漂亮的文章都写啥啊?我看不懂,你们谁能来给我解释一下呢?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回答不上来。

图片

师:可是我的问题还没有提完呀!我要继续提问呀!

师:“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不是说五千年文明吗?五千年文明古国吗?怎么又成“少年中国”了?到底是“五千年文明古国”还是“少年中国”?请你告诉我!

孩子们被干老师连提的三个问题问得晕头转向!

图片

一个孩子尝试站起来回答干老师的最后一个问题。

图片

生:我认为是文明古国!

师:应该是文明古国吧?那这篇文章就是在撒谎!因为他写“少年中国”!

生:我认为是五千年文明古国,也是少年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指的是它的历史;少年中国指的是它的未来。

师:那不是应该越来越古老吗?那怎么越来越年轻了?我听不太明白!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找不出答案,我们去文章中去找找!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干老师切换PPT。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孩子们朗读了这段话。干老师随后给孩子们讲解了“老大帝国”,一个衰老的、徒有其表的、看上去很大但其实不中用的“老大帝国”。

图片

师:你听着日本人称中国为“老大帝国”,舒服不舒服?

生:不舒服!

师:所以梁启超发问“我中国真的老大不堪了吗”!他自己又是怎样回答?你们来读!

生: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师:人家称“我”为老大帝国,我不这样认为,所以我说是“少年中国”,可是,说的雄赳赳气昂昂,有用吗?别人不相信、不同意、不承认是“少年中国”怎么办?

【孩子们不说话。】

师:作为作者,他要开始自己论述了!要去证明,但是怎么证明呢?

图片

图片

干老师逐句给孩子们讲解,而后明确了古代是没有“国家”的,只有“朝廷”。

图片

师:那你知道的朝代都有哪些呢?

生:唐朝!

生:宋朝!

师:所以唐朝、宋朝是我们中国的少年和老年吗?

生:不是!

师:所以,我们的“中国”还没有出现在世界上,在梁启超的时代“中国”才刚刚是个萌芽而已!因此,刚才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有了答案了!为什么是“少年中国”呢?

生:因为刚刚出现!

师:对!因为作为“国家”的中国才刚刚“萌芽”,以往的“中国”都是朝代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才是大家的,在梁启超的眼里就是“少年中国”!

到此,干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清楚了:为什么是“少年中国”!

接着!

图片

师:那问题又来了!大人都去做什么了?为什么让少年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孩子们面面相觑。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段文字吧!我是老年人,你们是少年,我们各自读各自的内容。

干老师出示PPT。

图片

图片

干老师读老年人的话,语气中尽显沧桑和疲惫;孩子们读少年的话,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和孩子们一番对读之后,干老师又问: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么重大的责任放在少年身上呢?

孩子们沉默,干老师继续启发。

图片

师:作者那个时候和我们这个时候是一个时候吗?文章写于几几年?

生:1900年!

师:那时候什么朝代?

生:清朝!

师:那时候的人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留着长辫子!

师:留着长辫子,女人不一定要留,但男人一定要留着!很奇怪吧!梁启超认为那时候的人们还有希望吗?

生:没有了!

师:他们为什么没有希望了?

师:他们接受的是封建的教育,很落后,所以就要把希望放在少年身上。那是不是那时候的少年就很牛了呢?

【孩子们不作声。】

干老师继续说:那这部分我们要怎么来领会呢?这部分我们再来读一读!

图片

和孩子们进行一番朗读。

图片

师:作者认为“少年”和“中国”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并列关系。

干老师经过一番引导之后,孩子们明确了这之间是“因果关系”。

干老师又来一个问题:那是不是,少年有钱,国家就有钱了?少年强大,国家就又强大了?你现在有钱吗?你现在强大吗?

图片

生:没有。

生:不强大。

师:那你现在没钱,以后也没有钱吗?现在不强大,以后也不强大吗?

生:不是!

师:所以要怎么样?

生:一天一天变强大!

师:所以是少年未来富有、强大、智慧!现在的那点智慧是不足以让国家强大的!

生:今天比学习,未来比成果!

师:所以比未来谁更强大、谁更自由!所以现在明白了为何责任在少年了吗?

生:明白了!

那么,我们再来好好读一遍吧!男女生分来读!

孩子们读出来的感觉更好了!

这个问题解决后,干老师又回到了之前的那个问题。

图片

图片

师:这段漂亮的文字,到底写的是什么呀?

师: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中国比作刚初升的太阳!

师:准确吗?应该是“少年中国”像刚初升的太阳才对!

找到本体和喻体,并以此方式,干老师带领孩子逐句解决了这一段内容的含义。孩子们理解这段文字的意思之后,干老师又让孩子们再次朗读了这部分内容。

图片

师:我这样解释,你们看看对不对!小老虎在山谷里吼叫,百兽都害怕了,太阳刚刚初升,就是霞光万丈了,对吗?

【孩子们马上意识到了不对劲。】

生: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刚才我们不都是这样来理解的吗?

生:那不是现在,此刻的样子,而是未来的样子!

师:哎!对啦!这才对!

师:所以,梁启超赞美的一个强大的中国吗?

生:不是!

师:对!梁启超是在中国最贫弱的时候,赞美一个充满希望、充满可能的中国!任何一处都要读到两处“中国”,一个是“少年中国”,一个是“未来中国”。

孩子们在此刻明白了,梁启超写的这段文字是在赞美未来的中国!干老师又让孩子们带着感情读了一遍。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孩子们的感情更加热烈和激动了!此刻,干老师再次把PPT调到了一开始上课的那一页,再次指着两张图片,问孩子们:哪一个是“少年中国”?

图片

图片

生:我觉得是2019年的阅兵的那个图片是“少年中国”。

生:我觉得应该是左边的!因为梁启超是在左边的情境下写下的这首《少年中国说》,右边是“未来中国”的模样!

师:两个回答,你们赞同哪一个?

【孩子们小声议论。】

师:左边的照片是拍摄于100年前的,清朝的海军、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清朝政府做了一件事情!省吃俭用向西方买了很多军舰,一下子成为当时的亚洲第一舰队,接着和日本打了一仗,那就是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结果全军覆没!你换来武器,你就强大了吗?

生:不是!

师:什么没变?

生:少年没变!人没有变!

师:所以希望在少年那里啊!我们现在说“中国的少年”,所以梁启超赞美的是左边的这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啊!震惊不震惊?居然赞美的是这样一个中国!为什么?

生:为了鼓励当时的人,鼓励当时的中国!

师:对!就是鼓励!哪怕我们的祖国是在最虚弱的时候,梁启超也坚信我们的中国有希望,以后一定强,没有失去希望!没有抱怨!没有沮丧!面对这样贫弱的中国,梁启超说,这是我们的“少年中国”!那我们今天强大起来了吗?

生:强大起来了!

师:如果说左边是“少年中国”,那右边这个是?

生:青年的!

师:青年!这个词语真好!所以说明?

生:中国还可以更强大!

师:是的!还可以更强大!不管怎样,无论是少年的中国,还是青年的中国,还是壮年的中国,都会有一颗不老的心!

干老师出示PPT:来!所有孩子!一起来!

图片

图片

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失望,说绝望!梁启超都没有说失望说绝望!我们更不配说失望和绝望!

孩子们默默点头,干老师接着说:这样的情感里,我们不能再齐读这句话了,每个人都自己读读吧!

每个孩子都自己小声地读着。

图片
一切问题都有答案

图片

到此,在一个个看似困难、好像无解的问题,现在全都解决了。孩子们明白了干老师在上课伊始连提的三个问题,整个课堂打破、颠覆再澄清,一次一次地回到文本中,跟文本对话,所有的答案,其实都在文本之中!

课堂的最后,干老师向孩子们推荐可以去读一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原文,孩子们给干老师鼓掌,干老师颇为幽默地笑说:“我这节课把你们都打懵了,你们还要给我鼓掌啊?”在座的孩子们和老师们都笑了。


微信扫码,在小程序内阅读
搜索标题,找到相应文字,可免费复制
赞(0) 打赏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