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设计|《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学习景 物的动态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初步尝试对一个景物进行动态描写。 3.比较阅读周作人的《四时的情趣》,感受不同翻译文本的不同韵味。 其中,“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学习景物的动态描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一起读课题,课题的注释告诉我们,这篇
文章的作者是日本的清少纳言。

2.关于清少纳言,老师再作一些补充:本文是一千多年前,一位日本女官清少纳言所写.少 纳言是官职。她著有《枕草子》,是日本历史上第 一本散文集。

设计意图:《四季之美》有条注释——本文作 者是日本的清少纳言,译者卞立强,选作课文时 有改动。关于清少纳言,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学 生知之甚少,故需补充相关资料。这篇课文的另 一个版本是《四时的情趣》,译者周作人,相比而 言,我们对后者更熟悉一些。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课文共4个自然段,
老师读第1自然段,另外3个自然段请3位同学 读。
2.读完以后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 么特点?
生交流: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每 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总起句;春夏秋冬有很多景 物可以写,但每个季节只写了一两个事物。
3.对课文的质疑:读完了课文,你们有什么 疑问吗?
生:一年四季可以写的景物有许多.为什么 每个季节作者只选这一两个很不起眼的事物?
4.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重点读好“心旷神怡、凛冽、闲逸”。知道
“心旷神怡”和“闲逸”都是描写人的心情的.“凛 冽”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两点水,表示特别寒冷。
(2)默写词语:红晕、萤火虫、归鸦、炭火。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整体感知 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初步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抓住一年四季的主要景物来写的。就阅读经验来说.学生对这样的顺序和内容 是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学中更要让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个季节作者只选这一两 个很不起眼的事物?”这是本课教学的核心问题。

三、帮扶学习“春之黎明”,体会写法

1.朗读默写词语“红晕”。在这篇课文中。“红
晕”指的是什么?(黎明太阳出来前的云彩) 朗读描写春天黎明云彩的句子:东方一点儿 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
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除了“红晕”.这句话中表示黎明云彩颜色的词语还有哪几个?

图片​
从这一组表示云彩颜色的词语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云彩颜色很多,而且在不停地变化,从 云彩的变化看出来,太阳快要升起来了)
总结: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把黎明天空云彩 的变化写了出来。也暗示了太阳即将升起,这样 的写法叫动态描写。
2.指导朗读和背诵:节奏要舒缓,读得轻一 些。要读出黎明时的安静,“一点儿一点儿”要读 得慢一些,在朗读中感受东方天空慢慢变化的 过程。
设计意图:作者写“春之黎明”,其实就一句 话,但这句话意蕴深厚,表现手法也非常独特。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抓住写云彩颜色的三个词 语,体会从开始的“鱼肚色”,接着染上“红晕”,到 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天空在慢慢地发生着变 化.这种变化就是“动态”.这样的描写叫动态描 写。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句 话.让教学经历一个由表及里,走向深处的过程。

四、半扶半放学习“夏之夜晚”,感受变化

1.找到写夏天夜晚的句子:明亮的月夜固
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 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 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 迷人。
读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了夏天的夜晚,其中有动态描写吗?(两次写到了萤火虫在 飞行,同时“蒙蒙细雨”也是一种动态)
2.两个句子都写到了萤火虫,都写到了它们 在飞行,那么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吗?(同样是 夏夜的萤火虫,至少有以下几处不一样。)

图片​
3.对比朗读,了解不同天气情况下萤火虫的 飞行.进一步感受同一个事物的动态。它们在不 同状况下是不一样的,这两句话的朗读应该也有 差别。
设计意图:“春之黎明”学生学习了云彩的动 态描写,到了“夏之夜晚”,此处的动态描写是显 而易见的——萤火虫在夏夜的活动。如果仅仅 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显然是低层次的,是原来 学习行为的重复。因此,此处的教学要让学生发 现在不同情况下作者对同一个事物的写法也是 不一样的,即使都是动态描写,也有很多方面的 区别,这样的学习,学生就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五、放手学习“秋之黄昏”“冬之早晨”,感悟情感

1.小组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
考: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写了什么事物.是怎样 写出它们的动态之美的?读了以后.你体会到了 什么?简要地写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图片
2.第3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动人”“感动” “心旷神怡”等词语.第4自然段写到了“闲逸” “和谐”“扫兴”等词语.结合课文中的景物.猜一 猜,这里作者其实在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有了第l自然段的“扶”着学,第 2自然段的“半扶半放”学,到第3、4自然段教师 理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 自己读课文,自己体会,读出自我,再次感受课文的动态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 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借“归鸦”“大雁” “火炭”,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对家乡的 思念,以及深锁宫中的愁郁,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写心情的词 语,联系作者的经历和身份.体会其特
有的情感。

六、模仿写句,对比阅读
1.课文所写的景致不多,却营造出 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
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比如:同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它
呈现的风采是不一样的,带给我们的感 受也是不同的.把这样的景致和感受写 下来。
的树叶最__
2.对比阅读。出示《四时的情趣》 (周作人译),读完以后谈一谈:这篇文 章由不同的译者翻译.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言特色十分鲜 明,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选 取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再对其颜色、 动作、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 述,表现景物的动态美,进一步表达内 心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四季美景 的喜爱之情。同时,对不同译者翻译的 同一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
《四季之美》篇幅短小,所写景致不 多,但作者善于捕捉景致微妙的动态变 化进行描写。整节课,紧紧抓住单元人 文要素“四时景物皆成趣”,以及“初步 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 一语文要素,通过品、评、读、写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jqx》(一上拼音6)教学设计

2023-6-29 8:11:53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推荐课教学设计

2023-7-2 18:00: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