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环节一:课前导入,读诗歌《星际间的游戏》。
师:这首诗中写的“星际游戏”其实就是贾尼·罗大里的——
生:想象。
师:他想象着宇宙间有另一个孩子,做着和自己一样的事。无独有偶,中国有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叫陈诗哥。他也展开了这样的想象,并且想得更加神奇,去到了宇宙的——
生:另一边。
(这是班级之前晨诵读过的诗歌,是贾尼·罗大里所写,内容和这篇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上课前朗诵一首诗,可以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状态。同时,用这首诗导入课文也自然。)
环节二:出示课题,明确单元目标。
师:今天我们学习16课《宇宙的另一边》,一起来写课题。(生书空)
师:“宇宙”两个字都是本课要写的生字,它们都是宝盖头,“宇”表示所有的空间,“宙”表示所有的时间,“宇宙”表示世界上所有的空间和时间。
(这节课没有设计学生当堂写字的环节,这里的生字就边板书课题边讲解带过了。
本来是很想展示学生的字,但上课设备没有实物投影,不便课堂展示。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其它方面被展示的机会,便没有安排写字。)
师:“宇宙”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到什么词?
生:无穷无尽。
生:黑洞。
生:浩瀚。
师:你用上了课文里的词,很棒。
师:宇宙的另一边又是什么样呢?我们怎样才能去到宇宙的另一边?
生:我们只要展开想象就可以了。
(这个问题本来是准备用“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靠我们的——”引导他们说出“想象”即可,没想到有孩子能直接说出来。)
师:这篇课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来看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
出示单元页,读一读,引导发现这是“习作单元”,明确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完成一篇想象习作。
(板书:想象)
环节三:初步感知“秘密”
先请生轮着读课文,再读生字词。
(因为布置了预习,也是为了向家长展示更多孩子的朗读,没有安排自由读的环节,直接按座位顺序轮流读课文。孩子们读得都挺好,认读生字词也很顺利。)
任务一: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宇宙另一边的秘密”,用横线划出来。
很快,学生找出“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这句。
(学生默读,师巡视,基本可以掌握学生所划句子的情况。请同学回答时可以心中有数。)
师: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这里有一个关键词——
生:倒影。
师:倒影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倒影?
生:小河边,水里有倒影。
生:我觉得阳光下的影子也是倒影。
生:照镜子时,里面也有倒影。
生:我知道“倒影”是光照射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等大虚像……
师:看来你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查找了重点词的相关资料。
(这处,学生讲出了多种“倒影”的情况,也是惊喜的生成。)
师:继续在这一段中找一找,哪句说明了这是另一边就是“倒影”?
第一个孩子找到了第三段,提醒是在第二段,第二个孩子就非常准确地找到了。
读句子——“那里有做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师: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就是“倒影”?
生:一样的。
师:原来,宇宙的这一边和那一边是一样的啊。这一边有一座城市,那一边——
生:也有一座城市。
师:这一边有一条街道,那一边——
生:也有一条街道。
师:这一边有一所学校,那一边——
生:也有一所学校。
师:这一边有一个三4班,那一边——
生:也有一个三4班。(开始觉得好笑了)
师:这一边有一个XXX(随机一位学生姓名),那一边——
生:也有一个XXX。(越来越好笑)
师:这一边有一个(指自己)——
生:汤老师,那一边也有一个汤老师。
师:原来,这就是——
生:倒影!
(板书:这一边的倒影)
师:作者是怎么展开想象的?再看这几个关键词:城市、街道、房子、孩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很常见的。
生:我发现它们的范围在慢慢缩小。
师:你们很厉害!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熟悉事物,想象可以源自生活。
(没想到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此顺利,尤其是第二个孩子的发现,令人惊艳。)
任务二:请你也展开想象,说一说。
生:宇宙的另一边有一个一样的我在上课。
生:那里也有一个我妈妈。
生:另一边有一样的汉堡、薯条、鸡腿……
生:另一边也有一个游乐场。
生:那里也在进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们都笑了)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孩子围绕生活,能说出“一样的”想象,发言记录得不完整,其中还有一个孩子已经说出相反的内容,也表示肯定。)
小记:孩子们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公开场合上课,面对的又是自己的家长,唯一担心的是他们会否拘谨。从课堂来看,并没有,而且相反,几个平时上课精神不集中的孩子,倒是聚精会神的,毕竟要表现给家长看嘛。
孩子们的发言非常顺畅,表达也很棒,其实平日的课堂也是如此,我对他们一直都有信心。
这份信心,源自一年级起的大量阅读,源自日常课堂的无障碍交流,源自自己对文本的不断思考和研读。
对自己班的孩子,自卖自夸也不过。
哈哈。
环节四:继续梳理,发现更多“秘密”。
任务三:读课文3—11段,“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用横线划出来。
师:可以大声读、小声读、默读,都可以,边读,边找,边划。
学生开始自读,并划线。两三分钟后,一些孩子举起了手。
师:谁找到了“宇宙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请你来说一说。
生:我找到了是“宇宙另一边的加法是这样的……”(读了第八段)
师:这个秘密真有意思呀,这么多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宇宙另一边的加法”是怎样的?
生:是下雪。
生:是孩子们玩雪。
生:是玩游戏。
师:是呀!“宇宙另一边的加法”原来就是“玩雪”“游戏”。继续交流。
生:我找到了“宇宙的另一边乘法是‘早春二月’乘‘竹外桃花三两枝’……”(读了第九段)
师:乘法更有趣,也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另一边的乘法是用诗句乘。
师:还是古诗呢。
生:我找到了“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宇宙的另一边,石头像花朵一样开放,像人一样行走。”
生:我还找到“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宇宙的另一边,雪在夏天下。”
生:“宇宙的这一边,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节课是数学课。”
……
师:同学们读的这些内容都是先说“宇宙的这一边”,再说“宇宙的另一边”,看来作者的表达也很有特点啊,是把“宇宙这一边”和“宇宙另一边”的事物——
生:对比来写。
师:你们真会发现!那么,这些秘密还和前面那样是一模一样的倒影吗?
生:不是,是相反的。
师:对,也可以说是“一一相对”的。这么多的秘密,请大家找出一些关键词来填写一份“秘密清单”。
师:清单中“宇宙这一边”的关键词已经给出,我们来按顺序填“宇宙另一边”的内容。
师:宇宙的这一边,我拿出作业本——
生:宇宙的另一边,我把作业本放回书包。
(生每答出一处,大屏幕就显示一处。)
……
师: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
生:宇宙的另一边,石头是有生命的。
师:你太会概括了,直接把课文中的描写说成“有生命”,比老师说得好。(这里屏幕上出示的是“石头像花朵一样开放,像人一样行走”,学生说得更好。)
……
师:最后一栏,宇宙的这一边,加法、乘法、习作是我们上课的普通内容——
生: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
师:有一点难度是吧,其实我们刚刚已经概括过了,一起说一说,宇宙另一边的加法就是孩子们的——
生:游戏。
师:对呀,乘法是——
生:古诗乘古诗。
师:习作竟然是——
生:变成风飞起来。
师:这么多的秘密,这么多的事物,作者是随便乱写的吗?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是按照时间写的。比如早上出门去上学,然后到第一节课,再到下课。
师:你非常会发现和思考。这部分想象的“上学”“第一节课”“加法、乘法、习作”等都是和什么有关?
生:我们的生活。
生:学校。
师:你说得很准确,都是和学校生活相关的想象。
生:我发现“雪、太阳、石头”这些都是和自然有关。
师:都是围绕“大自然的常见景物”展开的想象。
生:“上楼”“拿出作业本”这几个都是在写“我”。
师:也就是围绕自己的一些活动展开想象。你们看,把这么多的想象梳理一下,就发现是可以分类的。其实刚刚第一位同学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这些想象还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比如最先是“趴在窗台看星空”,这是——
生:晚上。
师:“出门往左走”的时间就来到了——
生:第二天早上。
师:对呀,再到上课是白天,最后又到晚上回家,继续想象。看来,作者怎样展开想象的“秘密”也被你们发现啦!
反思:
此环节的教学是这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先找出还有“哪些秘密”,逐一梳理,发现“一一对应”的关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有趣的“秘密”。
备课时,预设孩子们先找到3—7段的内容,引导发现对应关系,再找到后面三段更复杂的“秘密”,指导归纳。
实际教学时,学生首先说的就是“加法”“乘法”这两段,可见他们对这部分最感兴趣,那就先引导他们概括也是一样。
从课文中找到各种秘密后,再通过梳理关键词填写清单的方式,让学生继续发现表达的方式。
环节五:发现句式特点,学习表达方法。
师: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想象的,他又是怎么写出自己的想象的呢?只要读两段话,你们就能发现。
出示第一段内容,男女生对读。
师:你发现了这段话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先写“当我在干什么”,再写“另一边的我在干什么”。
生:都用的是问号。
师:都用问句在写自己的想象。
出示这一段的句式。再出示第二段内容,师生对读。
师:这一段的写法呢?和刚刚那一段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也是问句。
生:这一段是写的季节,还有方向。
师:嗯,你还是围绕写的内容在思考,是怎么写的?
生:也是先写宇宙的这一边,再写宇宙的另一边。
师:对,这一段都是先写这一边有什么景象,然后写另一边是怎样的景象。
出示这一段的句式。
反思:
这个环节因为备课时反复的修改,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其实就是两段话一起读,再引导孩子发现“都是用问句”“都是先写这一边,再写另一边”就可以了,两种不同的句式,可以直接出示。
当孩子对某个问题反复绕,答不出来,那其实真的就是这个“问题”有问题。
环节六:自由想象,练习表达。
任务四:“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展开想象,和同桌说一说。可以用上课文的句式,也可以自由表达。
孩子们互相交流,比较兴奋,三分钟后,一起交流。
师:谁来分享更多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生:在宇宙的这一边,汤老师是女的;在宇宙的另一边,汤老师会不会是男的?(全场大笑)
师:你太厉害了!知道吗?这篇课文的原文中,作者就是这么写的,他在宇宙的这一边是个小男孩,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自己是不是一个小女孩。你简直是一个作家!
生:在宇宙的这一边,是大人管孩子;在宇宙的另一边,是孩子管大人吗?
生:在宇宙的这一边,是妈妈管我;在宇宙的另一边,会是爸爸管我吗?
生:在宇宙的这一边,我们在开“家长开放周”;在宇宙的另一边,在开“家长紧闭周”。(大笑)
生:宇宙的这一边,我是小学渣;宇宙的另一边,我是大学霸。
师:哈哈,这一边你也是一个大学霸!
生:宇宙的这一边,汤老师在批评我;宇宙的另一边,我正在受到汤老师的表扬。
师:我现在就在表扬你,来,我们一起到宇宙的另一边去。
生:宇宙的这一边,是人养狗;宇宙的另一边,是狗养人。
生:宇宙的这一边,我们上五天学,过两天周末;宇宙的另一边,我们上两天学,过五天周末。(全场大笑鼓掌)
师:你说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啊!
……
反思:
这个环节意在让孩子能大胆想象,借助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说出自己的想象。孩子们的表达非常积极,表述很完整,想象的思路很开阔,这里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从他们想象的内容来看,基本都是围绕“自己的生活”,很少有说到“自然景物”的,应该是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因为都知道下面是爸爸妈妈在关注着自己,自然就想到的是日常生活和学习。
孩子们想象的都是“宇宙的另一边”比“这一边”要更快乐、完美,这也说明想象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希望能满足心愿,心想事成。
孩子的想象丰富,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有大量阅读打底。比如中午跟妹妹说起课上小朋友们说的这些想象,说到“这一边是大人管孩子,另一边是孩子管大人”时,妹妹立刻就说“就和玛蒂尔达一样!”。
是呀,班级图书角里一整套罗尔德·达尔的书,那么多那么多的好书,他们持续不断的优质阅读,不正是孩子们的想象来源吗?
环节七:拓展小结。
梳理想象和表达的“秘密”,播放作者陈诗哥的解读视频,知道怎样将“胡思乱想”变成“奇思妙想”。
推荐阅读:《宇宙的另一边》《几乎什么都有国王》(班级图书角有)
结语下课。
后续:
下午上的第二课时,重点交流“加法”“乘法”“习作”的神奇想象,再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象。
如“宇宙另一边的减法、除法”“如果写云、写雨、写虫子”又会是怎样的?
经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如何将可见的实物通过“加、减、乘、除”变成一种感受、体会、愿望,这就是想象的神奇之处。
当然,这只是一种最简单的尝试,不做过高要求,用表达得好的语言来引导他们,模仿也没关系。
比如“写云的习作”,有孩子说“看谁翻的筋斗云多,谁的得分就高”,有的孩子说“看谁飞到天上,捞的云朵,谁的得分就高”,都挺有意思。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9256.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