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将进行“感悟宋朝,提升素养”的宋韵文化节活动,现组织学生会编写参与手册,请你帮助完成各个专题的准备任务。
专题一:宋迹清风(24分)
【展板一】宋瓷简介
1.阅读展板内容,完成以下任务。(7分)
宋瓷是我国陶瓷文化的秀丽瑰宝,杭州的青山绿水(yùn)育了灿烂的陶瓷文化。八百多年前,在南宋临安城的一隅,南宋官窑用恒久的炉火煅烧出精美绝伦的南宋官窑瓷品。八百多年后,清风雅(yùn)仍在留传,南宋官窑青瓷以其端庄大方的造型,精美内(yùn)的有色,匠心独到的开片, ,树立起一座青瓷文化的精神丰碑。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yùn 育 清风雅yùn 内yùn
(2)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拼音 (2分)
瑰(A.guī B.kuì)宝 恒(A.huán B.héng)久的炉火
(3)请给横线上选择恰当的选项( )(2分)
A.细致纯熟的工艺 B.工艺的细致纯熟
【展板二】对联赏析
2.请帮助整理“南宋官窑博物馆”对联的同学,在横线处选择恰当的选项( )(2分)
A.只 B.织 C.炽 D.枳
【注】南宋官窑有蟹爪纹、梅花纹开片。
【展板三】诗文漫步
3.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诗文博物馆”展板中将宋人的诗文名句进行了分类整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15分)
诗文技法
宋代诗文名句
出处
A.借物抒怀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2) ,寂窦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B.互文见义
(3)自非亭午夜分, 。
郦道元《三峡》
(4)至于负者歌于途, 。
欧阳修《醉翁亭记》
C. 以动衬静
(5)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D.运用典故
(6)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
李清照《渔家傲》
E.体现哲理
(8) , 。
晏殊《浣溪沙》
(9) , 。
陆游《游山西村》
(10)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应归入上面的技法 (选填上面的字母序号)一项。
【反思总结】整理发现,以上 (11) (填作者)不属于宋朝人。学习,整理古诗文,不但要读懂诗文本身,还要关注诗歌创作的技法,可谓“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如孔子所说“(12) , ”那样,学和思同时兼备,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专题二:宋脉清流(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阅读赏析。
宋朝的雨
陈富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①,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合,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9)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道: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注,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10)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11)挖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2)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
(13)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4)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注]①葑田;湖面为蒲等水生植物占满,而湖泊渐趋干涸。
(本文略有删改)
4.【读·情思】“悦读”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第(12)段划线句,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最恰当?请选择并阐述理由。(3分)
A.激动,激昂
B.不舍,沉重
C.崇敬,舒缓
我选( ),理由
5.【品·佳句】阅读散文,需要关注有韵味的句子。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摘录,请选择一句品析其妙处。(3分)
(1)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
(2)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
6.【论·才子】林语堂评苏东坡:“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4分)
7.【思·意蕴】本文借“雨”带我们走进宋朝,苏轼在《定风波》中以“雨”为意象传递情思,请比较“雨”在两文中的不同意蕴。(4分)
8.【作·美文】读散文要积累语言。请摘录文中叙写苏轼的诗意词句,结合学过的苏轼诗文创作一首歌咏苏轼的小诗(不少于4行)。(6分)
专题三:宋艺清心(17分)
【材料一】
11月29日晚,由中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州的两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西湖龙井、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部分成功入选!
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来源:2022.11.30杭州日报)
【材料二】
茶叶消费年轻群体的增长同时也得益于文化自信的增强,使国货品牌成为消费时尚,中国茶作为国货代表之一也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商品。调研发现,70%以上非遗文化产品消费者是90后。因此,文创产品也成为茶叶市场的热点领域。
【料三】
“西湖龙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
1.品牌渊源:以龙井为茶名始于宋朝。龙井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龙井旁有龙井寺,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常与苏东坡、秦观等人在此品茶吟诗填词,留下了大量吟咏龙井茶的名篇。当年,苏东坡手书的“老龙井”匾额,至今仍保存在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当时国都,茶叶生产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制作工艺:成茶最重要的步骤是制茶。制茶需要经过晾晒、摊放、揉捻、炒制这四部工艺,较为复杂,且为手工。这种历代传承的纯手工炒茶方式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3.面临问题:①宣传不足、缺乏文化内涵与创新。②产品质量参差不一、假茶盛行。③中小茶企的发展困难,行业竞争力不足。
(来源:2021.06.21《浙科人文》,有删改)
【材料四】
茶是中国人的发明,而中国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也为茶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从古至今,不同地域孕育出6种不同种类的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等主流的饮茶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唐代的煎茶,宋代和元代的点茶,再到明代以来的泡茶;皇家、士大夫、老百姓、寺院也各自有一套喝茶的方法,每一套都有自己的道理。尤其是最近这些年,物质逐渐丰裕的中国人开始重拾传统文化与审美,对“茶道”的探求也越来越强烈。
诚然,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几次文化断裂,但茶的物质基础一直生生不息,而饮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也从未断绝,这也是茶文化复兴的土壤。在中国人眼里,日本茶道精神虽然纯粹,但也过分苛刻和程序化。中国茶之道,则是道法自然。这也是我们这次在杭州、徽州和成都踏访春茶所感,在一种多元的山水、人文和市井情境下,中国茶呈现出来的是自由自在的样式。
(2021.06.15《三联生活周刊》
【材料五】
至宋,饮茶之风风靡全国。其时的茶饮文化、茶器具文化、茶的文学艺术等也随之丰富和繁荣起来。故此,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上一直有“兴于唐、盛于宋”之说。
宋代“点茶法”在中华茶饮文化中独树一帜。其有一套完整的程序:经碾茶、罗茶(以罗细筛)、候汤(烧煮用水)、熁盏(熏烤茶盏预热),然后点茶,形成了中国茶艺的一大高峰。不仅如此,宋代的“点茶”“分茶”“斗茶”,.是将茶饮注入精神和文化,使之实用和审美兼得的一种方式,彰显了茶艺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022.11.25《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有删改)
9.阅读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杭州的西湖龙井、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中国茶叶在2011-2021年间,内销总量和增速都呈增长趋势,2021年内销总量最高,2016年内销总量增速最低。
C.茶叶消费者群体中26-35岁的群体占比最大,年轻群体的增长是因为中国茶已成为消费时尚,是年轻人喜爱的商品。
D.茶叶作为非遗产品,其70%以上的消费者是90后,文创产品也成为市场的热点领域
10.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请结合材料二、四,写出茶获得美誉的理由。(4分)
11.西湖龙井相关的非遗项目成果入选后,学校计划组织实地考察,丰富同学们的认知。请结合材料一、三、五的内容,完成采访提纲。(6分)
采访时间
寒假
采访地点
西湖龙井茶基地
采访目的
(1)
采访对象及采访内容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制茶大师
非遗保护工作者
采访问题
您认为宋代茶文化的历程对西湖龙井茶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问西湖龙井入选人类非遗对您而言,具有什么意义?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为西湖龙井提出两条保护措施。
预设答案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会越来越关注制茶技艺,对口感和色泽要求会更高。
提高对西湖龙井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优质品种的育种力度;并推动企业的发展。
给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
(3)
12.品茶,需慢慢啜饮,愈细品才愈有味。读书亦如品茶,愈细品对人物的认识愈丰满,心灵受到的涤荡就愈久。请选择以下任一名著,结合具体内容,写出你“品”书过程的真实体验,字数不超过120字。(5分)
A.老舍笔下的祥子
B.路遥笔下的孙少平
C.夏洛蒂·勃朗笔下的简·爱
专题四:宋贤清德(19分)
请阅读“诗文漫步”的两个文本,感受宋代先贤高洁的品德,并完成阅读任务。
(一)文惩范公神道碑铭(节选)
【宋】欧阳修
元昊反河西,延州①危。公②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③,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已。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
【注释】①延州:宋代州府名,在今天的陕西延安。②公:欧阳修对范仲淹的称呼。③葫芦:指城市名。
(二)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④
【宋】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⑤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⑥、老成尪悴⑦。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注释】④这首词写于范仲淹和欧阳修共同受到打击之时。因变法失败,范仲淹被贬外放,在离京前与欧阳修的离别宴上所作。⑤刘伶:字伯伦,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主张无为而治,率真豪迈,纵酒放诞,曾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⑥痴騃(ái):不慧,愚蠢。⑦尪悴(wāng):瘦弱憔悴。
13.借助表格中提供的方法,写出原文中加点词的解释。(3分)
原文词句
关联的方法
解释
乃知延州
课内迁移法: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
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
一词多义法:①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2)
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
成语推测法:①非亲非故②故态复萌③明知故犯④无缘无故
(3)
14.请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补充恰当的主语,并结合前后文阐述理由。(4分)
每进见,( )必以太平责之。
主语: 理由:
15.上文中体现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况其中的两件。(4分)
16.有人说,范仲淹写给欧阳修的词与他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不相符你的观点呢?请结合词中的“笑”加以具体阐述。(4分)
17.冯玉祥将军曾用38个字简要概况了范仲淹的一生,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仿照示例写一段概括性文字。(不超过 60字)(4分)
A.《水浒》中的鲁智深
B.《世说新语》中的阮籍
C.《聊斋志异》的婴宁
要求:1.要有生平事迹;2.要有恰当评价;3,体现自己情感。
专题五:宋道清行(4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以范仲淹为首的“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主流追求。苏轼在徐州面对黄河决口,他亲自和百姓一起修堤筑坝;在杭州,他筹办慈善机构,抗灾防疫修治西湖。欧阳修多次被贬依然和滁州百姓一起为努力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而奋斗。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参加起义军,内心激荡着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陆游、李清照、王安石……概莫能外。
宋代文人的这些精神追求会给予我们怎么样的能量呢?请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思考,进行写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叙述事件体现思想。
写作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套作,透露个人信息
图片
余杭区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专题一:宋迹清风(24分)
1.(1)孕 韵 蕴 (3分)
(2) A B (2分)
(3) A (2分)
2.B (2 分)
3.(1)濯清涟而不妖 (2)拣尽寒枝不肯栖 (3)不见曦月 (4)行者休于树 (5)黄梅时节家家雨 (6)燕然未勒归无计 (7)蓬舟吹取三山去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似燕归来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 E (11) 郦道元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分。每空1分,错写、漏写不给分。)
专题二:宋脉清流(20分)
4.选C,此文主要写苏轼在杭州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但苏轼并未以此自夸,可见其胸怀博大。整篇文章,情深意切,崇敬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所以C最恰当。(3分。内容2分,语气1分:选A或B,最多2分)
5.示例:
(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苏堤比喻成绿色飘带,“挽着”栖霞岭,柳丝也具有人的情态,翩翩起舞。很形象地描绘了苏堤春晓的美丽景致,为下文写苏堤的构筑者苏轼的人格与功绩作了铺垫。
(2)这一段运用想象。想象与苏轼的相遇,它拓展了文章的内容,将读者带入了文章所设的境地中,激发了兴趣;同时引用“水光潋滟晴方好”,丰富了内容,文采性强。
(3分。写作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6.苏东坡诗情满溢,文采斐然,留下诸多千古绝唱,他以诗文怡情,更用智慧治理山水,真可谓多才多艺。他两任杭州,将西湖水的治理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挖泥筑堤,“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苏轼治理西湖的历史功绩和以民为本的精神品质,不正是这高度的智力及烂漫的赤子之心。(4分。阐述“多才多艺”2分,分析“赤子之心”2分。)
7.本文以“雨”入宋朝颇具匠心,“雨”是全文的线索,借雨营造迷蒙浪漫的意境,写出雨西湖独有的风致,为“邂逅苏轼”的想象提供了背景;同时雨也体现出苏轼人格和胸襟对后人的滋润与影响;苏轼《定风波》中的“雨”,一语双关,既指大自然所遇的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豁达坦然、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4分。各2分。)
8.示例一:仲春西湖/如画长堤/智慧、生命/先生回首 萧瑟处
示例二:翠绿烟柳漫洇开去/民生大计深谋远虑/化作绵绵不绝丝雨/也无风雨也无晴
示例三:枝头黄鹏乱鸣/东坡临风而立/滋润花红树绿/一立即千年之韵
(6分。结合内容3分,结合苏轼诗词2分,体现诗歌特点1分。)
专题三:宋艺清心(17分)
9.选A。B项的消费量增速不是呈增长趋势的。C项与原文表述有出入,原文是“国货品牌成为消费时尚,中国茶作为国货代表之一也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商品。”;D项中消费者70%以上是90后的是“非遗文化产品”,不全是“茶叶”。(2分)
10.中国是一个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消费群体广泛,茶早已成为举国之饮;茶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的地理环境为茶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从古至今,不同地域孕育出不同种类的茶,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悠久,饮茶在宋代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之风达到鼎盛从未断绝。(4分。写出2点即可)
11.(1)了解大众对西湖龙井茶入选人类非遗的看法与建议。(2分,意符即可。)
(2)龙井的命名缘起于宋朝,历史底蕴深厚,为西湖龙井奠定文化底蕴;宋时饮茶之风盛行,茶饮文化、器具文化等的丰富和繁荣为西湖龙井的传承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2分。答出1点即可)
(3)成功!西湖龙井、径山茶宴入选“人类非遗”!(2分。体现标题的醒目性和新颖性)
12.示例A:阅读《骆驼祥子》就如同品茶般愈品愈深。如果直接读文章最后有谁会知道,祥子曾经是一个正直老实的人,善良而又淳朴,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祥子是北京当时最要强的头等车夫。而出于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和对善良淳朴劳动人民的剥削,由于周围人的相互影响,还有自身性格的诸多缺陷,加之经历的多次的磨难,终于使祥子不再坚强,沦落为社会的垃圾。祥子的苦难令人悲叹。
示例B:阅读《平凡的世界》就如同品茶般愈品愈浓。初读时,了解了社会各基层中的普通老百姓,看到了一个平凡的世界。细读时,可以看到孙少平在艰苦环境中忍饥挨饿,经历磨难却又更加勤奋的坚强与倔强,看到他将挣100块钱全给了小翠的善良和正义;深入品读,会发现少平是一个永不屈服的精神斗士,一个倔强的追梦人,山洪暴发时敢于跳入水中救下侯玉英,后期更是凭借顽强的毅力留在矿区,同命运进行抗争,完成了平凡向伟大的蜕变。从读完一个故事到精神得到洗礼,这种阅读便就如品茶般耐人寻味。
示例 C:细读《简·爱》如品茶般愈品愈淳,为幼年的简爱所受到的虐待而悲愤,感同身受般的体会着简爱那幼小敏感的心灵所受的伤害。也为简爱的自尊、坚定而倾倒,倾心她在地位比她高的所谓上流社会人士面前表现出的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在面对爱时表现出的那种自尊自强的精神,在她的身上时刻闪现着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令人在现今社会依旧感到心灵震撼。(5分。内容3分,评价2分)
专题四:宋贤清德(19分)
13.(1)做知州 (2)派遣 (3)原来的,之前的 (3分。各1分)
14.主语为“上(皇上)”,从后文范仲淹感叹“皇上重用我到了极致”,说明他是被“责(要求)”的对象。从前文看出,范仲淹进见,那么用天下太平的重任来要求的人必定是皇上。(4分。从前后文推测,意符即可。)
15.(1)范仲淹自请做延州的知州,筑青涧城,开垦田,使百姓富足。(2)攻占横山,收复灵武,让领土完整。(3)将所得赏赐全发给将士,激发其斗志。(4)让归附的羌人镇守边关,解除了百姓运送粮草之苦。
(4分。需写出措施和效果,两点即可。)
16.肯定和否定分层给分。
不相符。因为他的人生态度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而在他的词中,他笑曹操孙权刘备,三人机关用尽,还是落得个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是在笑自己,抒发词人因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极度失望、苦闷乃至沮丧的表现。这是因为自己的境遇而悲伤的一种表现。所以不相符。
相符。因为范仲淹的人生态度是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一个“笑”字,道尽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经历,也暗指了自己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笑”既体现了诗人的狂,也是他对世间名利的淡泊,在他心中这些事,不如和“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一样,乐在山水间,醉于杯中酒。看待一切不受外界影响。
(相符,理由充分4分;不相符,理由充分最高3分。)
17.示例1:选择《水浒》中的鲁智深:嫉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侠肝义胆,野猪林里救林冲;生擒方腊,立下赫赫战功,渴望自由,反对宋江招安。
示例2:选择《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少有济世志,酣饮佯狂容。当泸沽酒眠其妇侧,毫无狎亵意;看望嫂嫂无视流言,身正影子端。
示例3:《聊斋志异》中的婴宁:活泼灵秀,容貌靓丽。她的笑动人倾城,用笑轻施颦笑,严惩意淫。因邻人窥视坠落身亡,从此不再笑。
(4分。事迹正确,评价恰当,感情真挚。)
专题五:宋道清行(40分)
18.(40分)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 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 字,不成篇。
说明:①有创意,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精巧,酌加3-5分。
②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③错别字3个扣1分(重错的不计)。
④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