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课意图】
总设想:贯彻新课标,创设情境、任务群,让学生走入文本,达到深度学习。
本文编排在统编教材八下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小学阶段有初步接触过游记类文章,所以对此类文章并不陌生。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在旅游中‘阅读’和认识世界”,语文要素是“了解游记特点”“把握写景角度和方法”“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参照本课“思考探究”,分析景物特征和理解作者感受。据此,设定3个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圈画时间地点理游踪、品读景物语句析特点悟精神,品析本文语言,朗读感受其音韵美,明确游记类文章的“所至”“所见”“所感”,体味梁衡散文文质兼美的特点,课后通过对比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课前热身】
同学们好,我们来说几句话,我先说,然后大家说,看谁说得清楚。说好啦,我们就开始上课。我们按现在坐位分五个小组,每一次小组有人发言就叫科代表记录下来,看哪一组最棒!
师:“每一个同学生都要被看见,
每一篇课文都值得看见,
每一次看见都会有价值!”
生1:“每一个同学都看见了!”
师:哈哈,很好,您是第一个说话的人,值得点赞!大家说是我原话吗?
生齐答:不是。(学生在笑)
生2:每一个同学都要被看见,
每一篇课文被看见,
每一个看见都值得纪念。
师:我们希望被他人看见,也希望看见他人。每一篇课文都值得看见,上次有个官方公众号发了篇文“现在才知道初中课文饱含人生哲理”,说明我们的初中课文值得好好品味、研读。值得我们去看见。那第三句话呢?
生4:每一次看见都要有价值。
师:每一次看见都会有价值。我们的看见要有意义。
师:您还能说说类似的句子吗?
生5:每一个看见都值得回忆。
生6:没一次看见读值得纪念。
师:那我也说句吧!‘每一节语文课都值得期待’我们要爱语文,喜欢语文。
刚才我是在训练大家听和说的能力。现在我把这三句话显示出来,大家一起来读!
【屏显】
师:上课(读完这几句后)
点评:热身环节考验了学生听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看见”一词将贯穿整节课,为课堂奠定了基础。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看过瀑布吗,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7:我看过神光山瀑布,感觉很震撼!
生8:我看过一个记不起名的瀑布,感觉它是一泻千里的。
师:我们脚去不到的地方,可以通过阅读去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了解他看见了什么,他的感受是怎样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点评:学生说出大家熟悉的瀑布,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老师引导学生领略脚去不到的地方——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壶口瀑布》课文。
【屏显】
看见
——学习《壶口瀑布》
二、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可放背景音乐》
【屏显】
本课情境任务
晚上,小慧同学在预习《壶口瀑布》,她看见了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她冥思苦想了很久,她不理解为什么“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我们看见了什么?请你给她说明。
提示:“看见”可以是一眼可见的表面形象,也可以是看不见的内在形象,或感悟到的精神层面的形象。
总要求:1.紧扣原文 介绍《壶口瀑布》景点。
2.以“我们看见了……”句式来说明。
师:老师先给你个例子,大家来齐读。
点评: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看见”,由文中的“看见”引导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得名、形象、特点。
【屏显】
我们看见了壶口瀑布的特别,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
【屏显】
任务一:我们看见了壶口瀑布的得名缘由。
要求:浏览全文,找关键词句。
(师巡视,提醒学生要关注预习提示)
生9:我们看见黄河的水很急。排排黄浪,推推搡搡。
师:哦,您没理解我要问的,我现在是问得名缘由。
生10: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 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师:不错,这位同学从课文中筛选了信息。还有没有补充,大家可以看下预习提示中的内容。
生11: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
师:不错,但还是不够全面,我们来看老师找到的内容。我们要用“我看见…..”这样的句式来说话。
【屏显】
我们看见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生齐读。)
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趣味点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浓厚兴趣。
师:我们已了解了壶口瀑布的位置,我们再来完成任务二。
【屏显】
任务二:我们看见了两次不同的壶口瀑布。
要求:1.速读全文,圈出时间、观察视角,用简笔画(台阶形式)画出第二次的游踪路线。
2.圈出两次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
(师巡视,指导)
生12:第一次在沟里,第二次在河心。
师:哈哈,那不掉沟里啦。水那么急,还能活吗!
生13:第一次在河滩上,第二次在大石头上。
师:要注意时间。
生14:第一次在雨季,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第二次在枯水期看到了。
师:那观察视角呢!
生15:第一次仰视;第二次俯视
师:那作者的感觉呢!
生16: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师:第二次的所见所感呢!
生17: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
成一个“丁”字。(反思:比我预想要好,没想到学生这么容易找到我需要重点说下这个“丁”字形的。
师:这同学看见得好。上面河道宽,气势澎湃、磅礴无比,排排黄浪汹涌而来,到了壶口这边,河道狭窄。这“丁’很形象地写出了黄这段河道的的情况,也写出了黄河奔涌到壶口的急促情势。
生18: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 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师:作者的感觉没说出来?
生19: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
师:对了,寒噤这词选得好!我给同学们看看助读材料。看谁来用简笔画(台阶形式)画出第二次的游踪路线。
点评:老师指导学生圈划,尝试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游踪路线。学生上讲台画出台阶式简笔画,工整清晰,能明确地表达两次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视角。老师在课堂中多次说到“看见”,与课题一脉相承,表扬学生的主动学习。
【屏显】助读材料
(1)观察视角(所至):
第一次,车在半山腰——我们到滩里——到了岸上
第二次,下到沟底—走到河心——依在一块大石头上
(2)看见(所见):
第一次是雨季,浪沫横溢,……什么也看不见……
第二次是枯水季节,看到了瀑布的千姿百态。
(3)所感:
第一次,可怕的警觉……急慌慌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
第二次,从从容容地看,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反思:一学生上讲台画台阶式简笔画标示第二次的游踪路线。老师用屏幕显示两次的游踪路线。(这个体现了新课标的跨学科学习,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理清了游踪,图片展示很具趣味性。学生会心地笑了)
点评:这个环节设计得非常好,学生从文本出发,经由文字熟悉壶口瀑布,然后通过图片确认文字的表达,最后通过示意图了解瀑布流经的地势,可以让学生想象瀑布的气势。为接下来的表达做足了准备。
师:大家对两次的所见所感已熟悉了,现在请大家用“我看见了……..这样的句式来完整表达。
生20:我看见了两次不同壶口瀑布,第一次是雨季,站在滩上,看到壶口瀑布;第二次是枯水期,站在河心,看到壶口瀑布。
师:表达形式对了,还能筛选重要词语来详细说下两次看到的情况吗!”
生20补充到:第一次: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
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第二次: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
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师:现在更完美啦!我们来齐读两次不同的壶口瀑布。
【屏显】我们看见了两次不同的壶口瀑布。一次是雨季时站在河滩上,我们跟随作者看见了雾气弥漫、波涛汹涌 、 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我们看见了慌慌扫了几眼,便匆匆逃离的作者。
第二次是枯水期站在河心,我们看见了推推搡搡、气势澎湃、磅礴无比、汹涌奔腾的壶口瀑布,我们也看见了平坦如席、如飞毯抖落、如钢板出轧、如泉、如丝如缕的壶口瀑布,她既雄伟壮阔又刚柔相济。(生齐读。)
师:第二次让我们看到了非同寻常的瀑布,你能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壶口瀑布的特点吗?
(生杂说。)
师:我们常说:‘柔情似水’,水的特点是柔情的,但我们看到被阻挡,被压迫时,他又是刚强的。所以同学们说‘刚柔’是很准确的,哪位同学上来在我画的壶口瀑布简笔画上写上‘刚柔’二字。(学生在老师简笔画上工整写上‘刚柔’,老师表扬)
师:我们了解了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现在我们深入了解下壶口瀑布的内在形象,我们来完成任务三。
【屏显】
任务三、我们看见了壶口瀑布的内在形象。
要求:1.细读全文,把文中所有的四字词语圈出来,品析四字词语的妙处。
(学生找画、教师巡视指导 )
师:用词方面,本文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全文共一千多字,却有55处四字词语,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如此多四字短语呢?四字词语到底有什么妙处呢?现在请大家抢答找出四字词语,看哪一组找得最多。
生21:水浸沟岸、浪沫横溢
生22:汩汩如泉、堆堆白雪
生23:柔中有刚、前呼后拥
生24:平坦如席、浑厚庄重
生25:隐隐如雷、夺路而走
生26:雾气弥漫、雾罩乱石、从从容容
……..
(反思:这个抢答环节是上课中突发想到的想到的,感觉学生很活跃,竞争中越来越紧张,就像水势越来越紧张)
点评:老师刻意让学生快速回答,以接龙的形式回答问题。营造出瀑布般的轰鸣气氛。
师:哦越来越急,是你急还是水急?
齐答:水急。(这一问,学生会心一笑,明白抢答的目的了。)
师:现在把这些四字词语自由朗读,感受词语本身带来的气势恢宏的场面。
【屏显】
(学生自由朗读。)
点评:这一环节过渡非常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四字词,读四字词,节奏慢慢快起来,学生读的时候也异常激烈,不知不觉地读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拿出双手,跟随节奏,拍打桌面,越读越快,说说还有哪些感觉?
(顿时,拍声四起,沸沸扬扬,好壮观)
生33:感觉到了水势浩大。
生34:似感觉到了黄河水的浩浩荡荡
生35:感觉到了震耳欲聋的涛声,感到了水的压迫感!
生36:似如丝如缕的泉水,又似千军万马的奔腾
生37:感觉到了怒不可遏、响声如雷的海浪
…………
师:原来作者用的这些四字词语本身有着节拍韵律之美,如此多四字词语形成如板如瀑、如川如流的语言气势,本身能表现瀑布的汹涌澎湃之势,这与壶口瀑布本身气势磅礴、汹涌澎湃之势的特点完美吻合。现在我们来听读重点段落。
点评:这一环节让课堂达到了高潮,霎时间,学生拍桌子的咚咚声和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变得灵动。
【屏显】
任务三、我们看见了壶口瀑布的内在形象。
听读,重点品读枯水期时去看瀑布的段落,从用词、修辞方面去品析,并在书旁批注瀑布特点。(放朗读音频,师巡视指导)
师:在用词方面,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动词。
生42:“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 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这些句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去体现瀑布的特点。
生:4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些句子用上很多动词使壶口瀑布人格化了。
师:从修辞的角度,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手法。
生44: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 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 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这些句子用了比喻、排比。
师:只这两种修辞吗?通过修辞体现了瀑布的是什么特点。
生44:还用了拟人,体现了瀑布的不同情态。
生45:“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运用排比短句写出水的温柔。
【屏显】例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赏析:作者运用大量动词,如 “挤”、“撞”、“推”、“搡”、“碎”字,突出黄浪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横向的状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如此,把“撞”的情态描写地细致生动,写出了壶口水道之窄、力道之猛、水势浩大、气象恢弘的特点。
例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赏析:重复使用5个“跌”字,三个“碎”字,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一跌再跌的动态,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适当重复而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
例3: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赏析:运用新奇的比喻,把轰然而下的瀑布比作“飞毯”和“钢板”,写出了瀑布水流密集、凶猛有力、浑厚庄重的特点。
例4: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赏析:运用拟人手法,借人写水,将水的流淌方式写成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带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阻碍时的选择、心态的象征,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心退却,生动传神效果奇妙。
(生齐读)
师:你就只看见一个人,难道你不更远一点看见一个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
我们来看一段小视频。
【屏显】
任务三、我们看见了壶口瀑布的内在形象。
要求:3.涵泳词句,看4秒钟视频,看见壶口瀑布的内在的深层的形象。
看视频后老师解说视频:在新闻联播的片头出现波涛滚滚的壶口瀑布,在人民大会堂有巨幅的壶口瀑布图,在五十元的人民币上印有壶口瀑布,为何如此重要的地方都出现壶口瀑布的雄姿呢?有何含义?)再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会看见答案的。
(生齐读。)
生46:为了体现人。
生47:为了体现一个民族。
师:体现人、体现民族的什么精神?
生48:体现不屈不饶、奋力抗争的民族。
师:对的,我们在文中最后一段也能找到这些词: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屏显】
我们看见:作者赞黄河精神,也是赞民族精神,这是对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祖国的挚爱和赞美,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的以柔克刚、不屈不饶、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民族精神的讴歌。(在困难时期,在关键时刻,更能看见一个人一个民族“乘风破浪”“涅槃新生”的韧劲,更能看见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担当和责任,从而看见一个人一个民族高大伟岸的形象。)现在您该明白“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了。
点评:最后这句照应开课的情境,整节课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师: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呢?
49生:托物言志。
师:对的,梁衡散文之美,美在哲理,美在精神!课后建议大家看《梁衡散文集》。
点评:涵泳词句,即是反复玩味和鉴赏文本,老师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给学生明确壶口瀑布的深层形象,同时导出托物言志的手法,过渡得非常好,又为课堂做了小结。这是老师的“看见”,也是学生努力的“看见”。
三、小结
师:同学们如果继续研读文章,我们还会有很多的看见,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通过“看见”我们研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学会了游记的写作包括三点:
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2.所见,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耳闻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我们领悟了黄河的形象,中华民族的精神。
【屏显】
点评:最后的总结很巧妙,也很疗愈。好课会让人不发呆,会让人记忆深刻、疗愈一生。
四、【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反复阅读第3、4段,品味语言的妙处,写一段赏析文字。
提升作业:自主阅读其它游记,如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比较他们与本文在选材、构思、语言方面的异同点。
点评:作业设置体现减负,又体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