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读语言内在的情感——《白鹭》教学片段及讲评

所谓“三名课堂”,即名篇解读、名师课堂和名家讲评。教材收录了大量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材料,值得老师们反复品读。小语名师在课堂教学上各有建树,各具风格,各领风骚,研读他们的经典课堂往往韵味悠长,启迪良多。名家讲评则从某一角度对这些经典课堂进行深入的解剖和赏析,以便让一线老师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希望“三名课堂”的开设,能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切切实实的帮助。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要素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选编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4篇借物抒情的课文。那么,如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了解借物抒情的方法呢?现以《白鹭》教学为例深入探讨。

名篇解读:诗情画意悟深情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散文诗,诗人用诗的语言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文章情感充沛,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对白鹭极度喜爱的真挚情感。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句是文章的文眼,是文章的灵魂。诗人开篇即把白鹭比作诗,诗歌是最美的语言,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从诗人把白鹭比作诗,我们可以看出白鹭在诗人心中的地位,是那么神圣,那么美妙。不仅如此,作者还用“精巧的诗”形容白鹭,对白鹭的喜爱溢于言表。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作者从色彩、身段两方面赞美白鹭外形美丽,美在哪里?美在“适宜”。“适宜”,即合适,宜人,恰如其分,和谐动人。仅仅是色素、身段适宜吗?不,“一切都很适宜”,还包含身高、体形、比例、姿态……作者用“一切都很”含不尽于有尽之中,含蓄委婉,爱得全面,爱得彻底。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是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白鹤大而生硬,朱鹭、苍鹭大而少见,而白鹭却是常见而美丽。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作者用排比句式,仿佛诗一样的语言,赞美白鹭的外形,从头到脚,美得适宜,美得精巧,美得恰如其分,不能增一分,不能减一分,不能白一点,不能黑一点。白鹭成了诗人心中最理想化的美人,真应了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

如果说前面重在描写白鹭的外形美,那接下来作者抓住三个场景,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生活美。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这一段写白鹭觅食之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白鹭钓鱼图。白鹭站在水田垂钓,就是一幅水墨画,那么清雅和谐,浑然天成。图画色彩和谐,比例和谐,白鹭和水田背景和谐。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一段写白鹭休闲之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白鹭眺望图。白鹭孤立绝顶,美在悠然,美在优雅,美在超凡脱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这一段写的是白鹭飞行之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白鹭低飞图。黄昏的乡野,白鹭低飞,美在色彩,美在生气,美在意境。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这是写白鹭的美中不足,写白鹭的缺点,但是在作者眼中,白鹭的缺点也成了优点。不会唱歌的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一首优美的歌,一首抒情的歌。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诗人前后呼应,再次赞美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从头到脚,从外到里,从静到动,从优点到缺点,都是诗,都是美。这真是美到了极致啊!

诗人为什么如此赞美白鹭?说到底是对白鹭发自内心的爱啊!有了爱的情感,方有爱的诗篇,这是真理!名师课堂:诗情画意话美感师:刚才我们品赏了白鹭外形之美,可以说是完美无缺,赏心悦目。白鹭除了外形美之外,作者接下来写了白鹭的什么美?默读第6~8自然段,思考后回答。生:我认为作者还写了白鹭捕食之美、休闲之美和飞行之美。生:我认为写了白鹭钓鱼之美、独立之美和低飞之美。师:好,我们先看第6自然段,(指名一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生:这是“白鹭钓鱼图”。生:这是“白鹭垂钓图”。师:还有不同的答案吗?我喜欢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就是独特的创造!生:我起的名字是“清田钓鱼图”。师:把白鹭省去了,突出了在哪里钓鱼。可以。生:我起的名字是“水田垂钓图”。师:都不错,很好。大家讨论一下,这“清田钓鱼图”美吗?美在哪里?(同桌或4人小组讨论)生:美在白鹭特别优雅。如果把“钓鱼”改成“捉鱼”的话就显得忙乱而不优雅了。生:美在白鹭和水田背景特别和谐。课文中说“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太和谐、太美妙了。生:我认为美在天然,美在自然。白鹭往水田里一站,“整个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这像一幅山水画,自然天成。师:同学们讲得特别好!美在优雅,美在和谐,美在自然,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重点突出了白鹭和环境的和谐。让我们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第6自然段。(生投入地美美地齐读。师板书“清水钓鱼图:美在和谐”。)师:你能给第7自然段的这幅图起个名字吗?生:白鹭望哨图。生:白鹭独立图。生:白鹭休闲图。生:绝顶孤立图。生:树顶眺望图。师:同学们思维非常开放,各不相同,你觉得白鹭休闲图美在哪里?生:美在很悠然,一点也不紧张、害怕。生:美在很安稳,站在树的绝顶都没有摇摇晃晃。生:美在超凡脱俗。白鹭是那么孤傲不凡,与众不同。师:同学们说得太好啦,老师为你们点赞!请你们展开想象:白鹭站在树的绝顶,在望着什么呢?生:可能在望它的同伴,它觉得太孤独了。师:有道理。生:可能在欣赏远处的风景,它也陶醉在江南的山水美景中了。生:也可能在思考:今天我到哪里去休闲娱乐呢?师:白鹭也会思考呀,这是白鹭的思维。生:可能在沉思:我这样的生活有价值吗?师:哈哈,白鹭中的思想家。给他掌声。白鹭绝顶眺望图,突出了美在悠然,“悠然”是关键词。通过想象,我们仿佛走进了白鹭美好的内心世界。齐读这一自然段。(生有感情地朗读。师板书“绝顶眺望图:美在悠然”。)师:快速读第8自然段,先起一个名字,然后说说这幅图美在哪里。请各自写在书上,然后交流。(生默读,并在书上批注。)生:这是“白鹭低飞图”。生:这是“白鹭飞行图”。生:这是“黄昏低飞图”。生:这是“乡村飞行图”。师:美在哪里?生:美在有生命活力,如果没有白鹭飞行,乡居生活就会显得没有生气活力。生:美在色彩动人。在黄昏的晚霞中,一行行白鹭齐飞,真是“落霞与白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师:好,改用名句恰如其分。生:美在姿态优美。在空旷的田野,那飞行中的白鹭姿态是那么优雅美丽。师:太好了!这幅黄昏飞行图,美在生命活力,美在色彩动人,美在姿态优美。一起美美地朗读。(生齐读第8自然段。师板书“黄昏低飞图:美在活力”。)名家讲评:读出来与读进去

《白鹭》课后第2题是“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上面选录的教学片段,就是紧扣本题练习的。

怎么真正读懂文章?一般阅读策略有两条,即“读出来”和“读进去”。这里的“读出来”,专指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读进去”,专指再次走进语言文字,体会语言中表达的情意。

给每幅画起一个名字,就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当学生说出“白鹭钓鱼图”和“白鹭垂钓图”后,一般老师会就此止步,不再要求学生展开了。但是我认为语文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它是开放的,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还有不同的答案吗?我喜欢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就是独特的创造的!”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答案就各不相同,精彩纷呈——

“白鹭钓鱼图”“白鹭垂钓图”强调的是白鹭在干什么。

“清田钓鱼图”“水田垂钓图”突出的是在哪里钓鱼。

“白鹭望哨图”“白鹭独立图”“白鹭休闲图”强调的是白鹭在做什么。

“绝顶孤立图”“树顶眺望图”突出的是白鹭在做什么。

给每幅图起个名字,训练了学生的概括思维,教会学生用最凝练的语言提炼表达。这是教学的第一步。但是教学仅此罢休,只完成了教学内容的学习,还没有完成语言的品赏及审美熏陶。第二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语言,欣赏美感,品悟语言表达的魅力。

“你觉得白鹭休闲图美在哪里?”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了阅读教学的第二境界。

“美在悠然,一点也不紧张、害怕。”——这是学生从“悠然”这个关键词中读出来的。

“美在安稳,站在树顶都没有摇摇晃晃。”——这是学生从“安稳”中读出的。

“美在超凡脱俗,白鹭是那么孤傲不凡,与众不同。”——这是从“孤立绝顶”中读出来的。

教师仍然没有止步,又从课文中的问句“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再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白鹭可能在想什么?引导学生走进白鹭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想象思维再次被点燃,课堂又出现一波思维的高潮——

可能在欣赏风景;

可能在思考休闲;

可能在沉思人生。

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两个来回”。第一个来回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第二个来回是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走进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表情达意的。就像2022年版课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指出,“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读出理解,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出想象,这是审美阅读的要求和价值。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研论文

孙双金:文字背后是什么

2023-4-6 12:34:08

教研论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考试后,引导学生科学分析试卷

2023-4-6 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