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片段教学十二个好的建议

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考、教学比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语文教育硕士基本功训练或教学技能比赛,多采用片段教学形式。语文片段教学,是指围绕文本的某个部分,或聚焦某一语文知识而展开的教学,具有时间短(一般为5—10分钟,连同答辩,约10-15分钟)、内容集中、便于实操和考查等特点。如何对之精致化设计?如何精准而高效地指导?目前见诸期刊的阐释,仍有浮泛、抽象、含混之嫌,不便内化和实操。故冒昧献芹,以条目形式申述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第一条 容量小语文片段教学分“段落式”片段教学、“主题式”片段教学和“环节式”片段教学。段落式片段教学,指着眼于意义比较集中、统一的某一自然段或自然段群的教学(律诗通常选某一联进行片段教学,选绝句两句的片段教学目前尚未见到),如教学杨绛《老王》一文中老王临终前送鸡蛋、香油的段落(第8-22自然段),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主题式片段教学,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切入文本,整合知识,会通奥窔的教学,如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行文结构,或赏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环节式”片段教学,通常指从整篇文本的教学设计中抽出某一课时或某一环节进行教学展示,因为既要通盘考虑,又要有局部和细节上的精心设计,耗时耗力较多,所以当下片段教学展示,已越来越少采用这种方式。与微格教学比,片段教学重在“片段”,内容有相对的独立性,容量较小,而微格教学重在“全篇”,内容全面,容量较大。

第二条 结构这里所说的“结构”主要指教学内容建构的逻辑层次以及外显的教学活动安排,包含了教学内容解读与设计的全面结构化,对教学内容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的全方位把握。片段教学的内容虽属片段,但因为意义有相对的独立性、系统性,教学内容的建构与活动形式的设计,仍需精致、完整和丰腴。短时生魅的外在要求,更使得其设计难度系数飙升。逻辑结构的生成,总体上要体现“一分为三”的思维智慧,即从同质化的一元层面,两极对立的二元层面中跳脱出来,走向思维的多角度、立体化。如从“《小狗包弟》的悲剧内涵”切入,按“狗的悲剧→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思路来经纬教学;从“《春望》一诗的情感分析”切入,按“线条化→线团化→炽烈化→神圣化”的思路来经纬教学。 在触及每个教学点的时候,还可在一分为三思维智慧的统摄下,进一步实现思维更微观的结构化。

第三条 课眼内在逻辑结构上的这种需求,反映在教学上必然追求课眼、课脉、课体、课气的明晰与统一。课眼是教学的切入点或灵魂,具有文眼般的统摄力,对教学知识的结构化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课眼,可以从文中寻找,直接将文眼当作课眼,如从高频词汇“送”切入,分析《老王》的抒情艺术,从高频词汇“笑”切入,分析《孔乙己》的环境营构艺术。也可以从文中生化一个,如将“凌迟”作为《孔乙己》一文“结构艺术”片段教学的课眼——将文中孔乙己两次出场的显在画面,与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孔乙己形象,还有最终凄惨离开世界的孔乙己形象这两个隐在画面联系起来,不就能发现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被“凌迟”而死的惨烈现实吗?还可以从题目中找,比如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为课眼,围绕“荐退→求退→说退→逼退”的行文艺术,展开片段教学。

第四条 课脉课脉是课眼的逻辑延伸,体现着教学知识建构的思维脉络,对教学知识结构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课脉可以与文脉重合,如按照“超然-悠然-陶然”这条情脉分析《饮酒·其五》的抒情艺术;也可对文脉进行重构,如按照“心乐→心远→心坚”这条课脉来分析改该诗的丰富意蕴。相较于片段教学全面的结构化要求,课脉更关注围绕教学主题所形成的局部思维脉络,以迅速形成片段教学的“骨架”。相对于全篇教学的课脉,片段教学的课脉,更像是由全篇教学课脉中某个点所衍生出来的支脉,形态更为微观,知识容量也较小。片段教学的课脉,只关涉当下所讲的主题,点到即止,绝不会延伸到全篇所有语文知识的建构。

第五条 课体课体指思维之体,是师生借助文本,以课眼为统摄,以课脉为支撑,在与文本、作者或教材编者等不同主体对话过程中所生成的清晰、具体的思想认知或学习路径。如果说课眼是教学之魂,课脉是教学之骨,课体则是教学之血肉——需要师生围绕课眼、课脉,结合文本展开多元主体间的对话,使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变得更为有机、具象、丰满起来。片段教学的课体,因为只关注某一个点,所以更为微观、紧凑、集中,因而更需匠心独运。比如,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抒情,我们建构了“灵魂统摄——色彩抒情——空间抒情”这条微课脉,接下来便要在对话中触及一系列的重要问题: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抒情?谁是灵魂意象?为什么?意象体现的色彩有何特点?冷暖交织的色彩抒了什么样的情?意象构成的空间有何特点,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写真吗?围绕这些问题探究下去,课体(思维之体)便会逐渐形成,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会很自然地得以培育。

第六条 课气课气指教学中彰显的师生整体的思维气势,以及融入其间情感、人格、语言等的综合感染力。强旺和流畅课气的做法有很多,如以课眼、课脉统摄教学内容,保持思维的流动、立体,注意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语的承上启下,不断渲染某些语句等——含渲染性的进阶式有感情诵读,如“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等。

第七条 会通会通指的是主体间生命对话所达成的一种共境、共情或共理的状态。会通的形式主要有:1.诗思会通:既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索,又有新鲜生动的感性体验,以及趣味盎然的活动伴随其中,让教学时时有柳暗花明之美感。2.中西会通:在不同的文化视野下审视问题,获得新的发现,如比较寓言和fable的内涵差异,比较诗歌《黑人谈河流》与《再别康桥》的节奏区别。三是古今会通: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和生命融合,如教学《谈生命》的生命观内涵,比较冰心、陶渊明、李白、苏轼生命观的异同,并作出评价。四是内外会通:在语文为体,他科为用的前提下,进行学科融合,如从地理学、生物学的视角,解读人性、人情。五是我他会通:在设置情境,交流认知中,能亮出自己的独特之见,实现共感与独感的相乘,共识和独识的相乘。片段教学时间短,不必面面俱到,但结合文本实际和预判学情,自觉进性适当会通的意识要有。

第八条 教法片段教学时间短、容量大,想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般多采用“还原比较法”——如用去掉限定词、约数词的方式,感受《大自然的语言》语言之精确。“质疑辩论法”——抛出同学或学者的观点,引发学生讨论,如“烛之武生命如蝉,七十年的等待,最终等到了生命价值的绚丽绽放”,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模仿迁移法”——内化所学,走向言语表现与创造,如《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让步句式:“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我们能否也用这种让步句式写上一段话?

第九条 串词好的串词有启发思考、活跃气氛、推进教学之功效,应注意精心设计和实践。一是导语,尽量以激发兴趣,深入思考为主,忌喧宾夺主,直接亮出观点,粗暴剥夺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二是过渡语,尽量承上启下,切中肯綮——“同学们,在上一环节的学习中,某某同学提出的这个观点,你怎么看?”“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忧国→伤时→念家→悲己’这样一种情感,这似乎是一种线条化的情感,果真如此吗?除了这些,你还能看出什么情感?”三是结语,可以全面总结式,也可以余韵悠长式。比如,《饮酒•其五》教学后,可这样总结:文中写到了“菊花”,后世不少诗人也在赞美菊花,比如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傲岸个性正是陶渊明自身人格的写照。谈到菊花,人们便会想到陶渊明。在清贫而艰辛的生活中,他活出了菊花的傲骨,活出了菊花的清芬,因而也活出了生命的诗意。

第十条 对话片段教学中的对话,勿大量直接模拟师生对话,造成不必要的思路卡壳而课气不畅。可适当采用一两次,然后迅速采用转述形式,甚至可以从头至尾采用转述形式,这样可以更为自然、快捷、高效地呈现出教学思路和思维创新之处。对话中,要始终注意问题意识、博弈意识、创新意识的彰显,让虚拟的对话,也能充满思辨的张力,鲜活起来。

第十一条 评价片段教学时间短,忌评价泛滥,也忌过于吝啬。能于自认为“极要紧、极精彩处”评上一两句,一剑封喉,触发思维或感人心魄者,最佳。评价虽然简短,也要注意知、情、意素养的立体评价,忌只顾聚焦学生回答的对不对,而忽略了审视好不好、新不新。其实关于后两者的评价,更能使学生焕发强劲的学习内驱力。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5309.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3月 9日
下一篇 2023年 3月 9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