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图片
《元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全新的热闹景象,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诗人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也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的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目标预设

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符”。

2.学习《元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能用结合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并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并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4.感受诗中表达的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结合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并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2、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把小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力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

3、培养能力,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只需在旁做适当补充。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 创设情境法

学法:朗读法 想象法 小组学习法

教学过程

图片

一、激趣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1.游戏导入。师出示《中国古诗大会》“挑战九宫格”的游戏,生从十二宫格中选出一句诗,并说出诗句中隐藏的传统节日。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就和其中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元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理解“元日”:你们知道元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题的方法引出“结合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5、知作者

学习一首诗我们就要了解诗的作者。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两任宰相,曾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设计意图:以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找诗句、猜节日,激起学生的兴趣。借助注释解诗题,让学生明白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鼓励学生互评。

(3)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教师划分节奏,鼓励学生按着节奏去读古诗。

(2)指导读好韵脚,读出诗的韵味。

(3)再指名读诗,注意把握诗的节奏、韵味。

(4)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本首诗的生字并不难,传诵度也很高,学生一下子就能读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也降低了识字难度,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一)了解习俗

1、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的习俗。

2、配乐展示学生过春节的照片,师生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过春节的喜庆和欢乐。

3、结合注释找出诗中过春节的习俗:请同学们结合旁边的注释,找一找诗中介绍了宋朝过春节时的哪些习俗?

【设计意图:询问学生现代春节的习俗,展示学生过春节的照片,唤醒学生对春节的记忆,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宋朝春节与现代春节的情感连接点,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为本首诗的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了解前两个习俗,总结学习方法
过渡: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我们还要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同学们对哪种习俗最感兴趣,找出相应的诗句,并想一想在诗句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一、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
学生找出对应的诗句,并说一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出这种通过想象来理解诗意的方法就叫“想象画面”。
(2)理解“除”和“一岁”的意思。
①查字典理解“除”:出示字典解释:
a、去掉,过去。
b、算数中用一个人数去除另一个数。
c、不计算在内。
d、台阶。
由此总结出可以“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②理解“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
(3)学生尝试说出整句诗的意思,教师做适当引导。
(4)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过年放爆竹的来历,由此指出现在放爆竹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想象画面、借助字典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预设二、饮屠苏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
(1)学生找到对应的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2)由“酒”质疑,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屠苏”的意思。
(3)查阅资料:①古代有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祈福、求得长寿。②古代人在礼仪上一般讲究先长后幼,但在饮这屠苏酒时,却是先幼后长,老人最后喝屠苏酒的隐含了长寿的意思。所以苏辙在《除日》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由此总结出“查阅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诗。
(4)拓展想想:此时此刻,家人们坐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新年的美酒,他们会互相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师生合作表演
师总:你看迎着这暖暖的春风,喝着这暖暖的美酒,听着这暖暖的话语,此时,人们的心情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 (暖)
(5)指导朗读:谁能暖暖地读一读这句诗。
(6)尝试更深入描绘画面: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这句诗会有更深入地理解,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7)引导学生结合“暖”字体会到的情感,总结出”抓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感悟诗中隐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情境。教师对古诗中的关键词着力指导,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践,加深对诗歌的领悟,培养语感,体会浓浓的节日气氛。】
师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在噼里啪啦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这样的场景让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生预设:热闹、欢乐、喜庆、祥和……)
指导朗读前两句,读出欢乐喜庆的感觉。
(三)学法迁移,小组合作
1、出示学习单:小组合作,用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诗的后两句,合作研究最后一个习俗,学生边讨论边完成你们手中的学习单:借助注释( ),我们读懂了第( )句,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
通过( )个词,我感受到了( )。
2、学生汇报。
预设1:借助注释( 3 ),我们读懂了第( 3 )句,仿佛看到了(太阳慢慢升起,照耀着千家万户 )的画面。
a、通过“瞳瞳”这个词,我感受到太阳初升带给我们的温暖
b、通过“瞳瞳”这个词,我感受到初升的太阳带给我们的光明。
教师进一步引导:老师从这个词中还感到了希望,同学们就是初升的太阳,是我们国家的希望。
预设2: 借助注释( 4 ),我们读懂了第( 4 )句,仿佛看到了(人们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的画面。(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通过“总”这个词,我感受到每年人们都会取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图片

3、查阅资料:“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压缩省略的句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凝练。
4、了解寓意: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这个举动又有什么含义呢?(除旧迎新、辞旧迎新)
5、查阅资料:①出示桃符的样子。②关于桃符的知识:人们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写上门神的名字或画像用来驱鬼避邪,就成了桃符。③桃符最后演变成春联,出示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并引导学生按正确顺序读出春联。
6、师总:有了第一幅春联以后,人们就开始在春节的时候贴春联。你们瞧,太阳升起来了,它把光明、温暖、希望送给了千家万户。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难怪诗中是这样说,指导朗读: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四、了解背景,体悟诗情
过渡: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此时,老师心中还有一个疑问,诗人王安石每年都会过春节,那他为什么会在这一年写下《元日》这首诗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小视频,相信看完视频就能解开老师心中的疑团了,同学们对这首诗也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1、播放有关《元日》写作背景的视频。
2、学生谈体会。
教师小结:通过看视频我们知道原来王安石是在这一年当上了宰相,终于可以实现他变法的愿望了,这里的除旧迎新不仅仅是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更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他想用他的新法换下旧法,他想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诗人正是怀着改革的喜悦之情和雄心壮志,提笔写下了《元日》。
3、指导朗读:当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是豪情万丈,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写作背景,通过吟诵,还原意境,将诗人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跃然纸上,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过渡:春节这些习俗象征着辞旧迎新,也包含着许多我们美好的期盼,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根据春节的习俗写下了许多古诗散文。
出示关于春节的诗句: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柱清香拜九霄。——戴复古《除夜》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李世民《守岁》
2、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引导学生课下的时候去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3、学生跟唱小歌曲,再次感受新春的美好。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拓展延伸,让学生对描写春节的诗句和文章有了更多的了解。】
六、布置作业
必做:背诵古诗《元日》。
选做:
我是小画家——画出我眼中欢乐的场景
我是小歌唱家——唱首春节歌曲给家人听
我是小书法家——把这首诗写成书法作品
我是小作家——写出你过春节的欢乐过程
七、板书设计

图片​

教法反思

一、反复吟诵,读出韵律
语文课堂,就应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尤其是古诗教学。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先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节奏和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反复吟诵很重要,让学生把诗句读透、读厚,进一步提升学生吟诵古诗的水平。
二、总结方法,学法迁移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边跟孩子们学古诗,边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想象画面、借助字典、结合注释、查找资料、抓关键词,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学会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三、渗透德育,传承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手法,渗透着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习俗,表达着家国情怀,千百年来,这些古诗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教学《元日》一诗时,我引导学生了解春联传统文化。如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说过春节了,家家户户迎来初升的太阳,都用新桃符换掉旧桃符。其中的“桃符”就很有故事,“桃符”是辟邪之物,随机引导学生了解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引发他们对各种风俗的兴趣,使学生对中国春节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通过了解背景,体悟诗情让学生感受到王安石的家国情怀。
当然,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课前如何精心准备,都会有一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总觉得牵着学生的较多,没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尝试由扶到放,教会学生多种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5311.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3月 9日
下一篇 2023年 3月 9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