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如何临朝听政

国泰民安的根本在于上行下达:上行,既百姓的意见呼声能被统治者明了;下达,即中央的政策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与实施。当今民主社会的各种选主,各种议会,都是达成这一治国状态的重要途径。

封建社会虽说是专制社会,但封建社会的很多统治着着,也深深懂得川壅而溃的道理,他们很多也像做仁君,也经常通过多种途径以实现上行下达。

看过历史剧的人都谁知道,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为了达到这一治国状态,他们采用的最通常的途径就是临朝听政。但古代的帝王与臣子们参政议政,真的就如电视中呈现的一样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从周代说起。周代的帝王临朝听政,主要有三种方式:正(外)朝听政、治朝听政、内朝听政。在解释着三个名词之前,请大家不妨冥想一下故宫的内房屋的布局:是不是从前往后一重重的殿,一重重的门?在周代也是如此,分为五重宫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帝王在库门外听政就成为正朝,各级顾问大臣守候在那里;帝王在路门外听政称为治朝,皇帝每天在那里接受百官朝见;帝王在路门外听政被称为内朝,在内朝与帝王议政的臣子应当都是皇帝重点关注的臣子吧!君主在太阳出来后就会去临朝听政。

汉朝朝政制度又是怎样呢?从汉武帝开始分为内朝和外朝。皇帝在内朝会见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等官员;皇帝在外朝会见的是丞相和六百石一下的官员。其中内朝的臣子都为皇帝的近臣,他们才是与皇帝参与决策国事的臣子;而外朝的丞相,虽然名声显赫,反而成了虚职,每天发发诏令而已。

再来看唐朝。皇帝每年元旦冬至的时候,在承天门接受各国的朝贺进贡,这也就是唐朝的外朝,与汉朝相比较,真实虚化变革了不少。每年正月初一十五,皇帝会在太极殿接受群臣朝见,也就是唐代的正(外)朝,就跟现在一年一度的政协会议差不多吧,领导人与各级官员商议国事,总结过去,畅谈未来。皇帝日常的工作是在两仪殿,在那里上朝处理政事,解决日常国事,这就是唐朝的内朝。

到了宋代,皇帝的日常朝见与国事商议则是在文德殿,属于内朝;外朝官员顾问的性质在宋代已经彻底虚化,外朝仅是臣子们问候皇帝起居,为皇帝庆生,举办各种节日活动的场所。看来古代的专制也是一步步生成的。

到了明代就来了个惊天大逆转,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一下,几乎就没有什么内朝外朝了。明朝皇帝大多不务正业,有的躲着后宫做木匠,有的躲在后宫忙着积蓄钱财,有的躲在后宫无所事事……君主与臣子间总是难得一见,更不谈商议国事。皇帝不管事,才使得明代宦官恶性猖獗。不过带了清代,又完全逆转了过来,内朝空前给力。

进日封建皇朝内朝的官员,也就进入了班子。官员们向皇帝陈说当时政治经济的得失,与皇帝一起商讨治国之策。大臣们上朝必须穿上特制的朝靴,或站或跪。当然有些臣子可以免穿靴,皇帝也会给他们赐座。

原创文章,作者:believ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nwoxueyuwen.com/261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