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慨慷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视昔,闻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这是信陵君祠堂内的一幅对联,仔细一品,我们不难得知慷慨悲歌的太史公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推崇与喜爱。明代罗列出了唐宋八大家的茅坤也曾发表过类似的看法: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那么,司马迁为何如此推崇信陵君呢?看看下联答案就很了然了。闻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原来司马迁是仰慕信陵君具有伯乐的伟才啊!而,我们的太史公司马迁不正是抑塞磊落之才吗?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却不能以为然,信陵君就变成了一个擅权跋扈的人;是个结党营私的人;是个目无组织纪律的人;是个动机不纯的人。那么此话怎讲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司马迁的得意之作《信陵君窃符救赵》。
长平之战后,秦军想一鼓作气攻下赵国,继而攻占其他五国,于是又乘胜追击围攻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军情告急,于是连忙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告急,而没有更多的去向魏王陈说厉害。当时去向信陵君求援的是赵国公子平原君,因他的老婆是信陵君的姐姐。
信陵君救亲心切,立刻就去向魏王晓明唇亡齿寒的厉害。但魏王因摄于秦国的强大,只想作壁上观。万般无奈之下,信陵君听取了他的门人侯生的计策——窃符救赵。窃符的义举最终落在了魏王如姬的身上,因为信陵君曾为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当然,如姬顺利地完成了使命。最终信陵君手持虎符进入军营,夺取了魏国的军权,发兵解了邯郸之围。
可以说信陵君是功德圆满,既救了赵国,威慑了秦国,又为魏国树立了国际形象。那么为何要那么评价他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以文本,究其细节,找明原因。
魏王不肯出兵的情况下,赵国只知道派平原君死心蹋地地利用姻亲关系向信陵君求救。说明赵国人心目中没有魏国魏王,只有信陵君;
信陵君用计救助赵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急于就亲人于水火。魏王不同意发兵后,信陵君并没有过多的在魏王面前晓明厉害,信陵君的行动是在平原君的责备之后才开始的。说明信陵君并没有为魏国和国际格局着想;救一国而救了六国的效果,仅是其计的副产品,其根本目的在于就其姻亲啊。
如姬身为魏王姬妾,却帮助外人窃符。说明信陵君在魏王身边玩起了无间道啊。虽说次说有些勉强,但信陵君为如姬报杀父之仇,又何不可以说是信陵君有目的的行动呢?又可不可以理解成如姬是信陵君有意无意在魏王身边安插的耳目呢?
信陵君也是个结党营私,势大震主的人啊。他收买义士、死士,门客数量以千计,而又私通外国,又怎能让主上放心呢?怪不得齐王也要驱逐与信陵君一样的孟尝君。
最后还有一点不能提的理由:信陵君为什么不拿着想去与秦军拼死的勇气去死谏魏王呢?说不定,魏王会因此而醒悟而感动啊!
怪不得,”唐宋派“代表人物说信陵君“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私仇而无义愤”。信陵君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最后提到解除邯郸之围后,信陵君一直没敢主动踏入魏国,长期滞留在赵国境内。知道魏国面临灭国之灾,魏王才把信陵君请回了魏国,与魏王一起共同抗敌。
但,话又说回来,信陵君所做的一切又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可告人的私心。一身抱负,满腔热血,这才是他行事的动机与动力吧。其“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的伯乐形象还是很令人感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