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浅读《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有感
浏阳市社港完小 欧阳旭洁
工作室活动结束回来后,幸得导师鲁老师的信任,让我研读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一书,既是压力,又有动力。挑着闲暇时间打开了这本书,花了三天时间认真品读,如果一开始是带着任务去读,那么读入迷了则是愈发沉迷于到王崧舟老师及其文字的魅力中。
“美其所美”,王崧舟老师解读如是说:“第一个‘美’,是动词,是过程,是策略;第二个‘美’,是名词,是依据,是结果。第一个‘美’,讲的是语文课怎么上;第二个‘美’,讲的是语文课依据什么来上,上成什么结果。”汉语的美在字、在词、在句、在段、在篇。语文,是一种散发着独特光芒的艺术,而语文课,则应该由语文教师上出属于自己的光。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则给我带了许多启发。
初感“陌生化”
在《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一书中,王崧舟老师从学情分析、模式设计、节奏调控、动态生成、境界提升五个层次,列举了诸多典型事例进行,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为语文老师们,尤其是我们这一类年轻老师提供了上好语文课的方向。在这五个层次中,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便是“模式设计”中的“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提到“陌生”一词,联想到的更多是人际交往中的生疏、冷漠。在语文教学中的“陌生”又有着其特殊的含义。现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千课一面”的困境,课堂慢慢失去了吸引力。而要破解“千课一面”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打开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这把锁的金钥匙就是“陌生化”。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创意性构想、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陌生化”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当我们的教学实现了陌生化之后,课堂一定会具有吸引力,我们也一定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而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
王崧舟老师的“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文本解读的陌生化;第二,教学线索的陌生化;第三,教学结构的陌生化;第四,教学方式的陌生化。王老师结合诸多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我们理解。回顾自己上过、听过的课,也有不少与“陌生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本解读的陌生化
谈及“文本解读的陌生化”,“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和“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两句可以说是涵盖了其中精华。王崧舟老师以《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为例对文本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这种陌生化的解读毫无疑问会让课堂充满着魅力。“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确实应时时放在心中,诸如课堂上有时学生天马行空的解读,如果被教师一句“你理解错了”打断,这堂课余下的时光必然会索然无味了。孩子们如此,老师也是如此,一旦陷入固有的理解思维圈,跳脱不出来,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就无法在语文课堂上施展开来了。
教学线索的陌生化
关于“教学线索的陌生化”,王崧舟老师以《与象共舞》为例提供了几个思路:可以抓住作者的感情线,可以抓课文中印象深刻的画面,可以抓课题,可以抓重点词句。落实到教学中,以冯骥才老先生写的《珍珠鸟》为例,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有“信赖”就会有“不信赖”,文中到底是如何体现“我”与珍珠鸟之间的感情的呢?如此一来,避免了千篇一律,学生自然也就对课堂对文本更感兴趣了。教学线索的陌生化也是增加课堂教学吸引的一个重要维度。犹记在道吾小学实习的那一年,第一次上教研课,选择的是《黄山奇石》,课前请师父鲁老师帮忙指导,鲁老师提醒可以抓住“奇”这一线索展开教学,孩子们一定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偏偏上课时由于我的紧张,没能抓住“奇”做文章,把课设计得更具吸引力一些。课堂上孩子们思维活跃,反倒是我陷入在了文本的常规线性里。课后鲁老师又耐心指引我,并暖心安慰我,鼓励我继续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从那一刻起,我虽没能做到每一堂课都上得有滋有味,但对待语文教学的态度却也更为端正了。
教学结构的陌生化
谈及“教学结构的陌生化”,就是打破常规的线性教学结构,走板块结构的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分成多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又都是整体,也就是每个板块都会经历初读、细读、回读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上周我校有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的《天窗》一课,这堂课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听完总觉得少了点味道。课后研讨中,我结合“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可能是教学设计上过于平铺直述,没有起伏变化,且大多内容孩子们自己解读文本就已经把握得很好了,因此这堂课让人觉得少了些新鲜感。回观自身,我也经常被常规思维局限住,不敢突破,也因此深陷困惑之中。教研组长刘主任告诉我:“从学情出发,如果大部分孩子对常规内容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那么打破常规的线性教学,落实板块结构则能让课堂更灵动。”
教学方式的陌生化
对于“教学方式的陌生化”,王崧舟老师提出了导入陌生化、点拨陌生化、练笔陌生化、拓展陌生化四种方式。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尝试过“教学方式的陌生化”,陌生化的处理总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惊喜感。
回顾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次站到浏阳市里的舞台上进行完整的一堂课的赛课经历。比赛初期是教学设计的选拔,当时我选取的内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出于教学设计的完整性考虑我提交了第一、二课时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较为常规,第二课时则更具新意也更难把握。比赛当天因发烧精神状态不佳,选择了容错率更高的常规课堂,而没有上更有新意的第二课时,对于自己不敢挑战难度这一点我一直耿耿于怀。比赛结束后,我就一些疑问向李小葵老师进行了请教,李小葵老师说:“我看到了你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作为常规课堂来说设计的是没问题的,但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还要多花心思想想怎样创新课堂,怎样提高课堂魅力……”现今回想起来,李小葵老师想告诉我的也是要做好课堂教学的陌生化。
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言:“课堂教学模式的陌生化,其实就是一种变革,一种创意,一种敢为天下先,一种向着心灵的自由和超越的守望。只有当一个人心灵自由、渴望超越时,他才会去追寻陌生化的教学模式,才会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堂里学得更自在、更充实、更幸福。”
当学生永远不知道教师下一步要干什么,教师的教学就充满了张力,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吸引力。把握好“陌生化”这把金钥匙,努力打开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这把大锁,是每一个小语人都应努力去做的。
“陌生化”,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
首席点评——以学愈愚
专业路上觅一偶像
浏阳市道吾小学 鲁维
《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是咱们工作室2022年共读的第一本书。欧阳旭洁是我们工作室特别上进、可爱的小妹子。立春后的大雪让她感冒了很多天,但她却在重感冒的情况下,花了三天读完了这本书。在上个星期六,她利用休息日完成了这本书的推荐,同时完成了读书心得的撰写。
这个孩子很好学、勤勉、执着、谦虚懂事。
旭洁的语文专业成长之路,我一直是了解的。考编前,语文名师欧阳固全老师领着在奎文实习。考编后,她在道吾小学语文岗位定岗实习了一年。然后,她就一直在社港教语文。三个地方,三个脚印,她都有成长,像欧阳固全这样的名师是成为了旭洁专业路上的偶像的。
专业成长路上,有一个偶像其实是很好很好的事情……
身边有个偶像,是可以随时去探望、探讨、聊天、拥抱,甚至一起吃美食的。大家是不是都有自己专业路上的偶像呢?有的老师专业路上的偶像只怕还不止一个吧?
细数一下,我也有好几个专业上的偶像,有的是教学上的偶像,有的是教育上的偶像,有的是为人上的榜样。有几个偶像近在身边,唯有一个偶像远在浙江上虞。他1984年参加工作,1998年就评上了特级教师。他主张语文教学要以发展言语生命为核心,语文教育要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如果我现在要去寻访他,就要追到杭州师范大学了。
他就是王崧舟老师。
十二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的偶像王崧舟》。当时,我还在新文学校工作,此文有幸在新文学校教师发展论坛上做过分享。“该死的!”找了两天,这篇文章无论如何都寻而不见了。我有点懊恼,骂自己。现在,我一点也记不起在《我的偶像王崧舟》里写了些什么,但对语文的理解和追寻,我是的的确确受过王崧舟老师很多影响的。
收到旭洁的推书和推文后,我并没着急写点评,我再次阅读王崧舟老师的《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这几天里,我一直在切己体察,再读再思:专业成长路上,我为什么寻找王崧舟老师做了偶像呢?寻觅和效仿的究竟是什么呢?十二年前的我一定没想明白,现在的我不一定就想明白了。
一、觅法:有“径”可依,有“境”可登。
一座青山在眼前,抬头可以望得到,也知晓上山的路,心里充满着踏足的激动和一路览风光无数的兴奋。
就是这样,没错!就是这样的感觉——偶像正如这样的一座青山,有“径”有“境”。
这座青山的小径叫朗读!《中国教师报》在2021年9月采访王崧舟老师时,记者和王崧舟老师有这样一段对话,我截图如下:
“朗读,是发声的阅读,是深入的阅读,是声音、文字与情感交融的阅读。声音唤醒文字,朗读触动心灵。朗读不仅能够培养阅读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且,朗读是可以育人的。”我完全相信晨诵暮读是学习语文最温柔的力量,我依着这条小径走了很久,也会一直走下去。刚刚踏上这条小径是模仿王崧舟老师“一咏三叹”式的教学模式。那时的我渴望课堂的情感能喷薄而起,课堂的声浪能起伏回荡;那时的我期待在“一咏三叹”式的回转反复中,学生能读出意、研出情、悟出境、品出韵。那时的我期待我的课堂精致和谐、恢弘奇崛、细腻缜密、大气开放。当然,最开始“依葫芦画瓢”都画不好,那时的我朗读底子差,做不到声情并茂、入情入境。为了逼自己进步,我对着镜子练习朗读,跟着王崧舟老师的视频一句一句学语音语调和感情表达。然后,我大胆地带领新文学校语文组一起做微型教研《最美朗读声》。我还记得新文卢江涛老师带我们读轻声、读儿化音,做了扎扎实实的一期正音培训。我还记得我上了一堂好玩的大课,带着六年级几个班的学生在报告厅玩转朗读。我还记得上完课之后我还做了一个关于朗读的微型讲座。关于微型教研《最美朗读声》的上课课件、交流文稿、活动照片,我的电脑文件里都还找得到。
今读《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我依然相信和喜欢朗读这条小径。王老师在书里第五讲依然在强调“因声求气”,用朗读触摸语文的生命律动,即通过诵读来探求文字背后的节奏、韵律,进而领会作品的“神气”。所以,时至如今,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读不好的语文老师要努力读好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里学生读不好的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读好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语文教师。朗读是语文学习最美的通幽之径。
说到这座青山的“境”,那就要随小径入山探寻。王崧舟老师打禅语:“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你看,在融合之间,在无与有之间,王崧舟老师给了我们多大的天地,任你去追逐,你一生都有方向,不会觉得山有尽头。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审视自己的课堂,我是个教知识的语文老师?我是一个科学地教知识的语文老师?我还是一个为了孩子言语生命而教的语文老师?我是在教语文,同时,我是不是又不在教语文?
在流转不息的生命轮中,如果我们能像王崧舟老师一样为语文而来,那我们还要开掘怎样的“径”进入怎样的“境”,正如武侠小说里面描述的“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等境界,尔等能登哪重?
二、养性:寻文化之根,养敬畏之心
我是怕语文的,在参加工作十年后,我才有胆子参加语文学科的赛课。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十年,我参加的赛课都是思品学科的。那十年,我都是偷偷地跟在语文教师的队伍后面,对浏阳小语那些有文化底蕴的老师们是羡慕万分。王崧舟老师那深不见底的文化底蕴,更是让我叹服。这一点,应该是当年我寻他做偶像的直接原因。
应该是的,就是的!是这么一个偶像藏心间,喂养了我的心性,改变了我的短视,让我成为一个有一点点文化气息的教育者。因为我记得王老师曾经的表达:教语文不教文化,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语文既处在文化的奠基层面,也处在文化的最高层面,可以说,语文既是文化的“地”,也是文化的“天”,用一个词来形容,语文在文化的世界里“顶天立地”。语言就是存在之家。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语文的世界,一个符号的世界。语文有多远,世界就有多远;语文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王崧舟老师教给我的理儿,让我怕了语文很多年,也让我敬畏了语文好多年。
在惧怕的日子里,我曾经慢慢改变自己。在《语文中的文化之美》、《诗歌中的人与情》、《字词背后的味道》、《文化意象的魅力》、《言与意之间的转化》、《含英咀华靠“推敲”》、《文字背后见人心》等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的讲座中,我努力习得一点点文化气息,让自己更像有母语之根的语文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依然固执地认为,有文化底蕴的语文老师才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能让语文课堂产生文化气息的语文老师才能成为卓越的语文教师。
专业路上,觅一偶像,他们能给我们心灵源源不断的抚慰。
他们滋润我们粗糙的感觉,放飞我们稚嫩的幻想,唤醒我们沉睡的动力,点燃我们压抑的激情。诗情画意即便都在路上,也让你永远有希望!
来吧,专业路上,找个偶像!
作者简介
欧阳旭洁,现任职于浏阳市社港镇社港完小,六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教师。从教四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竞赛过程中努力提升自我。所带班级及学生多次获评浏阳市“最爱阅读班级”“浏阳市善读少年”等。无论何时都将秉承“谨言慎行,不忘初心”的信念,坚定不移地走好语文教学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