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发现教材的编写中精选了四篇课文,从单元导语来看,四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每一篇课文中涉及到的提高阅读的策略也有所差异。
但是更特别的是,四篇课文的体裁上也有所差异,《搭石》是散文,侧重于抒情,《将相和》是故事,侧重于叙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说明文,侧重于说明。这一方面提示我们无论阅读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讲究速度,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意味着,不同文体在深入理解,提高阅读速度的过程中有所差异呢?
从课后的习题来看,似乎也证明了这样的观点,如《搭石》中提示学生关注画面,关注乡亲们的情感
《将相和》要求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关注与人物有关的事件,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是排序,排序的前提是对其中涉及事物的速度特点有深入了解,
不难发现,课后的提问都与文体高度相关,而学生如果在阅读特定文体的过程中可以关注,文体特点,知道看散文关注画面,关注情感,读故事,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看说明文关注事物特点,这对他们提高阅读速度也是有帮助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阅读速度不仅仅在第一课时感知文章大意的时候需要加以训练,在第二课时涉及到文本特征内容理解时(如散文的情感画面,故事的人物事件,说明文中的特点)也要有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
如在《搭石》第二课时中,可以先直接提问,学生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表达了对相亲们一种怎样的情绪,让学生用第一课时的方式去专注的读,不回读,然后提问,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一般是琐碎的。
再让学生尝试用先关注课文中的具体画面,然后从画面出发,去发现作者的情感,看看找得是不是更快,理解的是否更到位
(这只是一个设想,实际操作中感觉会出问题,比如学生在花大量的时间,零散的找是不是一种对课堂时间的浪费,但我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似乎也与散文阅读方法不止关注画面一种有关,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样的观念没有错,————关注文体特征,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帮助理解。如果看到此文的老师能够更好的设计,可以达成这样一个目的的,希望可以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