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上 渐次深入 ——研习卢望军老师的《老王》教学实录

徐杰老师评价黄厚江老师文本研读的艺术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备课阶段对文本的独到发现;二是组织巧妙的课堂活动,师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行走”;三是抓住课堂契机,在文本研读的动态调整中,开掘文本的新的解读空间。研习卢望军老师的《老王》的教学实录不由地感叹望军老师文本研读的艺术也具有这样三个层面的特质。
01
一、文本解读的独到发现
望军老师在备课中对《老王》文本进行了怎样的个性解读?我们在阅读《老王》教学实录的文题《善良的三重境界》和实录前的简短说明“如何把老师的文本解读,较好地传达给学生,这个过程,我走得比较缓慢……”就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于经典作品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主旨的探究和解读是多元的。首先关于其体裁就有不确定性,有人认为是小说,有人认为是散文。很显然,望军老师是基于散文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的,而且她用深邃的目光洞察到了善良的三重境界:给予困苦的人物质上的帮助;给予孤独的人情感上的关怀;给予需要的人人格上的尊重。
当洞察了善良的三重境界后再回观文本中杨绛先生的“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人的愧怍”也就理解了杨绛先生一直对老王深感愧怍,不能释怀的深意所在。在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杨绛先生一直存在着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认为无亲无家有点残疾的车夫老王是不幸的,是需要怜悯、同情和帮助的。她以这种俯视的姿态与老王交往,坐他车,给他鱼肝油,付冰钱,付车钱,付鸡蛋香油钱,不欠老王任何人情。
杨绛先生撇开个人不幸,真诚地对老王给予着自己的最善举。直到老王病入膏肓之际来送香油鸡蛋时杨绛先生害怕地没能让他进屋坐坐,十多天后才无意中得知老王的死讯。她才反思,发现自己从未主动关心过他的病情,也从未到他屋子去看望他。反倒是老王一直在主动着……在不断的反思中她渐渐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并没有真正从情感上关心老王,并没有真正的从人格上尊重老王。她为之深感不安和愧怍。望军老师用她的善心和慧心对文本进行深刻而富有个性的解读,让我们对“愧怍”的体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02
二、课堂活动的拾级而上
如何将文本的个性解读转化成教学内容,并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构建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李华平教授说:“一个恰当的教学顺序能够构建一个完美和谐的课堂……教师必须在精心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程序。”使每一环节都发挥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间的整个过程具有流畅性、逻辑性、整体性、层次性特点。
望军老师在开展《老王》课堂教学活动时,聚焦“善良”和“愧怍”,以此为教学指向,遵循由浅表到深刻,由低级到高级开展课堂教学,每一环节灵活运用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拾级而上,逐层深入,实现从感知到内化再到迁移的转变,整个活动流程行云流水,衔接自然。
1.素描人物,初识老王杨绛。
通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法,人物代入法,以“杨绛说,老王真是一个      的车夫,你看他       。老王说,杨先生真是一个的    乘客,你看她       。”句式说话,旨在让学生对老王和杨绛有初步整体印象。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发现用词语概括杨绛先生的为人却并不容易。“你们很容易评价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很难对杨绛做出一个评价。这很正常,这篇课文意蕴很深,而且你们是初读。随着对课文了解的深入,我们会更多认识杨绛。”教师发挥同理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难于评价杨绛先生,并鼓励学生深读课文后将能很好地了解杨绛,激发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兴趣。
2.体察愧怍,把握文章主旨。
深读课文,采用熟读精思法,拓展阅读法。“按照我们一般大众的做人标准来看,杨绛真的不应该感到愧疚的呀!”老师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二次在文本中行走,在比读中探寻杨绛不必愧怍的理由:照顾老王的生意经常坐老王的三轮,和老王一路上说说闲话,坚持给了老王车费,给予他别人不愿意给予的关心和温暖……逐渐了解杨绛的善良。
关于《老王》的时代背景,杨绛先生在那个特殊时代的遭遇,学生不是太清楚的。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道坎。拓展补充《杨绛传》的节选,是望军老师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铺设的第一层阶梯。杨绛当时也正处巨大的不幸之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被下放劳动改造;她穷苦,时刻担惊受怕。通过拓展材料,学生认识到在那个时代,杨绛和老王一样都处在一种“活命”的状态,然而她却表现着自己最大的善良。学生的文本理解开始从平面走向立体,思想开始从肤浅走向深刻。
孙绍振教授说:“每一个经典文本的阅读史,都是一种在崎岖的险峰上永不停息的长征,目的就是向文本主体结构无限地挺进。”阅读的过程也是思维逐渐深刻的历程。同处于活命状态的杨绛为什么对老王的愧怍却是如此真诚、沉重和长久呢?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的深度,课堂的精彩也在于此。
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创造精彩的课堂?望军老师在这一环节设计颇具匠心,铺就了深入文本学习的第二层阶梯。她从杨绛的散文风格“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入手,精心设计了对比表格,把杨绛和老王的交往时间、主要事件,做了一个细心的对比梳理,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
杨绛      老王 老王     杨绛
地点 事件 地点 事件
胡同口、路边 坐车 杨绛家里 送冰
路边散步 看见老王的家 杨绛家里 扶病来家
胡同口、路边 请老王送钱先生上医院 杨绛家里 送香油鸡蛋
学生通过表格比较,见到了“平淡中的神奇,无声中的喜悲。”清晰地了解到在老王和杨绛的交往中一直存在地位的不对等和情感的错位。孤苦伶仃的老王在与杨绛的交往中,已经将杨绛一家当做了自己的亲人,希望能在杨绛那里得到平等、尊重、温暖和关爱。可是杨绛觉得自己给予的只是同情、施舍,觉得自己辜负了老王临终前的那份沉甸甸的感谢。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比读中拾级而上,深刻理解了“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背后深意——“如果善良,不是建立在对人心的细微体察上,善良有时候也会是一种伤害啊!”这样的心灵感悟对于学生而言是深刻而深远的。
03
三、文本空间的拓展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应该是学生思考的世界。”如何让学生思考,考验着教师的课堂智慧和教学技艺。望军老师通过上一环节的两次比读,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延伸。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学生思维的高阶有效达成。
生命是一次次的抵达,教学也是一次次的抵达。学生在文本中来回走了几遭,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文本的深处。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对“善良”的理解由低到高达到三个层次。
师:就《老王》这篇课文来说,善良最浅的层次是——
生:是像杨绛送老王鱼肝油一样,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师:深一点的层次呢?
生:是像杨绛和老王说闲话,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陪伴。
师:这个就挺难的了。一般人愿意给钱给东西,但是不愿意给感情,给感情挺难的。就像我,我觉得我把绝大部分感情都给了你们,对于3班同学,总是心存愧疚。那善良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
生:……
师:杨绛给了老王物质上的帮助,也给了老王情感上的关怀,为什么还是觉得愧怍呢?
生:不知道了。
师:也就是说,善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生:要给对方人格上的尊重。
课堂至此,已经水到渠成。但望军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再次比较老王和杨绛的善良,谁的善良境界更高?这是学生对文本理解拓展的新高阶。
高效的课堂活动,最主要标志就是学生体验在学生心灵中扎根生长。扎根的过程就是内化、积累,生长的过程就是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形成,心灵的成长。
杨绛先生本以为一直以来对老王的帮助、同情、怜悯就是自己所做到的最大善良,然而细细比较之后方才发现自己的善良一直是知识分子的清高式俯视的善良。而真正达到最高善良境界的却是社会最底层的、杨绛一直善良以待的老王。
师:所以善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给予别人想要的东西,在这里,也就是给卑微的老王人格上的尊重,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
生:替别人着想的善良。
师:那,老王有没有达到这个层次?
生:有。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杨绛和老王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别人都不想理他们,三轮车夫都不愿意送他们,但是,老王还是送钱钟书上医院,而且还免费。
师:那个时代,大家都非常艰难。这个时候,老王觉得,我终于有机会帮助杨绛一家了。
生: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师:这个地方,哪些词语特别值得关注?
生:哑着嗓子,悄悄地问。
:为什么?
生:杨绛是知识分子,特别爱面子。老王没有大声嚷嚷。
老王虽身处困境,却真心实意地感恩别人,想方设法地帮助别人,设身处地地体察别人。他的生命,他的境界,达到了高贵的状态。而杨绛在反思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中的言行和点滴,深刻地发现,自己对老王的关心,只是一个知识分子习惯的待人接物的姿态,而不是对老王发自内心的关心。
通过比较分析,老王的善良、杨先生的愧怍,学生逐渐明晰彻悟。“这是一个借与还的故事。首先是经济上的借与还,然后是精神上的借与还,最后是心灵上的借与还,只不过,杨绛最后没有在心灵上还给老王。”当这样深刻的文本体悟出自学生之口时,师生已经开掘出文本新的解读空间。
王君老师说,课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要让阅读和生命产生共振。
师: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强调反思的,比如——
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师:白居易写过《观刈麦》——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师:……杨绛是在反思自己,也是在呼唤社会的反思。杨绛,因此成为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良心的标杆!所以,我们说,反思,让杨绛走向了真正的高贵。……孩子们,让我们像老王和杨绛一样善良,像老王和杨绛一样体察别人,像杨绛一样,时刻反省,也许,我们也能够达到善良的最高境界,活出最高贵的生命!
经典文本,渗透着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有着美好人性的榜样作用。散文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体察文本,观照自我,启迪生命。学会反思,善良做人,活出生命的高贵,这是学生对话此文本的心灵收获。
本节课望军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深刻而富有个性,课堂聚焦睿智精妙。教学的每一个活动水乳交融,逐层深入。既训练着学生的语言思维,提升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汲取了文本的精神资源,观照了学生的自我心灵,实现青春语文经由语言文字的学习抵达精神自由的追求,最终实现人的心灵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believ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enwoxueyuwen.com/16873.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21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