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诫子书》重点解读及写作赏析

【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作品梗概】《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课文原文】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主题思想】《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它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深情和期望。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以君子之行、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等角度出发,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教导儿子要保持宁静淡泊的心态,树立高远的志向,勤奋学习,节约用度,磨炼意志,强健体魄,以达到德才兼备的境界。

【字词理解】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1.静以修身古义: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今义:安静。2.淫慢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3.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4.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车马等或使车马等)跑得很快。5.意与日去古义:丧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一词多义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次,远大目标)2.非志无以成学(使动用法,使……成功)

重要虚词1.夫君子之行(助词,的)2.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特殊句式判断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也”表示判断)

成语积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阅读思考】

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既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诸葛亮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自己的观点的?论述又是怎样展开的?诸葛亮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要注重的都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自己的理解。例: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能够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味着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写作鉴赏】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整篇家书语言简练,文字浅显易懂,但意义深远。诸葛亮运用浅显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教诲,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教导。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整篇家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诸葛亮先从君子之行、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等角度出发,教导儿子如何成为一个有德才兼备的人。然后,他从反面出发,强调放纵、浮躁、奢华、萎靡等不良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君子之行的认识和理解。

运用对比,增强说服力:在《诫子书》中,诸葛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君子之行与不良行为进行对比,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君子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的重要性。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道理深刻,实用性强:《诫子书》所阐述的道理不仅深刻而且实用性强。它教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治学做人,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所遵循,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它不仅对当时的人们有启示意义,对现代人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赞(0) 打赏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