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从情节和细节中感受小说趣味

解读小说写法的关键首先在于情节。“三”的结构,是小说中十分经典的一种情节模型,如:三打白骨精。设置一而再再而三的情节,正是小说惯用的一种情节模型。雨来三次回答“没看见”并不是修辞上的反复,而是情节的反复。从哄骗到利诱再到毒打,情节逐步推进,但都指向同一个结果——雨来宁死不说李大叔的藏身处。

三次情节安排不多不少,给糖不行,换给吃的行吗?肯定不行。

因为重复了,谈不上“三”的情节结构;如果只安排一个情节,给读者的感受又一定不会如此强烈,“三”的结构中“三”代表的是多,用这三种手段代表几乎用上了所有的手段,只有先后由浅入深用上各种手段,给读者带来的感受才会那么深刻强烈。

敌人用了很多诡计都达不到他们的目的,才更能证明小英雄雨来的那种坚贞不屈。也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第三处情节描写着墨最多,因为这是最残忍的一种对待雨来的方式,也更能反映他那种坚贞不屈的品格。所以三个情节作者不是平均用力,它们之间的顺序也不能随便调换,这里边就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得出结论。

第五部分为什么作者要安排乡亲们误以为雨来牺牲的情节?这个情节去掉也完全与前文接得起说得通,那为什么要安排这部分情节?人们对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是抱有一种深情的,是借老人、借李大叔、借孩子们的言语举动侧面赞美他,因为只有英雄被杀,人们才会如此悲痛,如此伤心。这也是衬托人物形象的一个非常精心的情节安排。彭校告诉我,这也是一种“延宕”的艺术手法,即将故事的高潮故意拖延。

明明可以直接说出结果,告诉我们雨来没有死而是凭机智脱险,此时却要宕开一笔,写老人、李大叔、孩子们等等都出现,而让雨来先消失一阵,让读者的想象放飞一阵,悲痛之情延续一阵。原来小说还可以故意将结果延迟来说,这是多么有意思啊。

第二方面是要解读细节。小说在人物称呼上就很有意思,作者写雨来的心理活动时,称敌人为“鬼子”,很显然充满了嫌弃与厌恶的情感,而在“扁鼻子军官”前加一个“扁鼻子”的形容,也明显含贬义色彩。而敌人却是自称“皇军”,引人发笑。

在面对鬼子的哄骗和利诱时,雨来是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但在遭受毒打之后他是“咬着牙”说“没看见”。同样是动作描写,前面是摇摇头,后面是咬着牙,说的话也有了变化。“咬着牙说”这里作者并没有在前面加提示语,那么雨来会以什么语气说?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此时的语气一定是坚定的,但绝不会是铿锵有力的。这里不是再次重复前面的话,因为此刻他已遭受毒打也不剩什么力气,说话也只会挑最重要的来说——“没看见”。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出现了两次,但是每次情况都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前面在夜校读书时是老师念,大家跟着念,这里是有声的,到后面雨来被打得半死的时候,作者写“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好像这两行字就代表了雨来此刻内心的想法,无论敌人用什么手段他都坚决不说,是因为这两句话已经深入到了他的血液和骨子里,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了,这是默默的、无声的。这也是一处十分细节的设计。

第五部分中的环境描写,教学生以景写情来渲染心情的悲痛是没错,但解读怎么渲染才是关键。为什么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水中又像鸡冠花?鸡冠花也是红的,一切都是红的了,芦花的颜色没写,但我们知道它是白色的,这儿的白色可不象征纯洁,这儿带给人的感觉就是死亡的气息了,是飘飘悠悠地飞着。

为什么这儿的芦花是飘飘悠悠地飞,而不是欢快地飞?红色与白色,红代表鲜血,白就代表死亡了。这是放在中国,若放在外国人身上可能就不会用芦花来写,他也可以写别的花。为什么选取鸡冠花和芦花,不也都是细节设计吗?第一小节中的环境描写同样写到了芦花,写道“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这里也有“飘飘悠悠”,为什么前后两个飘飘悠悠带给人的感觉会截然不同?放在前面是一种乡野生活,充满乡土气息,给人以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之感;放在后面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的情节中则带给人沉重悲伤之感,这两处细节的对比也很有意思。

小说必须要关注情节和细节。情节也是由细节精心设计组成的,即使是小英雄雨来看似不经意的一处语言描写也饱含作者精心的设计。小说能打动人的原因就在于情节是怎么设计的,细节是怎么安排的,这样一来人物形象也就全盘托出了。两个“节”会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小说中去,明白了这些,学生甚至能创造和设计自己的小说了。当你文本解读准确细致了,接下来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才可能有什么样的收获。

解读文本一定要按照文体的轨道,而不能去自认为什么是重点,或听别人说什么是重点。因为文体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定,你的解读就要在这规定的轨道里面走,不能脱离轨道去解读。所以需要强调小说故事情节的谋篇布局和细节上的遣词造句。长文短教就要抓住情节和细节,而不用面面俱到。

语文教学是可以很有意思的,关键在怎么解读文本,怎么设计环节引导学生。小说之中,竟然有着这么多的情节和细节奥秘等待我们去解读,这远比直接告诉学生这里是环境描写,那里是侧面烘托要有趣得多得多了。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7331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4月 6日
下一篇 2024年 4月 6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