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1889年10月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学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后来他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1927年4月6日李大钊等80余人被北洋军阀逮捕。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执行绞刑。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仅38岁。这篇文章是他的女儿李星华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
主题:
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景,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
图片
写法:
1、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如:
①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外貌、神态描写: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受尽酷刑依然坚贞不屈、安定沉着)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语言描写:可以体会到李大钊一心坚持革命工作,不顾自身安危)
③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神态、动作描写:可以体会到李大钊面对危险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2、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如:
①对“我”的态度前后对比:以前一向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这次却一反常态含糊其辞。(表现了李大钊对子女的关爱,也侧面突出了形势严峻,处境危险)
②与亲友对比:面对越来越危急的局势,亲友劝说离开,父亲坚定拒绝。(一心坚持革命工作,不顾自身安危)
③与敌人对比:被捕时,敌人凶恶残暴,父亲临危不惧、安定沉着。(面对危险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3、前后照应 如:
①2、6自然段都提到烧掉文件书籍,突出形势严峻,处境危险。
②开头结尾两次出现李大钊被害日期,强化中心,突出了作者对父亲遇害记忆深刻,无限追思。
图片
结构:(总分)
采用倒叙手法,以“忆”统领,点明被难日。接下来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父亲被害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一、总(开头)
回忆:(永远铭记、无限追思)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被难日:1927年4月28日
二、分(中间、结尾)
1、被捕前:(一心革命、不顾安危)
(2___7自然段)父亲烧掉文件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劝说坚持留在北京。
2、被捕时:(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8___18自然段)敌人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被绑起来拖走。我和母亲、妹妹也被关进拘留所。
3、被审时:(坚贞不屈、镇定沉着)
(19___29自然段)法庭上,受尽酷刑的父亲安定沉着地应对法官,尽力保护家人。
4、被害后:(精神永存,激励后人)
(30___33自然段)得知父亲被害,家人心情沉重、悲痛万分。
图片
课后题一:
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事情。
②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法庭上被审时,李大钊面对敌人的残暴、嚣张,依旧镇定沉着,尽力保护家人。
课后题二:
这些句子通过对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课后题三:
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前后照应。
②这种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写法,不但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强化了中心,说明作者把父亲的被难日牢记在心,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和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