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重点解析及写作鉴赏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人(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被称为“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为“唐宋八大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柳宗元散文题材广泛,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且意味深远,一生留下600多首诗文,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黔之驴》《江雪》等。
【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变革,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写下了大量描写劳动人民艰苦生活、抨击腐败官场的散文、游记、寓言等,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山水游记。元和四年九月,柳宗元来到永州法华寺,发现了西山胜景,饱览山川秀色,写下《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等八篇游记,即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原名为《小丘西小石潭记》。
【段落大意】
一:采用移步易景的写法,介绍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石潭周围的环境。
二:采用定点特写的手法,描写了潭水和水中的游鱼。
三:情景交融,描写石潭周边的氛围和作者的印象与感受,以环境的“静”,渲染人心的“凄”。
四:补述同行者,是游记的一种格式。
【原文全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声,好像佩环碰撞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石头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相互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绕,寂静冷清,没有来往的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适合久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一词多义】

如鸣佩环(名词,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为坻,为屿(动词,成为)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动词,可以,能够)

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似与游人相乐(动词,取乐)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感到寒冷。)
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心乐之
(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跟着。)
似与游者相乐
(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环境的幽美、凄清,映射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愤懑抑郁的心情和孤凄悲凉的心境。
【阅读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用课文原句回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为什么会有如此动听的水声?(用课文原句回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伐竹取道”,对表现作者心理和小石潭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对表现作者心理上,表明作者受悦耳水声的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乐游”的兴致。
对于小石潭,则表现了无路可通、人迹罕至、环境清幽的特点。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对作者心理有何寄寓?
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未来渺茫正如这潭水无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氛围,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触景生情,是点睛之笔。
【写作鉴赏】
形似写景 实则写心
文章先写所见之景,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构思巧妙 结构严谨
作者以游踪为序,移步易景、依序写景,写小石潭,先写声,后写形,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后写“远望”,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抓住特征 细致描绘
抓住石潭、游鱼特征,肖其貌,传其神,比如连用“斗折”“蛇行”“犬牙参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特征形象再现,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临其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课文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

2024-4-2 21:37:21

课文解析

《沙滩上的童话》生字拼音组词近反义词句子解析

2024-4-5 14: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