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七下10课)教学实录

生:起立。
(班长喊“起立”后,老师没有立即让学生“坐下”,而是等了好一会儿)
师:同学们,班长已经喊了“起立”,这就标志着已经开始上课了,但为什么还有杂音呢?而且,我发现虽然大家都起立了,但仍有两位同学的眼睛一直没有看老师,而是左顾右盼,这是在上课吗?这不是上课应有的表现。既然上课了,就应该“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要挺直身子,思想集中地看着老师。再有,在“起立”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不能做到“静快齐”,而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无精打采,没有一种精神。你们说,这种现象能够在课堂上出现吗?
生:不能。
师:是的,不能,这不是上课的现象。上课就要有上课的样子,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认真的样儿,就要像一学生,做一个求学的人。好,先坐下,下面,我们重来一遍——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学:老师好!
(停顿了一会)
师:同学们,大家在说“老师好”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的眼睛应该盾哪里?既然说是“老师好”,那应该怎样来表达这种对老师的这种“好”情感呢?
生:眼睛看着老师,发自内心地大声说。
师:对。下面我们从头再来一次——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这次表现比前几次好多了。这才是真正的上课,这才是师生间真正的问好。确实守纪律和有秩序是上课最基本的前提。
师:同学们,除了上课必须守纪律和有秩序外,你们知道怎样上课才富有收获吗?
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几乎齐答)
师:同学们,课堂上,谁是学习的主人?
生:我们。(异口同声)
师:既然你们是主人,那么,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是主人的行为吗?
生:不是。
师:那怎样才能算是真正的主人呢?
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我解答。
师:对。同学们,课堂是学生学习与尝试的场所,只有大家都学起来,都去动脑筋,都去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才会有收获,自己才会有发展这样,自己才能阳光起来。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树立“我是学生,我是主人,我要学习”的意识。这堂课,老师不讲,让你们自己去学习与尝试,让你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生:有。(齐答)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道来学习杨绛所写的一篇叙事散文《老王》。
(师板题与作者)
师:每节课都应该有每一节课的目标、追求。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
生:是。
师:我们这节课目标有三个。
师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察作者思想情感;
3.品味语句丰富内涵。
生看。
师:已经知道本课目标的同学请举手,不知道的请站起来。
(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既不举手,也不站起来,走到其身边)
师:你知道不知道?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
师:那为什么不举手呢?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老师和同学们将通过大家举手与站起来的情况来了解大家学习的状况,对不对?
生:对。
师:好,这样才是对自己和同学负责。请坐。老师再问一遍,知道的同学请举手,不知道的请站起来。
(所有学生都举了手)
师:很好,请放下来。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达成目标呢?方法就是一个词“比赛”——比谁在课堂上肯动脑筋,比谁在课堂上积极用心,比谁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比谁珍惜时间,抢抓时间,比谁最先达成目标,取得成效。
怎么比呢?请他到讲台上回答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是不是真的在动脑筋,是不是真的在学习,是不是真的想求上进,是不是真的是学习的主人。
同学们,其实老师提的问题并不很难,关键问题看你态度认真不认真,积极不积极,用心不用心。你们说对不对?
生:对。
师:这一堂课我们共进行三次比赛,每次比赛都将有时间的限定,请大家把握好学习的时间与学习的节奏。第一场比赛就要开始了。
(师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师:同学们,大家请看投影“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不懂的词自己查字典解决;同时,运用 “勾画圈点法”和“批注法”积极思考解决文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十分钟后,比谁分析正确,理解深刻。
(生认真看投影)
师:这一场比赛几分钟?
生:十分钟。
师: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同学请举手。
(生全都举手)
师:好,比赛开始,开始计时。
(学生进行自学,老师行间巡视)
(十分钟后)
师:时间到,请所有同学都把笔放下来,都看着老师。已经把文章看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都举手)
师:好,请放下来。
师:几个问题,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的同学请举手,没有思考好的同学请站起来。
(有一些同学站了起来)
师:好的,我们再延长三分钟,请没有思考完的同学抓紧时间认真思考;思考好的同学继续积极思考,努力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解与答案。
(三分钟后)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比赛,我发现大家尽管思考问题的速度有快有慢,但大家没有一个不努力,没有一个在玩,没有一个不用心,这说明大家都已经摆正了自己的位置都希望学有所获,这很好。
师:现在大家都对问题进行了思考,那么大家的理解、认识是不是正确呢?是不是完善呢?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下面我们进行第二次比赛——彼此交流、研讨答案及答案的来由,比哪一个小组解决问题最彻底,最有效,时间三分钟。特别注意研讨那些你认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生彼此研讨,老师行间巡视)
(三分钟后)
师:时间到。不错,大家研讨还是比较热烈的,学习就是这样,不会的就应该共同探究。
师:看着老师,通过十三分钟的独立思考和三分钟的研讨,现在能正确回答“自学指导”中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不能够回答的同学请站起来。
(学生都举了手)
(师走到一位举手的同学面前)
师:你都能回答吗?
生1:不……
师:大点声音。
生1:不能。
师:既然不能,那为什么要举手呢?为什么不站起来呢?难道你不明白老师的指令?刚才老师不是讲了这样做的原因了吗?
(面向所有同学)
师:同学们,学习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必须要真实,必须讲诚信,这样自己才能有进步与发展。好了,真正不能回答的请站起来,能够回答的请举手。一定要实事求是。
(此时,本来举手的三个同学不再举手,而是站了起来)
师: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个同学能够站起来,说明很诚实,也很勇敢。大家要学习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请其中一个站起来的同学走到前面,让其他同学先坐下来)
师:你哪里不会回答?
生:最后一个问题。
师:一点都不会回答吗?
生:是的。
师:好的。前面的两个小问题能回答吗?
生:能。
师:那先请你回答第一小题。先说一说作者的“善良”表现在什么地方。注意,请你一口气把它说完,就像考试一样要答全面。也就是说,你不要指望别人给你补充答案。知道了吗?其他同学都要听,看看他回答得对不对,准备随时评价、补充。好,你讲。声音大一点,让每一个同学听见。
生:其实是那一句……
师:不要着急,慢慢说。
生:“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
师:好的,概括一下什么意思?
(声音小,同学们听不见)
师:重说一遍,让所有同学都听见,其他同学听好了,评价对还是不对。
生:“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
师:这说明了我的善良,是吧?果真是“我”的善良吗?
生:嗯。
师:有不同理解吗?
生:这一句话是说作者女儿的善良。
师:很好,这是正面写作者是善良的。那么,老师问你,这是从侧面写谁呀?
生:写“我”,表现的是作者。
师:女儿那种善良是……
生:“我”教育的结果。
师:对,这叫做品质的传递,是父母的善良培育了女儿的善良,通过女儿的善良侧面烘托了作者的善良,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找得不错。继续说下一处。
生:还有“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师:不光是要读句子,还要说出你的理解,来,一口气说完,中间不要停歇。
生:“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这一句话表现了我对老王的关心。
师:好,大有进步。继续说句子。
生:……
师:还有吗?
生:找不到了。
师:同学们,这个同学就说了两个地方。文章就这两个地方表现我的善良吗?还有没有其它地方?谁来补充?
(生默不作声,不举手)
师:刚才,你们不是说都会了吗?既然都会了,怎么不举手呢?只有大胆表露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才会有进步啊!
(师走到一个学生面前,请他到前面来)
师:刚才举手了吗?
生:举了。
师:会吗?
生:会。
师:敢于回答吗?
生:敢。
好,很好,那你补充说说看。
生:还有“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师:说完,不要停顿。
生:因为她后面说老王是“田螺眼”,所以说乘客都不愿去到他的车上,但是我却经常坐老王的三轮。
师:懂了吗?懂的同学举手。
(生都举手)
师:好的,不错,继续。
生:还有“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这是“我”的善良和对老王的感激。
师:怎么看出“我”的善良?
生:因为她说她觉得她应该照顾老王,对老王好一点,但是……
师:很抱歉,内疚,是吧?人家送东西给我来,结果我都没有给他喝杯水,是吗?好的。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还有,还有很多。好,你先上位。其他同学谁来补充?
(这时,学生开始大面积举手,老师随意点一名同学到台上讲)
生:“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师:什么意思?
生:说明了我不愿占老王的便宜,不愿他在困苦的生活中收苦难。
师:有道理吗?
生:有。
师:好的,继续,请说,你来。
(老师请另一名学生到台上讲)
生:是这一处。
师:嗯,讲。
生:“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她很关心老王的……听着脚步声,怕他摔倒了以后爬不起来。
师:嗯,热等心肠,是吧。好的,请回位。
师:还有吗?你说。
生:老师,在七十九页上。
师:讲。
生8:“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就是……这句话形容了就是我……拿了他的香油和鸡蛋以后总觉得对他……就是白拿了他的香油和鸡蛋以后总觉得对他感到抱歉……白拿了他的东西。
师:嗯,好的。文章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很多地方,要把它找全,绝对不能走马观花,找出来之后,还要仔细品味,不能浅尝辄止。
师:现在很多人都举手了,说明都已经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了,这很好。入境是最好的学习状态。好了,你上位。大家都放下来。通过刚才大家的回答充分说明了作为作者的“我”的确是非常非常的善良。当然,作者的“善良”文中还有很多,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点出来。
师:下面我们来研讨后面一个问题,作者是善良的,老王也是怎么样的?
生:善良的。
师:是的,题目中就暗含了老王是善良的判断。
师:好的,刚才三个不会的同学请站起来。
(老师走到其中一个同学面前好)
师:来,你上来。你们两个先坐来。
(对上台的同学)
师:你这个问题会吗?
生:啊,会。
师:好,来,你说说看。下面同学听他这是真会还是假会。一口气说完,知道了吗?来,说,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生:“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师:别总对着老师说,对大家说。第几页?
生:嗯,第七十八页。
师:嗯,说。
生:是在这……
师:嗯,说。
生: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师:什么意思?
生:嗯,体现…嗯…体现出老王对…就是..很..很
师:他找到了,但是说不出来,或者说,说得不流畅。来,你来帮他说一下。
生:善良——老王把大鸡蛋给我们吃,体现了老王的善良。
师:呃,他自己身体很坏的情况下,仍然要送东西给我们,确实反映了他的善良。
(对台上同学)
师:好的,继续。
生:就这一处,找不到了。
师:就只有一处?是只有一处吗?谁来补充?能够补充的请举手。
(许多学生举了手)
师:你看,这几个女生也只有找到一处。这说明脑筋还动的还不够,说明思想还没沉进文本,还没有读出文本的内涵来。
师:来,那一个女生,你在下面大声说出你的理解。
生:她说“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呃……
师:这儿……你的意思体现善良吗?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王生活困苦,但是…但是他还愿意……呃……就是……给我们送冰而且车费减半。
师: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还有吗?
生:“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师:什么意思?
生:这代表了老王……老王……嗯……他就是……不图回报。
师:不图回报。我不是要你钱,是吧。你给我钱的话就生分了。有这个意思吧。好的,很好。来,你继续说。
生:呃……那个,还有那个“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师:连着说。
生:呃,这句也表现了老王是不图回报的。呃,对他人的……的……付出不图回报。
师:后面还有。当我给他钱的时候,他说:“你还有钱吗?”后面问了这么一句话对吧。他为什么问这句话呀?你说。
生:他……他怕作者给他钱了,然而作者自己没有钱了。
师:手下没有钱了,是吧。你看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还有钱,老王有钱,这个时候,他就是说明你还有钱吗?所以,更加关心人家呀,对不对。
(面对在台上的同学)
师:为什么你找不到呢?
生:我没有用心去揣摩,只是像看小说一样,只看了情节,没有弄清楚具体的文字。
师:那你知道怎样读文章了吗?
生:知道了,用心读,静下来读,要细细品味。
师:说得不做,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说是说,做是做,对吗?
生:嗯。
师:那你先上位。还有谁来补充说。
生:还有第八节。
师:讲。
生:“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这个地方是写出了老王已经危在旦夕了,所以说……后文也是……下文也是说老王危在旦夕的时候给仍然给作者家送东西……
师:换句话说,就是你认为,实际上这个第八节送鸡蛋这个地方是最感人的,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最善良”。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是这个意思吗?大家认为是不是?
生:是。
师:你再来分析看。
生:这一段是在老王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身体极度不佳的情况下的出现,是因为老王多时未听到我们的消息了,对作者家的一种不放心与牵挂。自己已经不行了,却在挂念他人,这是多么重感情的人啊。从对他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方面都可以看出生命危在旦夕。以外表的“丑”来衬托他内心的“美”。
师:分析有理有据。很好。懂了吗?
生:懂了。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读得很深,悟得很多,全在于用心。怎样才能透过文字读出内涵来,必须静心地读、沉下去来读。老师讲,是不能讲出来的,即使讲出来,也是老师自己的理解,而要变成自己的,只有自己去读,自己用心地读,用心地,要自己悟出来。还有补充的吗?
生:第七十七页上面的“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师:讲。
生:呃,这个的话……就是写出了他对那些乘坐他的三轮车的那些顾客的关心。
师:哎,是不是也这样的。不仅对“我”家如此,对其他人是不是也这样啊。不错,这个是这样提得很好。哎,你说。
生:“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呃……呃……我看到这个,他“带我们放入冰箱”,就是,他连冰箱都找到,说明他这个人不仅非常善良,而且非常细心。
师:哎呦,更不简单。说明老王这个人的确是不简单的,对吧。他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的人……而我们用“善良”这个词就能够概括他了。好了,刚才大家实际上已经读懂文章、内容已经清楚了。最后,我们一起回答,“我”善不善良?
生:善良。
师:老王善不善良?
生:善良。
师:两人都是善良的,但两人的命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我”是怎么样的人?
生:幸运的人。
师:老王是什么样的人?
生:不幸的人。
师:下面请大家找一找文中写老王不幸运的句子。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我要请你丢开书本说一、二、三、四。能不能找出来,就要看你的表达能力、敏捷度。
(生速找、画、记)
师:好,用手编一遍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一、二、三、四点。开始说,自己说。高度概括。至少说两点、说三点。
(学生自编、自语)
师:好的,不能够回答的同学站起来,会的同学请举手。很好,都能回答。来,刚才三个人里边哪个人没有回答的?站起来,来,你来。到前面,到前面。对,不要带东西,太好了,说明你记性很好……不要带东西…….把东西放在桌上。大家看一看他能不能回答正确而完事,他能回答就说明他已经懂了。来,听,我们大家。
生:第一个: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是“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噢,亲人都…(生答死了),对吧,啊,很好。继续。
生:瞎了一只眼。
师:噢,眼睛不行。继续。
生:就这两点。
师:是吗?应该还有,这说明你还没有完全地读懂。
来,那个同学,你来补充说明。
生:他青年时眼睛瞎了…….就有一只眼睛瞎了。还有,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他也没有赶上,成了单干户。
师:哦,单干户。是吧?是单干户,孤家寡人。
生:呃,由于他一只眼睛瞎了,许多人都不愿坐他的三轮,怕他撞着什么东西。
师:嗯,不敢坐,说明他载客不多,肯定。还有吗?
生:他生活困苦。
师:何以见得?
生:……….
师:好。你说。
生:他说,他,呃,他住的地方很不怎么样,他生活的地方好像非常简陋。
师:噢,简陋。
生:然后还有一条,就是,他……他到后来生重疾然后死了。
师:噢。重疾。不幸。有病。哎,你说。来,最后,对,你看,对对对。
生:就是什么…在七十七页的,“老王欣然”不对…….“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这一句话就是写出了所有的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就没事可干了,已经,失业了,就等于。
师:失业了,更加赚钱少了,对吧。(生:对)经济来源就没有了,生活就更加窘迫了,对吧。好的,还有吗?
师:好,行了。你说。
生:他死后,埋在什么沟里。我觉得跟正常的人不是一样的。
师:好,请坐。最后只埋在什么沟里的对吧。这方面……当然我也没有自己……啊……是不是这个地方能够反应出其他东西?没有人关心他,亲人很少。综上所述,可见老王确实是?
生:不幸运。
师:不幸运。你看你看,你没有读出来,对吧。读的不多。说明你还要动脑筋。
(面对板书)
师:同学们,好,老王很善良,但是结果怎么样啊?
生:不幸。
师:“我”善良,我幸运不幸运啊?
生:幸运。
师:是的,“我”和老王都是善良的,但一个是幸运的,另一个是不幸运的。作者最后写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把这句话读一下。预备齐。
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再读一遍。
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愧怍”。“愧怍”什么意思?预备齐。
生:惭愧。
师:我为什么会“愧怍”呢?请同桌讨论探究一下。
生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我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不能体会老王的不幸。
师:最后老王送东西来是为了钱?
生:不是。
生:是为了感谢,是为了感激,但是最后我却给他钱,连他最后的心愿都没能实现。
生:在我心中,我和老王地位是不一样的,他是一个拉破三轮的,而我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虽然从本质上讲,我和老王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有着同样的尊严,尽管作者也想在行动中表现出来,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得到。
生:作者潜意识里对老王持一种怜悯之心,而老王是自尊的,怜悯对老王来说是一种伤害,而感情对老王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老王送东西的时候,她就想着给老王钱,所以老王最后没能实现他的感激之心。作者是用一种俯视的态度看老王的,没有能平等对待。
师:你读出这些来,读了几遍?
生:至少三遍。我反复咀嚼。
师:听见了吗?文章不厌百回读。你们看,这位同学通过读,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再多一点时间,我相信他会读得更多。只要去读,用心读,总会有所悟,有所得。下面,我们齐读共同来领悟这种情感:开始几个月——预备齐。
生读。
师:这句话有意思吗?我和老王是真正的平等吗?我有没有到老王家里去?
生:没有去过,尽管离得很近,甚至在老王病了的时候都没有去过。
师:老王到我家里来,可是我却没到他家里去,你看着是不是一种愧疚啊,这么好的一个人,再看最后79页能不能读出来, 17节:过了十多天——预备齐。
生读17节
师:这时的老王已经怎么样了?
生:早埋了。
生:反映了我对老王的漠不关心,满不在乎。
生:我的心里眼里压根就没有老王。
生:我的愧疚就愧疚在对老王的态度上,没有做到真正的平等,没有做到真正的关心。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共同探究与尝试,我们终于弄明白了我为什么愧怍了——没有做到真正的人格平等,没有真正的平等相待。那么,最后一句话应该用怎样的情感读呢?我们一齐读两遍。
生:愧怍。
生齐读两遍。
师:同学们,请设想一下,两个亲戚,一个城里人,一个乡下人,乡下亲戚到城里亲戚家去玩,没有脱鞋而直接进门,不是轻声细语,而是如入无人之境,大声讲话,此时城里亲戚会怎么想?吃饭时,乡下亲戚三下五除下,将饭菜吃了,而城里亲戚正在细嚼慢咽,城里亲戚又怎么想?城里亲戚有这种想法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
生:虽然彼此是亲戚,城里亲戚因为长时间住在城里,条件好,自然对来自乡下的亲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不能不接待,毕竟是亲戚;但亲戚归亲戚,彼此有不同。亲戚本应平等,无距离,但从心底里,城里人与乡下人心理是不一样的,想法是不同的,除了因为地域不同,实际上也显示着身份、地位的不同。
师:那么,怎么理解我与老王的关系呢?我对老王的态度呢?
生思考后回答。
生:“我”与老王,“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我”对老王确实有同情心,我有很善良,但这种同情和善良并没有放在与老王对等的地位上,有一种“上等人”的感觉,“我”与老王的接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出于礼节,迫于无奈。
生:在“我”心底里,“我”与老王是不平等的,是有区别的,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鉴于此,才有了“我”非要给钱老王,才有了“我”未请老王家坐,才有了老王死了十多天,“我”竟浑然不知。
生:我与老王的所谓“平等”只是一种表现现象而已,“善良”只是一种姿态而已,距离真正的“平等”和“善良”却是很远——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贯通,彼此的关照、呵护才是真的。
生:我对老王的态度可以说是出于本能,却非出自内心,受着身份的影响,也可能就是一种被迫的做法,而文中的老王却是完全不同,他的语言、行为等都是出自内心,送香油和鸡蛋却是发自内在最真实的行动,他完全是把“我”当成了他的朋友。他没有其它多余的想法,他就是把我当作自家人看待。
生:我以为,作者愧怍的不是表面的钱与蛋的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情与情的问题,对于同样不幸的人远远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愧怍”说明我的思想的升华,对自己的一种解剖。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思想、研讨,我们终于弄明白了“愧怍”之内涵,我们被表面的言、行所迷惑,我们应该结合文字,应该结合生活,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只有发自内心的平等,才有真正的平等,才有真正平等的言与行,才能真正没有任何的愧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杨绛写的《老王》,我们不仅为老王所感染,更为“我”的精神所感染。
师出示“当堂训练”题。
在老王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情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呢?作为学生的我们如果碰到像老王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去对待呢?请翻到第一页,看课前提问: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下面我请你们思考这个问题,想一想你生活中又没有这样的人,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给大家三分钟的思考时间,请你们说说你真实的感受和感悟。
生三分钟思考。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
生:在小学校门口,有一个扫地工,他的家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破屋,他打开门的时候我能看到屋子里很简陋,就是在废旧的收废品的地方,一张破的沙发还有一张小桌子,其他我都没有看见,但是他这个人每天早上都会提着一个大扫帚去扫地,地面扫的很干净,虽然我没有看见他怎么扫地,但是至少他晚上和早上我都看见地上没有一点灰尘,很干净。而且他是经常拾到东西就交到我们学校的门卫那。说实在的,我当时是瞧不起他,现代人还干这么个活。但今天我学了《老王》后,深感愧怍——我太渺小了,我太不应该了。今后,我一定会同行动对待这些地位不高但品质高尚的人的。
生:我的姑姑以前开过一个饭店,然后,她的饭店里面有一个厨子,二十多岁,是乡下来的,进城务工人员。呃,就是说他一个人,在徐州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的。然后就是..他就是经常就是帮我们就是给我们做饭就是比方说就是,一天的工作完以后,我要是和我爸在我姑姑这饭店吃饭的话,他就是也会抽出时间帮我们做。然后,后来,那个饭店不开了以后,呃,我就是…我喜欢吃他..特别喜欢吃他做的一道菜。然后我就让我爸爸给他…就是让我爸给我做。我爸说那是人家的祖传秘方,然后我们特地打电话问他,他就直接告诉我们了。
师:你讲。
生:但是,说实话,我其实还满惭愧的。因为我以前什么忙也没给他添上。就是..而且还天天让他给我做饭。
师:那么你的意思是什么?
生:就是说他是一个有,他是一个有着???,我还是老给人家添乱,就觉得…
师:你的意思,你也像杨绛一样“愧怍”?
生:有一点。
师:你的意思,今后怎么样?今后怎么办呀?
生:今后就是说,就是对他好点。就是…呃..有事没事就..就..给他打个电话呀,问候一下什么的。
师:同学们,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大家都有一颗同情、善良、怜悯之心,但却都如文中的‘我’一样,做得不够,关注、关心、关爱得不够,所以一个个都表现得很‘愧怍’。我们的确理解了,确实也解剖了自己,但仅这样是不够,我们更需要用什么来检验?
生:行动!
师:对,行动,有意义的行动,尽力而为,尽心而为,努力不留下遗憾的行动!
生默默点头,默默回味。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应该要有这方面的感触,更要有这方方面的行为,希望大家课后再去读《老王》,再联系我们现实,真正做到文章和生活一体化。好,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好,请坐。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71288.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3月 19日
下一篇 2024年 3月 19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