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前   言

经典小说,往往能丰润我们的心灵。愿你能遇到一本给你带来心灵震撼的好书,孜孜(    )不倦地执笔批注。愿你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心灵的愉悦,又可收获成长的感悟。愿你在阅读中学会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不找dùn(    )词,多听道德的箴(    )言,不再迷wǎng (    ),既可立于广阔的天地间,又可摇曳出多姿的生命画面!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孜孜(      )不倦          箴(      )言

2.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dùn( )词           迷wǎng (       )

3.同学们重点研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并对语文老师进行了访谈,有些内容无法确定,请你帮他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语文老师:1921年2月8日,旧历大年初一,鲁迅写道:“晴。春节放假。上午寄新青年社说稿一篇。”这一“稿”,就是小说《故乡》。

小宏:这篇文章和《社戏》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_____》。学习《故乡》时,我们梳理了故乡和故乡人的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语文老师:你说的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目的正在此,揭示精神上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你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还感受到什么呢?

小宏: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坚定的人民立场,是新时代弘大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的宝贵财富。

(1)请你写出横线处的书名。

(2)划线句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3)有四位同学给老师看了自己阅读鲁迅作品后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记述了鲁迅和恩师的交往,塑造了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治学上严谨认真、没有民族偏见的先生形象。

B.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生机盎然的乐园、天真烂漫的伙伴、方正质朴的先生,这些都是他童年生活中美好的记忆。

C.鲁迅在《社戏》中写划船去赵庄看戏时,将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新、朦胧,让人仿佛闻到了江南泥土那沁人心脾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中,鲁迅用尖锐、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批判了反动当局丑恶的嘴脸,读来如同欣赏一曲热烈、欢腾的乐章。

(4)阅读《播种者》(节选),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表达你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播种者(节选)

——为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而作

艾青

在贫瘠的土地上,

在荒漠的原野里,

曾经以辛勤的臂和温热的汗

垦殖而又灌溉,

把种子夹着希望播撒的

你——无比勤劳的园丁

远逝我们而长卧于泥土下

已经历了四个秋天了。

……

如今,

在你的脚迹所踏过的

广漠的土地上,

经历了数度的风霜雨雪,

你手栽的花木

已繁茂得翠绿成荫了;

而这为你所深爱的土地,

也以对于你耕耘的感激

滋长出遍野鲜美的绿苗……

你是开垦荒漠、无畏创新的拓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历经风霜、唤醒国魂的大先生。

二、情景默写

4.同学们发现不少小说情节,能让人想起背过的古诗句。请你将下面阅读感受中缺漏的诗文补充出来。

曹雪芹的《红楼梦》,作者用前五回奠定了整部书的悲剧基调。第六回起,那看似繁华的景象,实质已危机四伏,这正如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读出了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施耐庵《水浒传》中,林冲风雪山神庙,我们读出了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失路之感。

三、名著阅读

5.小说创作有时会借助诗歌来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摘文】

①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指李小二和林冲)。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怎见得好雪?有《临江仙》词为证:

②作阵成团空里下,这回忒杀堪怜,剡溪冻住子猷船。玉龙鳞甲舞,江海尽平填。

③宇宙楼台都压倒,长空飘絮飞绵。三千世界玉相连,冰交河北岸,冻了十余年。

(选自《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注释】①子猷:王羲之之子,居会稽时,雪夜泛舟访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

(1)诗中“三千世界玉相连”让人想起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这场雪是“好雪”,从情节来看这场雪确实下得很妙。请你结合《水浒传》相关内容说说这场雪“妙”在何处。

6.根据对话,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一个人物来分析你感受到的悲剧。

小语:本学期小说阅读中我还感受到了一种“悲剧”的力量,悲剧的价值崇高而恒久。

小文:小说人物的悲剧,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林冲,“悲”在委屈求全的懦弱和隐忍。妻子被调戏,一忍再忍;朋友(陆谦)再三算计,一再宽容。悲在社会的黑暗,高俅当权,林冲被陷害有冤无处伸,还有其他人助纣为虐。林冲的悲剧,有社会根源,也要他自身的原因。

A.婴宁(《聊斋志异》)         B.杨二嫂(《故乡》)          C.嵇康(《世说新语》)

四、现代文阅读

成功

①艾斯山上,有一头凶猛异常狡猾异常的野猪。

②据村里老人讲,艾斯山上密林丛中的老虎、黑熊、野狼等猛兽统统都不是这头野猪的对手!在村民的眼中,这头野猪简直就是妖精的转世和恶魔的化身,因为还从来没有哪个猎人能够成功猎杀这头野猪。

③两位血气方刚的年轻猎人桑克和杰西偏就不信这个邪。他俩从小就是好朋友,又都是争强好胜的性格,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什么都比,比如说吃的东西要比,戴的胸坠要比,枪法的准头要比,就连打过的猎物多少也要比一比。

④这一次,两个小伙子执意上山要与这头野猪“真刀实枪”地较量一番,他俩倒要看看:到底是那头凶猛异常狡猾异常的野猪更胜一筹,还是两位枪法和胆识均是一流的年轻猎人技高一招?

⑤脸上写满了沧桑的老酋长劝他们:“孩子们,不要冲动了!村子里有多少猎人雄心勃勃地去狩猎,都是有去无还。你们何必去冒这个险呢?”

⑥桑克和杰西都微笑着摇了摇头,很明显,他们并没有接受老酋长的意见。

⑦巧舌如簧的媒婆劝他们:“你们还没有结婚,何必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牵挂操心呢?再说了,你们要是死了,年轻貌美的姑娘们到哪里去嫁像你们这样英俊威猛的勇士呢?”

⑧桑克和杰西还是微笑着平静地摇了摇头,然后扛起了猎枪,头也不回地向着艾斯山进发了……

⑨两位年轻的猎人越过了峡谷沟壑,穿过了原野丛林,又攀过了陡峭绝壁……在走入一片黑漆漆密林深处的时候,已近黄昏。正当疲惫不堪的两人准备休息一下的时候,那头野猪竟如旋风般猛冲过来,还没等两人举枪,顷刻间就将桑克撞翻在地,用灵活的蹄子狠狠地蹬向桑克的左腿。接着,又将杰西拱翻在地,随即用獠牙豁开了杰西右腿的小腿肚子。

⑩当桑克和杰西彼此搀扶着,呻吟着,再次出现在艾斯村的时候,村民们的嘲笑声和奚落声瞬间便将两个人淹没了。两位年轻的猎人此时灰头土脸,遍身血污,出发前的意气风发和威风八面早已荡然无存。

⑪上帝似乎对桑克和杰西很公平。这次狩猎经历,让桑克失去了左腿,让杰西失去了右腿,可谓是不偏不倚。

⑫此后,心灰意冷的桑克彻底放弃了猎人这个职业,改行做了木匠,过上了平淡庸常的日子。而杰西一心想要复仇,他开始更加疯狂地练起了左腿的腿力、臂力、体力、耐力以及枪法,并在一年后如愿以偿为自己的右腿装上了假肢。

⑬转眼十年时间过去了。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狩猎失败和继续努力后,有一天,杰西终于举起了猎枪,聚焦,瞄准,将那头野猪一枪爆了头。看到野猪头顶那朵绽放的殷红殷红的血花,杰西如同国王般得意地笑了。

⑭成功后的杰西回到了村里,整天不是手舞足蹈,便是到酒吧饮酒作乐,并经常一边喝着酒,一边嘲笑桑克是个懦夫和胆小鬼。

⑮一天,杰西又在酒吧奚落桑克的时候,实在听不下去的老酋长端着酒杯对杰西说:“桑克这十年为村民不知打了多少越来越成型的好家具,盖了多少越来越结实牢固的新房子。而你呢?花了十年的时间,最后也不过战胜了一头蠢猪而已……”

⑯听了老酋长的这番话,杰西彻底沉默了。

(选自《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7.细读小说,梳理情节。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8.按要求赏析句子。

(1)看到野猪头顶那朵绽放的殷红殷红的血花,杰西如同国王般得意地笑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两位年轻的猎人此时灰头土脸,遍身血污,出发前的意气风发和威风八面早已荡然无存。(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9.结尾写杰西听了老酋长的一番话后“彻底沉默了”,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10.采用“延迟与摇摆”的手法使小说情节张弛有度,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小说阅读推荐会上,同学们决定用联读的方式来强化对小说这一特色的理解,最后大家选定了《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与本文一起阅读。请你参考知识卡片,结合两篇小说的具体内容分别进行分析。

知识卡片:

延迟与摇摆

①许多小说情节的进展并不是呈现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成心“延迟”小说的进展,让他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一环扣一环,展现小说的结构张力,这就是情节的“摇摆”。

②如《三顾茅庐》中,刘备安排礼物,准备去隆中寻找诸葛亮,忽报有人来访,以为是孔明,结果来的是司马徽。这是故事的一个摇摆,给读者以期待。接着刘备又三次前往隆中,头两次都无法顺利见到孔明,这又是两次的延迟。但就在这延迟与摇摆中,刘备一次比一次恭谨,一次比一次坚定,显示了人物礼贤下士的精神和突出的政治抱负,并最终获得孔明辅佐。

关于“废话文学”的主题讨论

2021年下半年,一场名为“废话文学”的浪潮自网络席卷了我们的生活。所谓“废话文学”,即指那些有点搞笑,看似说了话又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表达形式。大家在快速流传、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思考。

【材料一】

A“废话文学”是有自己独有结构的,一般来说,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等量置换

把一句话分作两句说,借助单位、数量、同义近义词等等的置换,在上下句之间造成一种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其实是一个意思的效果。

例如:一日不见,如隔24小时,七天不见,如隔一周;台上一分钟,台下60秒。

二、意义顺延

通过前半句陈述,后半句重复的结构方式,达到一种无懈可击的因果关系表达,严谨整饬,以重复强调重点,非常高效。

例如: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三、正反互搏

一种上半句说正话,下半句说反话,让对句内容完成互斥对冲的矛盾结构。

例如: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

——节选自某推送《“废话文学”简史,都是作家玩剩下的》

【材料二】

“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或许也和当下较为普遍的社交焦虑不无关系。很多人活跃于网络,面对看不见的陌生人可以侃侃而谈、毫无戒备、彻底放松,但是在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中,却小心翼翼、吭吭哧哧起来,甚至还有了“社交恐惧症”一说。人们在现实中畏惧表达,到了网络便有一种找补心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哪怕是废话连篇。

废话或许无用的,但可有趣。B蔡元培在《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也讲到:“国文分两种:一种是实用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上的必要发展的;一种是美术文,没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时候不能不有的。”

——节选自光明日报李哲文《“废话文学”,或许无用但有趣》

【材料三】

“废话文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表达能力退化,患上“文字失语症”。

新华社每日电讯曾发文表示: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

这样一来不是你选择了说废话,而是废话在说你。C文字失语与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息息相关,具有隐蔽性的电子媒介装置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表达方式。

这是社会学家伯格曼的装置范式理论,即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那种电子媒介的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达,甚至成为肢体的一部分,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当我们对网络这个媒介装置过分依赖时,主动生成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就不自觉退化了。

——节选自某心理类推送《废话文学——新媒体时代下的梗文化》

【材料四】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批注:鲁迅的这句“废话”是在用文字分镜,它还原了一次观看的过程,视线和目光的缓慢聚焦。在写《秋夜》之时,时局动荡,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等多方势力交杂,青年斗志衰退,思想摇摇欲坠。文中,“夜空”是黑暗势力,而“枣树”则代表着勇敢前进的战士。

——节选自某推送《“废话文学”简史,都是作家玩剩下的》

11.下列陈述符合上文信息的一项是(    )

A.“蝉的翅膀非常薄,有多薄呢?薄如蝉翼。”这句属于“废话文学”中的“等量置换”。

B.“废话文学”是如今社会人群交流的必要途径。

C.蔡元培先生是“废话文学”的拥护者。

D.过度依赖“废话文学”,可能会使我们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退化。

12.下面朱自清说的这句话放在A、B、C哪一处合适?为什么?请阐明你的看法。

朱自清即表示:得有点废话,我们的生活才有意思。

13.“废话文学”偏废话还是偏文学?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表达自己的看法。

14.作业本上有一道关于鲁迅《秋夜》的阅读理解题,如下: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小明的回答:这些加点字说明了两株都是枣树。

老师的评改:错,我上次看到这么正确的答案还是在上次。

请问:小明的回答与老师的评改,谁应用了“废话文学”?请你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五、对比阅读

【甲】

三仙

蒲松龄

①士人某,赴试金陵,经由宿迁,会三秀才谈论超旷,悦之。沽酒相欢,款洽间各表姓字:一介秋衡,一常丰林,一麻西池。纵饮甚乐,不觉日暮。介曰:“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常、麻并起捉裾,唤仆相将俱去。至邑北山,忽睹庭院,门遶清流。既入,舍宇清洁。呼童张灯,又命安置从人。麻曰:“昔日以文会友,今场期伊迩,不可虚此良夜。请拟四题,命阄各拈其一,文成方饮。”众从之。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

②二更未尽,皆已脱稿,迭相传视。秀才读三作,深为倾倒,草录而怀藏之。主人进良酝,巨杯促釂,不觉醺醉。主人乃导客就别院寝。客醉不暇解履,和衣而卧。及醒,红日已高,四顾并无院宇,主仆卧山谷中。大骇。见傍有一洞,水涓涓流,自讶迷惑。视怀中,则三作俱存。下问土人,始知为“三仙洞”。盖洞中有蟹、蛇、虾蟆三物,最灵,时出游,往往见之。士人入闱,三题即仙作,以是擢解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成岁贡生。②叨盛馔:承蒙盛馔招待。③遶:同“绕”。④场期伊迩:试期临近。⑤釂:干杯。⑥闱:科举时代的考试院。⑦擢解:考中解元。

【乙】

题《聊斋》

王士祯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

蒲松龄

《志异》书成共笑之,

布袍萧索鬓如丝。

十年颇得黄州意,

冷雨寒灯夜话时。

【注释】①王士祯:原名王士禛,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著名的诗坛领袖。因奔父丧归里,遇到了蒲松龄。王对蒲的才学十分赞赏,对他正在写作中的《聊斋志异》也很感兴趣。②黄州:王士祯被贬黄州,心中郁闷,借助听鬼故事来排遣苦闷。

15.根据表格提示,解释加点词语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策略 温馨提示 词义
于理不当 组词法 环滁皆山也:环绕 (1)当:_______
常、麻并起捉裾。 课内迁移法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并:_______
拾得者就案构思 成语推求法 各就各位 (3)就:_______
迭相传视 查字典法 ①屡次;②及;

③轮换、更换;

④停止

(4)迭:_______

(填写义项的序号)

16.小语和小文在读下图的题词时发生了分歧,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你赞同谁的读法?结合文意,简要说明理由。

小语: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

小文: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

我赞同(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甲】文内容,给“士人某”取个名字,并简要阐述理由

【链接材料】蒲松龄取名字有意义:第一位是蟹精“介秋衡”,蟹很在意秋天被捉去称分量。第二位是蛇精“常丰林”,蛇经常喜欢在草木丰盛的丛林中栖息。第三位是蛤蟆精“麻西池”,蛤蟆谐音,在西边的池塘安家。

“士人某”,可取名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乙】处两首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1)王士祯读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后,认为他在书中表达的是“_______”,而蒲松龄则用“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这些年来的心情。

(2)两首诗歌中都写到了“雨”,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做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甲】文内容,结合【乙】两首诗对《聊斋志异》创作的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现代文)为【甲】文最后补充一段“异史氏曰”。(30字左右)

知识小卡片:

《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为异史。异史氏,即蒲松龄在这本书中的自称。蒲松龄,清代小说家。满腹实学,乡试屡试不中,后作《聊斋志异》。书中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发表作者对事件的看法。

异史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20.考试在即,小文同学正在看《水浒传》的梗概简介和考点分析。

小语:“你应该多读《水浒传》原作,不能只是看一些考点。”

小文:“名著那么厚,读来读去,花费不少时间,完全没必要,我从不看。考试之前熟记一些梗概和重点考点,这样学习名著的效果也很好。”

你认同小文同学的看法吗?

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逻辑清晰,语言连贯;③不超过120个字。

七、作文

21.以第⑧段“桑克和杰西还是微笑着平静地摇了摇头,然后扛起了猎枪,头也不回地向着艾斯山进发了……”作为开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改变题目《成功》,进行小说创作,重新设计桑克和杰西的命运。

要求:(1)以《成功》为题,情节与上文自然衔接。(2)想象合理。为使故事生动,可以运用悬念、伏笔、插叙等手法……也可以运用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推动故事发展。 (3)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2.小说中杰西和桑克因不同的选择,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有没有让你想到自己生活中那些与“选择”相关的事呢?如果有的话,请你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故事吧。

要求:(1)题目自拟。(2)记叙生动,有适当的描写和抒情。(3)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3.同学们围绕“怎样才算是成功”展开了激烈争论。请你也进行思考,确定一个观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2)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3)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 zī     zhēn    2.     遁词     迷惘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孜孜不倦:读音zī zī bù juàn,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箴言:读音zhēn yán,规劝的话。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遁,读作dùn;

迷惘:因为分辨不清楚而不知道应该怎样办。惘,读作。

3.(1)《呐喊》

(2)“弘大民族精神”动宾搭配错误,应改为“弘扬民族精神”

(3)D

(4)示例:你是辛勤耕耘、热爱土地的播种者。

【详解】(1)本题考查阅读积累。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这十四篇小说,收录的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根据“就是小说《故乡》”和“这篇文章和《社戏》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可知,这部小说集是《呐喊》。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敢于斗争的战斗品格、坚定的人民立场,是新时代弘大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的宝贵财富”搭配不当,“弘大民族精神”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弘扬民族精神”。

(3)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应用与修辞手法。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中,鲁迅用尖锐、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批判了反动当局丑恶的嘴脸,因此“读来如同欣赏一曲热烈、欢腾的乐章”是不正确的;后者给人的应该是喜悦与欣赏;

故选D。

(4)本题考查仿写。

结合诗歌和“你是开垦荒漠、无畏创新的拓荒者”和“你是历经风霜、唤醒国魂的大先生”可以确定仿句句式为:你是……的……。

示例:你是播撒希望、深爱土地的播种者。

4.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溪、阁、满、蚕、蜡炬”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5.(1)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2)陆谦、富安(高衙内亲信)火烧草料场想烧死林冲,大雪压塌住处,可正是因为雪大,天气寒冷,林冲出去买酒暖身,幸而躲过了雪灾、火灾;大雪压塌住处后,林冲才来到破旧的山神庙暂住,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牢城管营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的真相,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正是因为这场雪才改变了林冲委曲求全的懦弱性格,正是因为这场雪才使得林冲对官场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投靠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名篇识记。

“三千世界玉相连”意思是:全世界都被像白玉一样的雪覆盖。出处写雪很大,覆盖的面积很大。联想张岱《湖心亭看雪》写雪的语句,可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与此相似。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要求结合《水浒传》相关内容分析。

示例:《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妙”在:

一是,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6.A.婴宁的悲剧,“悲”在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婴宁天真烂漫,生来爱笑。经历邻居青年调戏事件后,被婆婆训斥说如果官府传唤,会让丈夫蒙羞,从此婴宁天性丧失,这是封建礼教(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摧残的结果。婴宁的悲剧,也悲在性格,因为婴宁的顺从,不敢反抗没有缘由的束缚,最终是悲剧收场。婴宁的悲剧,既是封建时代造成的,也是婴宁自己顺从的结果。

B.杨二嫂的悲剧,悲在旧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造成的全面衰败。杨二嫂年轻时颇有姿色,生活也算可以,但因为旧中国经济的全面溃败,造成城市小市民阶层的生活无以为继,杨二嫂在生活的摧残下变成一个自私、尖刻、贪婪、势力、爱搬弄是非的“圆规”。杨二嫂的悲剧,既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时代造成的,也是她自己不争气的结果。

C.嵇康的悲剧,悲在魏晋权利更迭的争斗中。嵇康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是司马昭极力拉拢的知识分子。但是嵇康却不愿向司马氏妥协,宁愿慷慨赴死,让我们看到了他一身豪迈不羁的侠义风骨。嵇康的悲剧,既是当时权利斗争的结果,又是其愤世嫉俗、傲气傲骨的必然结果,这份悲是一种悲壮的体现。

【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人物的悲剧原因。

婴宁的悲剧:婴宁是小说集《聊斋志异》之《婴宁》篇中的主人公,是狐狸和人所生的女儿,被托付给鬼母抚养。她长承山村雨露,娇憨天真,一笑生神。婴宁十六岁时,因上元节外出踏青,引来了对她一见钟情的姨表兄王子服,带着她一块回到王家并成婚。由于恶作剧般设局害死觊觎她美色的西邻之子,引起了官司而受到婆母训斥,婴宁发誓不再笑了。一年后她生了个很有自己样子的儿子。

原因: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出嫁于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讼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她独居幽谷,披萝带荔,仍然拂不去社会中尔虞我诈的尘埃,不得不罩上“笑”的面纱,这可见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无孔不入,多么强大。是封建社会的力量摧毁了婴宁的天真无邪。

杨二嫂的悲剧:杨二嫂年轻的时候在鲁镇卖豆腐,家中生意很好,但是人到中年,生意也不如意,人也变成了市井小民的刻薄模样,并且还喜欢占便宜。这是杨二嫂的悲剧。

原因:有着当时社会的黑暗的影响;有着杨二嫂自己本身小农阶级思想的影响。

嵇康的悲剧: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当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原因:当时官场的黑暗;当时朝廷的党派之争。

7.①雄心勃勃前往,被野猪撞翻致残;②杰西坚持要复仇,桑克放弃猎人身份。8.(1)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杰西成功复仇后的得意、兴奋,也为下文他回村后得意忘形、丧失自我的悲剧人生做铺垫。

(2)对比,将两位年轻人被野猪挫败后的沮丧、狼狈与之前的自信、威风形成对比,突出他们被野猪伤害得严重,不仅是身体,精神上也大受打击,为下文两人的决定做铺垫。9.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激发读者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丰富文章内涵,使文章更加深刻。    10.本文:开头部分交代野猪的凶猛、狡猾,两位年轻人狩猎决心坚定,情节吸引读者;后来老酋长、媒婆的劝阻让气氛稍稍舒缓下来;接着描写年轻人与野猪搏斗的过程紧张而激烈;然后写杰西和桑克败下阵来,桑克决定结束猎人生涯,杰西决定报仇雪恨,在此作者故意把紧张的气氛舒缓下来,形成一种延迟,使情节表达一波三折,舒缓有致;最后写老酋长对杰西的点醒,杰西陷入沉默,引人深思。

《我的叔叔于勒》:起初交代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笔调幽默讽刺,在延迟缓慢的气氛中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菲利普突然发现卖牡蛎的竟然是自己的弟弟于勒,夫妇俩在惊疑中向船长考证,故事情节急遽向前发展;与船长周旋一番,是情节的摇摆之处;确认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之后,菲利普夫妇的一切美好幻想全部破灭,怒火中烧,故事情节发展出现了戏剧性的高潮,每一次的延迟和摇摆都为下一轮的矛盾冲突蓄势。

11.D12.放在B处。理由:此处采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手法,证明了本段“废话或许无用的,但可有趣”的观点。    13.示例一:“废话文学”偏废话。废话文学的实际表现就是那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废话,是一种机械重复;追溯“废话文学”的流行,极可能是人们依附于网络,回避现实社交的一种消耗方式,它正在吞噬人们的正常表达。

示例二:“废话文学”偏文学。看似废话,实则在表达一些情绪,反映生活的情调;同时,很多作家将“废话文学”在文章里合理应用,如修辞一般,表现审美,点明主旨。14.老师的评改。理由:老师巧用“废话文学”中的“意义顺延”点出了小明的回答不具备任何价值,调侃之余显得幽默,而且增添了评改的人情味。

小明的回答是废话,没有分析问题,是对已知信息的重复。

15. 适当     一起     接近、靠近     ③    16.     我赞同小语     理由:根据后文“就案构思”“皆已脱稿,迭相传视”等可知,四人是先拟题,再构思,再写文。所以此时四人只是拟题,还未写文。而小文理解的意思是写完文章放在桌子上,与情节不符。    17.     示例1:霍三作,谐音“获三作”,主人公有奇遇获得了三篇佳作。     示例2:孟士第,主人公在醉梦中得到了三篇考试试题。    18.     厌作人间语     黄州意     王士祯写的雨,是坐在豆棚瓜架下听故事时的背景。蒲松龄写的雨,是借景抒情,用“冷雨寒夜”表达人生不顺的困境和凄凉的心情。    19.示例:考科举真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喝酒吃饭做梦都能和考试有关,科举考试的题目居然是螃蟹精、蛇精、蛤蟆怪出的,实在是天大的笑话啊!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于理不当”句意为:从道理上讲不恰当。根据“组词法”示例“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可组为“环绕”可知,本句中的“当”可组为“恰当”或“适当”;

(2)“常、麻并起捉裾”句意为:常麻二人也站起身。根据“课内迁移法”示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并”是“一起”的意思,可知,本句中的“并”也是“一起”;

(3)“拾得者就案构思”句意为:每人抓一个后就在案几上构思写作。根据“成语推求法”示例“各就各位”中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可知,本句中的“就”也是“接近、靠近”;

(4)“迭相传视”句意为:互相传换着品评。根据“查字典法”查到“轮换、更换”意思,可知适合本句,故选③。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意思是:分别拟个题目。写下放到案几上,每人抓一个后就在案几上构思写作。“各拟一题”主谓结构,应在“题”后停顿;“写置几上”动宾结构,应在“上”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各拟一题/写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构思。

解答时,应先回答赞同小语,然后结合语意分析。小语和小文的分歧点在“写”字是归入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结合后文“就案构思”“皆已脱稿,迭相传视”等可知,四人是先拟题,再构思,再写文。所以此时四人只是拟题,还未写文。因此,将“写”字断在前一分句不合理。

17.本题考查拓展运用。结合【甲】文内容和【链接材料】给“士人某”取名,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根据【甲】文“士人某”“秀才读三作,深为倾倒,草录而怀藏之”得到三篇作品,结合【链接材料】中“蒲松龄取名字有意义”应用“谐音”的提示,可拟写为“霍三作”或“录三作”。

示例2:根据【甲】文“士人某”“客醉不暇解履,和衣而卧”“三题即仙作,以是擢解”因梦中得三篇作品而考中解元,结合【链接材料】中“蒲松龄取名字有意义”应用“谐音”的提示,可拟写为“孟士第”或“孟擢解”。

1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1)根据王士祯《题<聊斋>》中“料应厌作人间语”意思“料想作者是厌倦了人世间的种种尔虞我诈”,抓住“料”字,可知,王士祯认为他在书中表达的是“厌作人间语”;

(2)根据蒲松龄《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中“十年颇得黄州意”意思“倾注毕生精力的作品蒙大人先生见赏,足慰平生”,结合注释“黄州:王士祯被贬黄州,心中郁闷,借助听鬼故事来排遣苦闷”黄州指代王士祯,可知,蒲松龄则用“黄州意”来表达自己这些年来的心情。

(3)根据王士祯《题<聊斋>》“豆棚瓜架雨如丝”可知,这里的雨是实指下雨,写出了坐在豆棚瓜架下听故事时的背景,而蒲松龄《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中“冷雨寒夜”中的雨,侧重虚写,指艰苦的条件,是借景抒情,以此表达人生不顺的困境和凄凉的心情。

19.本题考查看法。应根据【甲】文内容,结合【乙】两首诗对《聊斋志异》创作的解释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考试的题目居然可以让人提前猜到,泄题太严重了,士人的内心已经偏离读书的真正意义了,科举考试实在可厌!

【点睛】参考译文

三仙

有个书生去金陵赶考,经过宿迁县时,遇到三个秀才,言谈超逸旷达。书生便买来酒,请他们聚谈。三个各自介绍自己的姓名,一个叫介秋衡,一个叫常丰林,另一个叫麻西池。四人开怀痛饮,十分快乐。一直喝到天黑,介秋衡说:“我们还没尽东道主之谊,先叨扰客人一顿丰盛的酒宴,实在于理不当。我们住的地方距此不远,请客人前去住宿。”常麻二人也站起身,拉着书生,叫上仆人一块前去。到了县城北山,忽然看见一座院落,门口绕着一道清溪。进入家门,见房屋甚是整洁。三秀才喊小童掌上灯,又叫人安排下书生的随从。麻西池说:“过去都是以文会友。如今考期临近,不能虚度了今夜。我有个主意,咱们拟四道题目,用抓阉的办法,每人抓一个,文章完成后方可喝酒。”大家都同意。分别拟个题目。写下放到案几上,每人抓一个后就在案几上构思写作。

二更没完,四人都已脱稿,互相传换着品评。书生读了三秀才写的文章,佩服至极,草草抄下藏到怀里。这时,主人拿出好酒,用大杯劝客。书生不觉大醉。主人便领他到另一座院子里住下。书生醉得来不及脱鞋,穿着衣服倒头便睡下了。第二天,书生一觉醒来,红日高照,四下一看并没有房屋,自己和仆人睡在山谷里,心中大惊。见旁边有个深洞,水从洞里缓缓流出,惊讶得不知怎么办好。看看怀里,三篇文章都在。下山询问当地人,才知道那洞叫“三仙洞”。洞中有蟹、蛇和蛤蟆三种仙物,最灵验,经常出洞游逛,人们往往会碰到他们。书生进了考场,三个题目都是三仙写的文章,书生就因此高中了解元。

题《聊斋》

你随随便便说我就随随便便听,坐在豆棚瓜架下听故事,正是细雨如丝。

料想作者是厌倦了人世间的种种尔虞我诈,所以偏爱写这些鬼怪狐仙故事。

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

《聊斋志异》写完了只是供大家一笑;我依然一介布衣,穿着布袍,景况萧索,双鬓须发都变成银丝了。

倾注毕生精力的作品蒙大人先生见赏,足慰平生,这些都是在冷雨寒灯之夜与人闲聊时收集起来的。

20.示例:我不认同小文同学的看法。首先,看梗概、查考点等做法就像吃快餐,这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无益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其次,读原作会让我们对书中的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最后,我们通过细读名著,可以体味书中细节,对一些小说中的人物有更深的理解。

【详解】本题考查发表观点。

此题应对小文同学的看法持否定态度。针对“完全没必要”进行反驳,可从读名著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其内涵、情感,积累语言储备等方面作答。针对“考试之前熟记一些梗概和重点考点,这样学习名著的效果也很好”进行反驳,可从读名著并非只为应试的角度作答。整理为通顺的一段话即可。

示例:我不认同小文同学的看法。只是简单的看名著的梗概简介和考点分析表只是对名著在一个浅层表面的了解,而一本书之所以成为名著,里边肯定是有许多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学习借鉴的地方,没有对原作深入阅读,对书中的内涵就无从把握。读一本好书还需得花时间深入阅读。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名著阅读

梦想与探险——我们这样读《海底两万里》

2024-1-10 12:37:16

名著阅读

幸福是,爱你的人正在等你——《简·爱》佳段品读

2024-2-5 9: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