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一、温故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你们学习过了吗?

生:已经学过了。(文章已经教过一个月了)

师:那老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拿出纸和笔。

(听写文章注释中的若干词语,现场反馈听写效果并作简单讲评)

师:这篇课文,你们一个月前学过了,同学们,学语文最初的一步就是掌握字词,我们必须时时巩固并运用。好,这篇记叙文,学习了以后,你都获得了哪些阅读信息?你读到了什么?

生: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一个个分解为小困难,就可以战胜它们。

生:不能忘记我们最初的一步,要分解困难。

师:说出了文章的道理,那么关于文章内容你能想到什么?

生:写“我”在悬崖上遇到困难,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

生:写了“我”在悬崖上的心理活动。

师:这样,我们知道了,文章写的是“我”在悬崖上遇困的一段经历,写了“我”的一段心路历程,父亲帮“我”化解了困难,最后“我”获得了人生的道理。

(板书:心路、脱困、启迪)

图片

二、知新——“心路”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就抓住这三点思考探究。再读课文,既然是写“我”在悬崖上受困时的心理过程,我们就从爬上悬崖开始阅读,读到父亲出现的语段,静静地读。在读的过程,划出在悬崖上“我”心理紧张害怕的句子。

(教师巡视,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读好后请同学举手示意,直至等到全体学生举手后方开始讲解)

师:“我”被困悬崖,害怕紧张恐惧,从哪句话里看出来?很多同学举手了,我们先找一个不举手的同学来回答。

生1:第八段“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她读错了,是哪一个?

生齐答:是“落”字。读là

师:找是找到了,但要读出害怕,该怎么读?(指导学生读,要读出害怕的感觉)

师:哪些词写出了“我”的害怕紧张?

生1:“颤抖、冷汗直冒”

师:哪个字特别用得好?

生1:“直”字,冷汗很多。(师赞许)

生2:“落”字用得好。因为心里害怕所以不敢往前走,走在后面。

师:从“我”的位置可以看出“我”的害怕。这都是你们以前教过的,现在你们能不能找出一个词,比这些词隐藏得都深的一个词,它也同样可以看出“我”的害怕与紧张。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生3:我觉得是“跟”字,害怕不敢往前走,所以只好跟在他们后面走,有着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从而表现“我”的害怕。

师:很好的发现。还有没有比“跟”字隐藏得更深的一个字,平时你一不注意就会滑过去的。(再小声读一遍这句话)我都听出你们已经读出来了,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4:是不是“也”字?

师:是不是“也”字?我要问你啊!(现场师生笑了)

生4:是“也”字。有“只好”的意思,表现我内心的恐惧别无选择只好跟着他们走。

师:另外,“也”字表明我做出这个决定需要时间,是一个过程,纠结了好久,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才跟他们走的。所以同学们,读书就要读出别人不易察觉的词。请就用这种方法,找找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我紧张害怕的心理。

生1:“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从“瘦骨嶙峋”和“咚咚直跳”中读出了恐惧心理。

师:“咚咚”可以表明我的心里紧张,“瘦骨嶙峋”怎么也能读出我的心理?我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你们想到了吗?最好的方式是去掉这个词你读读看,做做对比。(学生朗读并体会效果)

生2:我很瘦,爬的很费力,一颗咚咚直跳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会愈发显得我的紧张。

师:你的表达真好!说得很逼真。瘦骨嶙峋的人再加上咚咚的心跳,就愈加害怕了!我们接着寻找。

生3:我找的句子是“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哀求”是指乞求,表明我没法走下去了,显出了我的软弱。“我没法—-”这句话没说完,一方面表现我的紧张,不好意思说下去了;一方面表明因我的恐惧,话都说不清了。

师:这位同学厉害,请你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学生朗读)同学们,这时我们发现,我为什么没有把这话说完,这位同学解释了两种:第一种是不好意思说;第二种是害怕说不出来。(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出这种心理感觉并做点评),同学们再想想,这个破折号还有没有第三种、第四种解释?

生4:联系下文,有“再见”这个词,也有可能是一个孩子把我的话打断了。(该学生再读,其他学生用“再见”打断她,现场师生笑了)

师:我是课文中的男孩,你们来打断我。(师生配合朗读此句)。同学们看出来了,心理描写甚至会在一个标点上出现,还有多种可能性。真了不起!还有没有其他句子写出我的心理的害怕?

生5:我找到了这一句“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也许在其他孩子眼中悬崖不高,比较好爬,但在我恐惧的心理下,悬崖是那么危险。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句子里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齐答:“更”字

师:那我们就朗读出这种越高越险的感觉。(生朗读,师指导)。又是一个副词“更”字有味道。还没有其他句子?

生6:“我听见有人抽泣,正纳罕他是谁,原来发现是我自己”,因为极度的恐惧产生的错觉,后来才发现是自己在哭。

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

生6:到目前没有(现场师生笑)

师:害怕到最后发现哭的是自己,看来大家都没有遇到过险境。我们接着找。

生7:第九自然段“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终于”表明这座山虽然只有20米高,但是由于我的恐惧心理,感觉路程很长,迈出每一步都很困难,我只有一步步地往上爬,这个词写出了我向上攀爬的漫长和困难过程。

师:这位同学了不起,学以致用。这个“终于”说明了我攀爬的艰难,时间之长,虽然只有两个字,但爬起来是一段艰难的历程。同学们,你们看学语文扎进词语的海洋里多有意思啊!请你们再读整句话,跟“终于”表意相近的词语是哪一个?

生齐答:“尽量”

师:同学们真聪明!“尽量”表明里面有多深就靠多深,一点点挪进去。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个句子里一个动词用的很准。

生齐答:“蹲”字

师:在文字的后面还有一个动词使用的很准确,你们找到了吗?

生8:“伏”字

师:问题来了,“蹲”字和“伏”字换一换行不行?

生9:不能换。因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已经暗了,而他此时心情更加恐惧,所以用“伏”。前面心情没有这么恐惧,所以用“蹲”,前后不能换。

师:她的话语中有两层概念:我们想想“蹲”和“伏”的动作,蹲是怎样的?你们蹲蹲看。(要学生做出下蹲动作体会)“伏”字说明是手紧紧扒在岩石上,恐惧越来越强烈,所以用“伏”。(要求学生做出伏的动作体会)体会到吗?

生:越来越害怕。

师:同学们,动作的变化、动词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心里的恐惧在增加。刚才那位女同学还说道天色越来越暗了,可见环境描写也可以反映我的恐惧。原来心理描写绝不仅是我想、我想,而可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环境甚至说话中小小的标点都可以表现出心理变化过程。(要求学生慢语速地朗读此句),在语言学习上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知新——脱困

师:同学们,文中是父亲帮我脱困,我们一起看看父亲帮我脱困的方式是什么?

生1:指导我一步步走下悬崖,并没有把我抱下去。

师:如果是你的父亲就可能抱你下悬崖。文中的父亲却是进行了技术指导,主要运用的是?唉,语言。

(师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孩子的对话: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师:这位父亲在做技术指导时,我觉得有一句话是多余的,和下悬崖的技术好像没有关系的,你们能找出来这一句话吗?

生2:我觉得应该是“晚饭做好了”。

师:那么我们拿出笔把这一句划掉吧。(学生真拿笔划掉这一句)。哎呦,同学们,你们还真划啊?(现场师生笑)这句话能不能划啊!为什么?

(学生思考)

生3:不能,因为父亲说这句话安慰我,让我有信心!

生4:这句话转移我的注意力,让我的注意力不在悬崖上,而在家里。

生5:这句话用安慰的语气让他感到亲切。

生6:用晚饭说明天气晚了,希望你快点回家,赶快吃饭。

师:同学们,这句话说明父亲认为我没做什么错事,没有关系的,赶快下来吧回家吃饭,这样我的心情就会放松踏实了许多。这位父亲在说话时注意到了说话的内容,语气上呢?“下来吧,孩子。”我们再来读读看。

生读。

师:如果想要表达命令的语气这位父亲会怎么说?

生7:感叹号的,“下来!”(学生高声朗读,现场师生笑)

师:我们改为感叹号读一读。(老师高声读出这句,现场师生笑)考虑一下,这位父亲说话为什么是用逗号和句号?

生8:因为他想带给我信心,才带着安慰的口气。(看着书上笔记读)

师:除了借鉴你摘在书上的句子外,一定还要自己去想!

生9:父亲想带给我信心,带给我亲切感。

师:语气平静,有利于缓和我的紧张心理。父亲是高明的心理师。

(再次指导多位学生用逗号和感叹号的不同语气读,体会标点符号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师:真好!这个时候我是不是说话了?

生10:“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了此句)

师:你这个时候的朗读变成什么语气了?

生10:感叹号

师:这个感叹号不仅表示你声音强,而且声音当中有哭的感觉,那么下一段中我们看这一句“看见了。”发现我的语气由感叹号变为了句号,为什么?(多位学生朗读了此句,体会感叹号和句号的不同语气)

生:句号因为经过父亲的语气和自己心情的慢慢平复下来,有信心了!

师:同学们,表面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变化,实际上是由恐惧到平静的变化。我们今天又走了一步。(师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这段话,体会不同语气和心情)。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父亲帮我脱困,这位父亲这么会说话,又这么有教育智慧,但是老师想问大家:帮我脱困的成功因素就只有父亲吗?文章中你还能读出其他因素吗?

(学生思考)

生1:我自己的信心帮我脱困。(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老师认为读的不够味,并做朗读节奏的指导。)

师:这一点要落实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上,前面只移动一小步的时候要读的慢,读出小心翼翼,而后面那一脚踩在岩石上时,扑到父亲温暖怀抱里,这两个动词要读出质感,要读的有力踏实(再次做朗读指导)。

生2:杰利也帮我脱困,他帮我找来了我的父亲。

师:小伙伴温暖的通风报信,让我爬下悬崖。想一想:小伙伴为什么自己不上去抱我下来?

生3:因为他没有那个能力。

师:所以他选择了最聪明的方法帮我脱困,让我转危为安。我获得了人生启迪。(学生读我获得的人生启迪段落)这是我对自己的提醒。

图片

四、知新——启迪

师:再读这文章,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更深。老师认为,这篇文中所有人都能够就这事提醒自己。如果“我”是文中的父亲、杰利或者那些离我而去的小伙伴,甚至是文章当中没有直接出现的母亲,他们通过这件事会提醒自己什么?你们好好想一想,说一句“我提醒自己—-”,四个角色选择一个回答。

(学生思考)

生4:我选择母亲,经历这件事之后,母亲可能会提醒自己,一定照顾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去冒险。

师:我们先看看文中母亲是怎么说的:第四段中“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你的意思是,母亲反思了,我怎么让孩子偷偷地跑出去了,下次我要看紧点,不再让孩子出去了,是这样吗?(学生点头)这当然可以是母亲的一种提醒,但如果是另一位母亲,她会怎样提醒?

生5:如果我是母亲,我会反思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关心束缚了孩子。(学生鼓掌)

师:让孩子适当地去冒点险,增加他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你看,两位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醒,回去告诉你的母亲,要做哪一种母亲。我不太喜欢鼓掌,但这次真的希望给这位同学鼓鼓掌。(学生鼓掌)

生4:如果我是父亲,我会提醒自己:不要总想着保护自己的儿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他自己想要到的地方,对今后的人生会有帮助。

师:与其“抱”他下来,不如用方法“保”他下来,要做一个懂得教育艺术的父亲。同学们,这篇文章提醒我们,父母亲教育孩子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么,杰利做了件好事,他又会提醒自己什么?

生5:要乐于助人。

师:不仅要乐于助人,还要怎样助人?

生齐答:善于助人。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仅乐于助人更要善于助人。助人方式上我们也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些逃兵他们会提醒自己什么呢?

生6:我提醒自己,有小伙伴暂时落后时要鼓励而不是嘲笑他。

生7:我要是逃兵,我提醒自己:以后不能抛弃自己的同伴。

师:是的,有些游戏玩不得,一不留神,小游戏就会铸成大过错。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中所有的人都获得了人生启迪。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又获得语文学习上的哪些启迪呢?

生1:我提醒自己:在读文章时首先要掌握字词读音意思,然后走一步,再走一步,掌握文章大意。

生2:以前学习时我只看整个句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看重点的字词和标点,来揣摩作者当时的心理。

生3:我学到了心理描写也可以用环境、语言、动作等多种方法进行描写。

生4:我从“更”字中明白了在一些副词中,一个小小的字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师:同学们,学习语文是马虎不得的事情,课文当中说“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个道理不仅是爬下悬崖的道理,更是生活中的道理。语文学习也是这样,我们以后学习语文,要读出语言的魅力,读出文本自己的思考,想得明白,想得深刻!恭喜你们,走一步,再走了一步。下课!(现场师生鼓掌)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8032.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1月 9日
下一篇 2023年 11月 9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