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古诗联读课堂实录

授课人:俞春霞  

蓄势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是——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我知道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大家对于离别还没有能够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倒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离别,而是因为我们对于离别的意义体会得还不深。而事实是,离别总是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我们有必要来深深地来感受一下离别,也为将来的某一次猝不及防的重要离别作准备。

师:好的。这堂课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班上啊有一位夏同学,他要离开了,因为家庭的问题,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离别,但是他不想面对。那我们怎么样去帮助他呢?同时呢,我们也想一想,不定哪一天你会和你最舍不得的那个人离别,那你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去告别呢?

二、离别三重境

离别一重境:逃避

师:好,别的不说,先从老师现身说法。我呢,也是近两年才真正的懂得或者说感悟到一些对于离别的体悟、理解。

【屏显】

公元727年,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到扬州,

公元2021年,我只身从扬州带着闺女来到了广州。

师:我当时离开的时候,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告诉,因为我觉得没有告别,或许就不会面对别离,就没有别离。我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当然给我有很大影响的还有梁实秋的这一段话。

【屏显】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就是开刀。 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梁实秋

师:好的,你告诉我,我当时离别的心态怎样,我的这种离别属于哪一种境界?我当时是怎么样去面对这个离别的?关键词能找到吗?

生:舍不得离开。

生:在迷茫中渡过。最好“避免”。

师:没错,是迷茫中,最好“避免”,我不想去面对,逃避是吧?

离别二重境:沉陷

师:我和那位夏同学是一样的啊,但是呢我的一个同学他知道了啊,我要离开了,然后呢他就手抄了一首诗送给我。好,这首诗是这样的,大家看啊,这是他亲笔手书的。

【屏显】

生:我当时看了以后特别的感动啊。好,同学们,如果我们现在把这首诗也送给那个夏同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朗诵给她听。我们这样子啊,我们注意一下节奏,注意抑扬顿挫。然后呢,我请一个同学读普通话,一个同学用你们的乡音读给她听。乡音是什么?就是你们的家乡话哦。嗯。普通话,谁来?

生(读):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师:你这么读,觉出了你有点不开心,也觉出你有点敷衍是吧?我要走了,作为我最好的朋友,你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首诗给我吗?(委屈)谁来再试一下?

生(读):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稍微好一点,但是情感还是不够)

师:嗯,好的,可以,有点难度是正常的。八年级的诗,咱们七年级来读是吧?很不错了。好,下面我们请同学用乡音来读一下,哪个同学来?

生:(用粤语读,全场掌声雷动)

师: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乡音,我们小时候就听过这样的一句诗:乡音未改鬓毛衰,我们还没有离开自己的乡土,更不能忘记自己的乡音。这是你的故乡给你烙上的一个烙印啊。

为什么要让大家用乡音去读呢?大家看一看啊。呃,司艳平老师曾经在她的古诗文课上作的一个总结。

【屏显】

关于平声和仄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司艳平

师:这是一个关于平仄的一个规律。平声平道莫低昂,平声是一声和二声,你读的时候不要低昂,要高亢一点儿啊。然后“上声高呼猛烈强”上声就是第三声;“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就是第四声,你读的时候,你看它的意思就在里面:“哀远道”。然后呢,入声短促急,收藏要短促一点,而现在在普通话里面入声已经没有了,好,老师用我的扬州话给大家再来读一读,大家感受一下,感受一下啊。

师:(用扬州话读《送友人》,掌声再次雷动。大家感受到“郭”和“别”都变成了去声。)读到这首诗我很感动啊,然后我的眼前浮现了很多很多的画面。那现在让你把这个图送给那位同学,你会在这样的衣服图上加上什么呢?那你的用意是什么呢?或者说,你想要告诉夏同学的是什么呢?

【屏显】

生:加夕阳,夕阳把故人的身影射在地上,我望着他们的身影。金色的夕阳把两个人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很长,灰色的两个身影不想,永远都不想分开。

师:非常棒。哎呀,太美妙了。

生:我会加浮云。浮云每天都在天上飘来飘去,就如同游子一样的居无定所,四处飘荡。

师:嗯,你想要告诉她什么?

生:呃,从今以后你就会像这浮云一样,在这天地之间,可能会身居任何地方,但是我希望你无论在任何地方,看见落日天空的时候会想起我们这些朋友的。

师:你(另外一个同学)还要加什么。是吧?

生:刚刚有同学给我一个提示,我会再加上一种青色的杨柳,因为杨柳代表的离别的挽留。

师:杨柳诗中有吗?有杨柳吗?

生:没有。

师:你自己想加的,是吧?你想要留下这个同学,自己创造了一个,对吧?嗯,好,非常好,非常好啊,有想法的同学都很好,这是你的心意啊。

生:我想加下白水和东城,因为他们两个缠绕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别,他们两个缠绕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别,像我和朋友那样。

师:我们同学都很有想法。我们在一幅画当中我们要看到画面,我们看看这两幅画,它们分别强调了什么。这两幅画你更喜欢哪一幅?你更愿意把哪一幅送给我们夏同学?

生:我喜欢第一幅。它对应了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师:你觉得你会选哪一个?

生:我选第二个,第二个背影深深地刻在人的心里。

生:我也选择第二幅图,因为它的画风更为低沉,可以凸显诗人写诗的沉重的心情。还有那个风,风一旦吹出去了,就很难再吹回来。有寓意。

师:哦,你体察到这个细节啊,真好!所以说心思细腻的人总能察觉到别人察觉不到的东西,未经凝视的世界毫无意义。

生:我也觉得第二幅,它画了一匹马,仿佛让我们听到了萧萧班马鸣,然后挥手自兹去。

师:“萧萧班马鸣”一下子把我们带入画面,又把我们从当中带了出来,非常好。大家对美都有共识,也都有自己的细节发现。下面我们乘机来看一看啊,看一看这首诗的一个结尾。

【屏显】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把它称之为李白式的结尾,它非常好,非常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在哪里?这个有什么特色啊?

生:感官在变化。“挥手自兹去”是视觉,“萧萧班马鸣”是听觉。因为和友人离别的时候内心十分不舍,但是满腔的言语又发挥不到作用了,视觉也发挥不到作用了。挥手这个动作到最后变成了马的一叫,嘶鸣。说明了诗人与马都十分不舍友人,连马都感动了。

师:哇,说的特别好啊。这位同学上课投入,特别爱动脑筋上课时。你能感觉到这样的结尾使得离别的场景不拘泥于人的语言,用马的嘶鸣表现出人的心理,留白产生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意想不到的功效。

好,既然提到李白式结尾,这一个还不够,咱再来看一看啊。

【屏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好的,同学们,如果加上《送友人》的最后一句,再加上这两首诗的结尾,你会愿意把其中的哪两句话送给夏同学呢?来表达你对他的情谊。记住你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你和他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你看你走了,我就紧盯着你,紧盯着你,直到你消失在天的尽头。你看我有多不舍,我不直接对你说,我不舍得你。但是我用我的行动告诉你,你走了,我一直看,你一直一直看,直到你消失。

师:哇,你看这个深情厉不厉害。厉害,是吧?

生:我选择“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什么也不说了,马也能感受到我内心的悲伤了。

师:这位同学非常会回答问题,同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感情非常非常细腻的同学啊,你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深交的朋友。

生:我要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是诗人觉得还不如汪伦给他的情谊深。因为汪伦踏歌送李白,然后他就觉得就是这桃花潭水再美丽再好再深邃,也不如汪伦亲自给他踏歌,送别的情意。

师:嗯,好的,但是夏同学要走,不是你要走,是吧?啊,你想到的情况可能是夏同学平时对你很好,所以你也觉得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和他的情谊,对不?所以每个人和这位同学的交情不同,那背后的故事不同,所送的句子也不一样啊。

师:这是一个李白式的结尾,它的最大的魅力就是这个里面它有留白的那个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它是把离情放到大的背景之下去写。你想“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空间是无比的开阔,你坐在狭小逼仄的空间里面能有这样的动作吗?有没有骑马,听马嘶、马鸣那种特殊的告别?我们现在都是我想你,很直白啊。我跟你送别的时候,“孤帆远影碧空尽”,我这里面有绵绵的情,你自己去体会吧!那你感受到的那种情感啊,那就是你心中对我的情感的一种回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是怎样的那样一种特色啊,这样的一种它给我们的就是它会让我们言尽而情意绵绵的,好文章一定是这个样子的,戛然而止,一定给你想象的空间,而不是文章结束了就结束了。就好像我们这个课一样,今天这个课待会结束了,但是他会在你的心中激起涟漪,它永远都会再继续。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实录

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实录第一课时逐字稿

2023-11-8 7:17:49

教学实录

人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2023-11-9 1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