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特点】

新课标Ⅱ卷命题坚持立德树人、依标促教,注重情境、回归本质,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命题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基于核心素养的价值教育。青少年怎样才能“可堪大用、能担重任”?这需要青少年生理、心理、情绪、思想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新课标Ⅱ卷的作文命题,体现了要“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的导向,使命题导向现实教育问题,导向对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需求。

二是命题形式符合新课标精神,导向基于新课标的实际教学。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建构旨在敦促教学改变以往阅读与写作相对独立、割裂分离的学习模式,提倡融会贯通、能力提升、整合阅读与写作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次的作文首先就需要需要考生阅读,对文字有较好的把握,还需要就所读的文字结合现实社会和自身发展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阅读与思考,发现问题、切入关键、联系自身、思考关联、关照现实,完成对命题的深度审视,达到阅读到写作的实践过程。

三是命题设计体现思维与情境,导向对人与现实的回首关照。前面提到,作文题目从正向和反向两个思维方向,引导考生将个体置身于群体,将“人”放在社会中去思考问题,既关注思维能力的提升,又置身现实生活的情境,建立了学科与生活的关联、人与社会的关联,强调了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境的设计能够增加考生更真切的自我关照和现实思考,在情境中完成“引发→泛化→回归→升华”的思维训练的过程。

【范文展示】

NO.1

第一篇

静中观心,自在成长

卡夫卡说:“人无法逃避自己,这是宿命。”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鹤别青山,终有一归。回归,向内,在闹世,在人群,寻得安静一隅,看山看水,最终看见自己。看山水得心安,看自己得成长。

普希金在《叶普盖尼·奥涅金》写到:“也是幸福啊,那白昼的烦扰;也是幸福啊,那黑夜的来到!”我们活在白昼的热闹里,也要活在对黑夜的热爱里。给予别人一个安静的空间,守护自己一方安谧的净土。在自己的空间,夜坐听风,悟得顺风即行,逆风展翅;在自己的空间,昼眠听雨,悟得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自己的空间,让一颗种子开成一朵花。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以为跳舞的人疯了”,恩利·帕格森如是说。跳舞的乐趣只有跳舞的人懂得。不被打扰的安静里,最大限度的放松只有自己懂得。

读诸子百家,总感觉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国法困韩非,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东奔西走,鼓唇摇舌,不可谓不伟大,却是劳力更劳心,一生太沉重。不若庄子,或击缶而歌,或凭几而嘘,有时踌躇满志洋洋四顾,有时或歌或哭任意其声,有时南首而卧为高士,有时拊脾雀跃做顽童。其人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或聚或散。作品亦是摇曳多姿,幻化无方。那些令人心生艳羡的大鹏鸟,怒气冲冲挡车的螳螂,自得其乐的斥鷃,以及在河中吃得肚皮鼓鼓的鼹鼠……个个逍遥快活。一而不党的他游离于喧闹世外,在安静中关照自我,获得轻松与自由,给后人呈现出一派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故而,唯静方能享青天在背,人世在俯的阔远,唯静更能享轻松自由之快意。

静中无妄念,独处有沉淀,在度四季,也在度自己。倘若在安静中只为寻求霎时之欢,那便是辜负一朝一暮。那不被打扰的属于自己的空间,最宜是沉潜。抛开是与非,抛下得与失,专攻一事,心在一艺;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当头一句:“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此一句便是满目的苍凉,读完久久难平心潮。原来她为写就此篇,访问过澳大利亚的土著,去到根河市目睹鄂温克人的生活,回哈尔滨花整整三个月集中阅读鄂温克族历史和风俗资料,做了几万字笔记,最后把自己关在书房对着积雪的山峦安安静静创作。一部作品把生态、把生命、把文明、把民族刻画得让人心颤抖。人的虚荣、浮躁在人群中往往被淹没而不知,当安静涤荡了尘埃,于是获得了心无旁骛的专注与用心。因其无妄念,便可潜心笃志,心怀匠心,慢慢沉淀,不负岁月不负己。

前行的路上,除了披荆斩棘开路,日夜兼程赶路,还要抬头看看青山灼灼,星光杳杳。太阳虽好,总要你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当你晒太阳时,记得船在海中,马在山林,你当驱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世界静下来,忘记纷扰,不忘沉淀,观心自在,便是成长。

NO.2

第二篇

独上高楼,望天涯路

 “穿林打叶”声里一个人“吟啸徐行”,自可见“山头斜照却相迎”之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里也会有“群贤毕至,少长贤集”的盛况。人有时候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孤独、痛苦等等皆可是享受,是财富,是成长。

大雪纷飞的江边,我看到柳宗元在静谧的空间里,享受万千孤独。柳宗元原本一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却突遭贬谪,亲朋散尽,谁懂?他的万千孤独!一首《江雪》,堪称孤独的天花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需要谁懂,他安静地享受万千孤独,独上高楼,望天涯路,只需要倾听内心。谁料十年后的一天,再度起用,感谢曾经的孤独造就了更优秀的自己!

走进陋室,我看到刘禹锡,身居静室,惟吾德馨;一身傲骨,只需沉淀,亦是财富。十年蛰伏再加十四年蛰伏,心中有光,独上高楼,虽屡遭贬谪,但能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从挫败中找到自身的闪光之处与存在意义。于我而言,刘禹锡活得通透而明白,对生活有热情和激情,且同时以高傲的姿态在历史的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因他享受安静,一床一桌一椅,品尝孤独,写出了《陋室铭》,鼓励后人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此心静处是吾乡。

漫步书海,我看到史铁生,走出屋门,走进院子,走进一个真实的自己,独上高楼,望天涯路,点亮生命之灯。潜心习作,让自己最奇妙最真实的思绪在脑海中尽情地遨游,安静地待一会儿,也让自己学会和“地坛”相处,用《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照亮生命。

求学十二载,常常走在一条阴暗狭窄的隧道,或悲伤,或失落,或孤独,或迷茫,或恐惧……此时,我们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问自己,想清楚,这是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顺境时静处,它会赋予你奋进的力量和清醒的思考;逆境时静处,它会带给你更多慷慨和辽阔。

不能静寸心,安能胜人生?看,当今时代,信息爆炸,人来人往,形形色色,生活“丰富”,好不热闹,但我们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找不到出口,只有安静的空间能平复着自己复杂的情绪,默默忍受压力和挫折,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殊不知,安静的空间里隐匿着一个全新的自己!

静下来,我们才能享受万千孤独;静下来,我们心中才会有光照进来;静下来,我们才能沉淀自己,向上向善,内心丰盈……

唯愿你我皆能独上高楼,望天涯路!

NO.3

第三篇

打开自我生命的节奏  遇到舒展自由的自己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多元变化的时代里,青少年更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在严守法制的边界里,以自由独立之思想、人格自主思考、规划自己生活、成长的空间,在放松的心境里沉淀自己,在理性的沉淀里悦纳自己,在努力的蛰伏里成长自己。

适时的放松自己,有效的放空心灵,是青少年自我探索之路最好的加速器。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是人生成长的起点。青少年作为一个成长阶段的群体,经常面对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压力,作为独立自由思考的生命个体,不但要成才,更应该成为一个自由独立、拥有幸福和创造幸福的人。所以青少年在繁重的学业夹缝中更该应有自己“静一下,不被打扰”的自由与空间:一个安静的角落、一扇映射着蓝天白云轩窗相守的孤独与美好……读书、写作、绘画、回归自然,赏云卷云舒的片刻沉㓎与享受……生命只有放松才能舒展 ,劳逸结合才是成材之径,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适时放慢脚步,放松自己,才能感受、接纳生活的喜怒哀乐愁,才能真正开启“人”之所为“人”的探寻之路。

自我沉淀精准定位,解构唤醒自我,才是重塑青少年独立、自由之人生的必由之路。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沉淀是自我反思与寻找自我的必经过程。青少年是国家之未来,可是在如今意识形态多元复杂的洪涛巨浪里,有多少青少年能够在众多资讯与诱惑里,保持独立的自我思考与见解?又有多少青少年能在人云亦云的盲从里坚守自我的初心与追求?故而更应给予青少年适度自由选择、兴趣探寻、职业定位的空间。曾在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中扮演精通滑雪的“小栓子”的神奇少年苏翊鸣,立足于自己兴趣的空间,清晰定格自我的追求,从一个对单板抱着梦想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苏翊鸣从演员过渡到专业运动员,在兴趣空间里定位、解构、重塑自我,在目标的追寻里遇见自由之自我。

自由舒展的成长空间,理性清醒的自我沉淀,是打开青少年自我生命节奏的最好的钥匙。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确实 ,青少年作为生命成长的个体,沉淀是雕琢的方式之一,青少年能够在沉淀里寻找到自我成长的渴求,打开自己的生命节奏,在享受和追寻自我生命成长的过程里,自愿自由且理性坚定地将自我与时代有机的缝合,是当代教育的使命与必然要求,也是青少年回馈反哺于社会最好的模样。一跳夺金,创造历史”的18岁“冬奥”顶流明星的谷爱凌,她在父母给予的空间里,不断沉淀、挖掘自己的特长,滑雪、冲浪、骑马、钢琴 、模特样样精通,优秀拔萃,成为了屈指可数的、内外兼修的顶流明星。正是因为其父母给予她自我成长的空间,不断的帮助她寻找到她自己自我生命成长的密码与节奏,在大同的世界里,以多元的生活方式,自由的生命状态,打开了多彩、多维的生命世界。

人生是一场精神的修炼,愿青少年能在多重的压力里寻觅到自我的成长空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在宁静放松的心态里嗅到生活的烟火气;在自省沉淀的时光里保持应有的少年志气;在成长追梦的自主选择里秉持青少年的正气与骨气。

愿山河万里,你依旧能做自己!

NO.4

第四篇

安静地栖居  健康地成长

我喜欢安静,安静地等春天花开,安静地饱尝夏日青绿,安静地看风吹麦浪,安静地听雪精灵落入人间,安静地栖居在大地上,感受岁月静好,感受万物生长。

物如此,人亦然。周国平曾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在繁华喧嚣里,择一方空间,放松呼吸,守住自己的内心,安静地栖居,多么美好!在熙熙攘攘中,静守一隅,向下扎根,默默沉淀,丰富自己,健康地成长,多么美好!

试想,陶渊明若不远离扰攘静守田园修篱种菊,如此熠熠生辉的精神坐标是否会黯然失色?红楼儿女若少了在大观园世界里的一方自在天地,又岂能和现实世界碰撞出“顶峰中的顶峰”?梭罗若不独享自然万籁俱静的空间,经典巨作《瓦尔登湖》是否会与我们失之交臂?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半醒来,如果没有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样众所周知的事,我们是不是真的会忽略很多“众所周知”和“习以为常”……如是观之,个人成长的高度,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内心滚烫时,更应该找一安静所在,潜下心来,自我沉淀,不断积累,让自己内心丰盈,获得成长的力量。

想把汪曾祺先生在《慢煮生活》里的两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出身于书香世家的他打小就练习书法,自己在书房里天天坚持写,心无杂念,一笔一划,静静落笔,无人打扰,用尽全力。童年写字培养了汪曾祺静思的好习惯,让他受益终生。在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那年夏天,汪曾祺曾和三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每天收工后,其他人敲锣打鼓学唱戏,喧闹声声,逍遥自在,汪曾祺却能在繁重劳动后偏安一隅,安静画画,日积月累,他完成了两套植物图谱——《中国马铃薯图谱》和《口蘑图谱》。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成长需要有自己的空间,需要沉淀,从量变到质变,终会成长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如果我们关照自己的成长历程,会发现我们常常在感慨自己被裹挟着前行,处处都是环境使然,身不由己。于是乎,多少青年顺理成章地“躺平”,多少青年理所当然地“摆烂”,多少青年紧跟潮流“精神内耗”……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被打扰、被裹挟、被左右时,何不觅一安静空间,去发发呆,去补补钙。因为在个人成长历程中,特别于青年而言,有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间,安静地栖居,适时调整,才能对正在做、将要做的事情,做出客观冷静的判断和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将过往沉淀,让自己拔节。因为在关键时候,哪怕是年轻人,做主的还得是自己,或者说是自己的个性做主。

纷纷扰扰的凡尘世界,匆匆忙忙的学习生活,我承认,忙碌是生活的真相,但我也相信,放松是内心的真相。如果说健康成长是青年的底色,那么吾辈生活的核心,需围绕“人的健康成长”来展开。因为我们的内心是一样的:我们渴望时不时能“忙里偷闲”,我们向往偶尔能“慢下来欣赏”,觅一处空间,读一段时光,在自己的天地,去体验自然生活、人情生活、精神生活的多元与丰富。

“人心能静,虽万物纷纷亦澄然无事。”安静地栖居,健康地成长。我始终坚信:捧着《边城》的人不仅有等待,更有希望……

NO.5

第五篇

垒一阁静室  容流年且长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是归有光为亲人打造的一方阁子;“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是《驿路梨花》中凝结军民鱼水情的过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甜甜的叶子”,是朱自清独守的一亩方塘。

“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是青少年蜕变成长的一阁静室,反思、沉淀、成长的一处天堂。

且垒一阁静室,容少年以梦为马,流年且长。

我要为静室砌一堵墙,挡一挡别人的目光。那些企盼、期待、赞赏,殊不知也会让我受伤。挡一挡,也挡住自己盲目的匆忙,放松一下,放下别人的期待,既是对外的诉求,也是对内的自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的不仅仅是向外,更要向内。我们首先要先和自己和解,悦纳自己的平凡。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平凡,也发现了自己的流年,既可“闲敲棋子落灯花”,又可“诗酒趁年华”。

正确看待外界对我们的期待。一个人连自己都原谅了,自然会平和地面对世界,面对生活中的不美好。少一份焦虑,多一份随和。让生活的路上,处处可见特雷沙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马斯洛娃清澈的眼神以及南丁格尔提灯的微笑。我们身边的每一次微笑,都将促成我们和家人以及师长的骄傲。

我要为静室开一扇窗,随时看到外界的光。杜绝自闭,其道大光。与己交流,与友对话,与师长畅谈,让过往沉淀,让自己“观乎四荒”。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道路一路芳香,但不可否认的是,成长的路途总是充满了泥泞、懊悔和乖张。打开窗子吧,和朋友们谈一谈,谈谈自己的梦想和主张;和父母聊一聊,聊聊自己的苦闷和彷徨;和师长诉一诉,诉诉我们的疑惑和惆怅。让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的“卿卿如晤”,归有光的“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也成为我们的日常。

我要为静室栽一株枇杷,随我一同成长。用汗水辛勤的浇灌,让每一株植物都长成梦想的模样。

“修养的花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在光明里结实。”海豹人尼克胡哲用他残缺的身体、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抚慰了众多浮躁而不甘的心灵,他说他只是上帝的使者,可旅行家于莹却对他说,“你才是自己的上帝。”诚哉斯言,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关注当下,让每一滴汗水都成为自己最好的注释,让每一份努力都成为自己最有力的代言。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默默期待,你的静室,你的妖娆。

NO.6

第六篇

独处亦有清欢事  沉淀成长自相知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处,给自己一个沉淀、成长的空间。

独处不是孤独,是一种沉淀。

国学大师钱钟书是一个不善社交喜欢独处的人。他的《围城》出名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很多人不远万里慕名来拜访他,而他却常常闭门谢客,避之不及。不是钱钟书不会社交,只不过他明白: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他把用来社交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写作上,著作等身。特别是《管锥编》,体大思精,旁征博引,全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堪称“国学大典”。让自己在中国乃至世界文艺史上留下浓墨淡彩的一笔,熠熠生辉。

独处不是不合群,是一种成长。

庄子曰:“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著名演员陈道明先生也不喜欢社交,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家读书写字。如今,陈道明快70岁了,魅力只增不减。他靠着自己独特的智慧,成为“经历生活打磨,岁月洗礼,依旧内心清明的人”。他说:“现在社会强调竞争,往往忽略了独处的美德。”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都需要为自己找一个输出口,用“独处”为自己沉淀,让自己得到净化和升华。他从不喜欢表演戏剧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班。重新归来银幕后,陈道明饰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人物形象也越来越丰满。不同的人物,他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很多喜欢他的人都说他一身的文人气质,有种独特的魅力。这些不正是他一点点的积累着,有坚持,有妥协,在浮躁的社会中,为自己留下一片园地独处,才练就的独特气质吗?

独处不是自我放纵,是自我和解。

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道,又在慎独。”

苏轼晚年回忆一生时,曾自我戏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半生贬谪,给了他充裕的独处时光,与灵魂来一场促膝长谈,把贫瘠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黄州时,他回望前半生太过意气用事,因为口不择言被政敌抓住把柄,因乌台诗案导致沦落至此,苏轼力戒口舌,慎重笔墨,明白了为人处世心怀珠玉,不露锋芒;他对狱中的暗无天日记忆犹新,懂得了知足常乐,粗茶淡饭的日子,也是生活的恩赐;在儋州时,他回想官场的风云诡谲,放下了所有的尔虞我诈,即便面对陷害自己的罪魁祸首,也只淡淡地说:“但以往者,更说无益”。在一次次灵魂的洗练中,涅槃重生的苏轼,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

叔本华说:“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有的人一旦扎进生活的激流里,就慌慌张张的迷失了方向。我们应该找一些时间独处,做自己人生的旁观者,在世事嘈杂中,捋清生活的脉络;在终日奔波里,抚慰疲惫的身心;在独处时时光里,悄悄成长。

愿你在“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时光里活得热热闹闹。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4989.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9月 11日
下一篇 2023年 9月 11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