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堂生成之思

有人评价钱梦龙,说他所追求的是‘活而实’的教学方法。“活而实”的教学方法,渗透着生成性教学的智慧,是一线教师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生成”即创生或生长,这种创生或生长大多是教师在备课时有所预设的,也有一类不“招人待见”的生长,那就是教师力所未及的预设。尤其是后者,更是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

所以,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瞬间,更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将这一资源加以放大和扩充,使之成为增益学生语文修养的重要载体,成为培丰富学生生命体验的无尽源泉。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论语》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怎样才能在日常秩序中找到个人坐标,过心灵所需要的丰盈而快乐的生活。当高明的语文老师遇到《论语》,课堂的枝叶便迎风舒展,欲与云天共舞了。

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就是这么一场场精彩的师生对话的合集。如孔子所指的那条波澜横生的河水,我们畅游其间,迎接思想和智慧的吻触;我们也“风乎舞雩”,在反观与自省中“咏而归”。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2

课堂实录

图片

师: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情感基础,尤其对于语录体著作《论语》,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下面我们来学习“学习方法”部分,齐读第一、第四、第五章。

生齐读。

师:“说”不读shuō,它是通假字,通“悦”。第一章中每一句话都以“乎”结束,谁再来朗读一遍,读出“乎”的语气?

一生读,语气平淡。

师:想要读出“乎”所承载的意味,首先要明确这几个句子是什么问?

生:反问。

师:反问的语气怎么读?

生:要加强语气,读出强调的意味。

师:说得好。你给大家读读看。

生读。

师:“乎”字语气加强了,这就显得有很有力量,读得好!那么这三处反问是为了强调什么呢?

生:为了强调“说”、“乐”和“君子”。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触?

生:孔子认为,学习并能按时复习,就有收获,就值得愉悦。

生:孔子好客,喜欢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谈谈学问聊聊人生什么的,所以会觉得快乐。

生:“愠”是恼怒的意思。孔子不被人了解也不恼火,这表现他的自信,这样的人是称得上“君子”的。

师:同学们不但疏通了文意,而且读懂了孔子的品性,很好!这一章介绍的学习方法就是按时复习。请女同学齐读每一个分句的前半句,男生读“乎字句”,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男女生合读。师鼓励学生背诵。

师:我们接着学习四五两章,先来齐读课文。

生齐读。

师:不少同学喜欢看穿越剧,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穿越的游戏,一位同学运用刚刚学过的论语中的一章,以夫子的语气说“你要谨记, 。”另一位同学用“弟子明白,您是说 ,对吗?”的句式进行翻译或解说。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做准备。

生准备。

生1(威严状):你要谨记,学而时习之。

生2(谦虚状):弟子明白,您师说,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这样是快乐的,对吗?

师:表情神态都做得很好。注意,“时”不是经常的意思,是——

生:按时。

生1(故作老成):你要谨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2(低头领教):弟子明白,您是说,我要经常温习学过的东西,这样才能得到新的知识,对吗?

师:得到新的知识和——

生:领悟。

师:同学们的表演朗读很有现场感!这两章传递出的学习方法是“温故,学思”。孔子告诉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学习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七、第九和第十章。

生读。

图片
师:同学们读得流畅,可是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大家都是一本正经地朗读。朗读文言文的姿态,真的只能是这样吗?请看马鞍山某中学的论语诵读现场(屏显), 同学们起立,像他们那样读论语!

生站直,捧起书朗读。

师:以这样的站姿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庄重,庄严。

生:我感受到对孔子的敬重。

生:我感受到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师:很好,今后再读古文,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古人的姿势。再没有别的朗读姿态了吗?

生疑惑。

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那位私塾老先生是怎样读书的?

生:他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师:记性真好!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这样朗读文言文的方法?

生(热情地喊):想!

师:就这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生站起,微笑着,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这样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感觉头晕。(生笑)

师:晕啊,晕就对了,说明你读得很用力。不过咱们的重点是朗读,不是健身,可得悠着读啊!(生笑)

生:我觉得快乐和陶醉。

师:你不仅学习其形,而且领会其神。通过这句话,孔子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呢?

生:对学习我们要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师:说得好。

生:我们要以学习为乐,这种快乐可能自然就有,也可能是要说服自己。

师:你很会自我反思自我修整。让我们的朗读再多一些古意,这一次咱们闭上眼睛读。

生知中计,笑着“读”。

师(故作吃惊):原来大家都已经会背啦!看来还真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快乐和对《论语》的兴趣,独立完成第九第十两章的学习吧!

生朗读,理解语句。

师:这两章暗含怎样的学习态度呢?你是从哪些字句看出来的?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意思是人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师:“三”是三个的意思吗?

生:古文中的“三”,大多是约数,几个的意思。

师: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缄其口等等。几个人一起走路……

生:孔子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

图片
师:分析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角色体验的小游戏:假如你是心理咨询师,请你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对来访同学进行心理疏导。一位同学述说烦恼,另一位同学疏导。

生思考,准备。

生1:妈妈天天批评我,说我就知道浪费大好时光。我才十三岁,人生之路还长着呢!今后再努力就是了。

生2: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果不珍惜时间,留给你的只能是后悔啊!

生1:我的同桌学习成绩不好,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跟他同桌,严重影响我的心情。

生2: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优点,你要善于去发现啊!

生1:我喜欢读书,可是一到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生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要多思考,而不是一味朗读啊。

师:同学们的表演源于生活实际,选用的论语也非常恰当,说明大家都是有学有思的,这真令老师欣慰!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他所传授的学问,是融入生活体验的学问,是帮助我们幸福生活的学问,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仍然要读《论语》。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用《论语》的智慧之光照亮自己脚下的路。

3

生成感悟

图片

【感悟一】基于学情,全方位多角度预设。

笔者备课时将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目标为读正确,读流畅,意在引导学生读中品,读中悟。

为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我抛出极易被学生忽略的“乎”这个文言词语,让学生思考语气,琢磨出朗读要领后再反复朗读。

在“穿越游戏”环节,笔者预设几种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学生可能会翻译为“经常”,“温故而知新”中的一对反义词也可能是理解的难点,课堂上学生果真出错。

抛弃过于容易的问题,拣选学生有疑问或说不明的问题,是直抵课堂生成的教学智慧。

【感悟二】敢于放手,迎接知识和情感的弹性生成。

课堂上能不能生成,生成什么样,有时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预设时应多一份弹性的设计,少一分僵硬的形式。

在游戏环节“角色体验”中,教师要求学生想象一种心理困惑,再挑选《论语》中的句子作咨询师的疏导材料,两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尤其疏导的那部分内容,有时是发散性质的。

通过学生的表现看出,学生渴望自由的言说和表达,他们的对答不仅指向文本,也充分展露了他们的内心情感,这是连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

【感悟三】巧借意外,紧抓生成契机。

课堂教学要遵循人的特点,巧借各种“意外”创造精彩。这些“意外”可以是学生的突然发问,可以是学生有亮点的见解,可以是学生错误的回答……

尤其是学生错误的回答,值得紧紧抓取。比如学生把“三人行”理解为“三个人一起走路”,这个错误的解释不只属于他自己,也属于同一认知层次的其他同学。教师直接指出,未必有学生出错,大家纠正错误效果好。

面对“意外”,教师必须敏锐捕捉和充分肯定,选择适当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把其升华为“课眼”,使教学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达到目标。

【感悟四】对接现实,勾连文学与生活。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古文体裁的文学,使文字和语言完全分开,使文学词章超然独立在时间、空间之外,保留了几千年的文化思想,现人与后世的意识,完全不受时代环境的变革而有所阻碍。

《论语》就是这样一部精神巨著。孔子对弟子宣讲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自我修养等等,都是儒家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实践理性主义”学说,既然是一种实践性的学说,就应该在现世生活领域予以继承。

模拟心理咨询环节就是把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融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倾诉和疏导,学生获得精神的洗涤和情操的陶冶。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实录

《日月明》(一上识字9)课堂实录

2023-9-2 9:31:05

教学实录

王林波《只有一个地球》(六上19课)教学实录

2023-9-3 8:10:0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