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经公布,就成为了老师们学习与研读的重点。“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整本书阅读”等概念被一再提及,成为老师们的热点话题。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新课标的新思路,也明白自己面对着新挑战,必须马上调整自己去适应新课标的新变化。温儒敏教授说,这次新课标汲取了过去课改的一些经验,不应该理解为推行新课标就是要推倒重来,搞颠覆式的彻底的革命,还是要守正创新。是的,守正创新,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根底上,悦纳改变,不断向前。那么这创新的立脚点在哪,最后又去向何处呢?在最近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中,我找到了答案,那便是“生活”!这样的认知,也让我更好地明确了今后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学习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还是课程实施,新课标都立足于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出发,为学生生活服务,使得语文课更具更有指导性,更有实践意义,是让语文课真正落地。学生生活不仅包含学校生活,更包含了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新课标就一直在强调这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起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种能力。
一、从学习任务群来看
什么是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形式,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类,且各学段各有安排侧重。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开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根底,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由此可见,学习任务群所必须具备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正是生活所具备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必须以生活为根底,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习进行实践。在真实的情境下设置学习任务,就能引发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而真实情境的创设,必定是基于真实生活的。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不再是“死”的,它们“活”了过来。知识就在大千世界之中,从学习到实践运用,都离不开生活,也都在生活中。
二、从课程实施来看
许多专家在解读新课标时提到,要让素养落地,要真正做到素养导向。因此我们要爱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创新的那种追求。而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是一切可能的土壤。孩子们对生活、对世界有无数的好奇,无数的梦想,他们最常问的就是“为什么”。我们就要抓住这些“为什么”,用好这些“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言语文字运用水平的提高,有审美创新能力与文化自信的增强,同时也会有思维能力的提高。正如李学红老师说的,我们要教学生的是必备的语文知识。这个必备不必备的考量标准,我想就是生活。能为学生生活所用的,就是必备的,用不到的就是不必备的。
同时新课标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汲取言语、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言语生活的新开展,表达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在他们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特点,新课标关注到了这一点,正是对生活的忠诚。这样必然促使在语文学习与教学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新变化。因此我们也应不断去改变自己适应变化,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
新课标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目标与导向,更是在不断提示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为根底,以实践为主线,才能更好地转变教与学的关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学习并非一日之功,关于新课标的理解与运用我仍是一知半解。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仍需时刻提示自己反复阅读新课标,以新课标为导向,多实践,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