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草船借箭》(五下5课)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你读一遍。
  学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谁来?
  学生2: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不错,请你来。
  学生3: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老师:那口气叹在后面也行,好,请你来。
  学生4: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
  老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形象、这副样子。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
  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但王老师觉得你理解得非常不错。咱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你再试着读读这句话。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比刚才大了点,但这场雾还不够大,谁能比他读得更大?这场雾,谁能比他读得更大?
  学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比他大了,谁能读得比他更大?
  学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这是一场非常大非常大的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啊!同学们想啊,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读读这句话,你是鲁肃,你读读这段话,自己读,放开声音读。就读这句。鲁肃看到了这场大雾心里怎么样?
  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鲁肃,请你。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是什么心情?
  学生2:他这时候比较惊讶,比较吃惊。
  老师:比较惊讶,比较吃惊,是不是?那你得表现出惊讶和吃惊呀,你再试试。
  学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对,就是这种感觉。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请坐下,我们都来做一次鲁肃,他是那样惊讶,那样吃惊,甚至还有一点点着急和害怕,这就是鲁肃。咱们一起来做做鲁肃,读一读这段话,预备:这时候大雾漫天——
  学生:(齐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这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时的反应。诸葛亮他看到了吗?
  学生:看到了。
  老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觉?什么心情?你别说,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自己读。
  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来,诸葛亮,来,请你。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诸葛亮,来,请你读。
  学生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真好,来,到上面来,你们看她的表情,那才叫诸葛亮。
  学生2:(上台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你们体会到诸葛亮这时怎样的心情?
  学生3:体会到诸葛亮当时心情非常高兴。
  老师:你说呢。
  学生4:他十分的自信。
  老师:你说呢。
  学生5:他如愿以偿。
  老师:是啊,如愿以偿,这场大雾啊,哈哈,我在三天之前早就算定了,是吧?但是,王老师觉得你光抓住这句话,还不能够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啥?因为光凭这句话,还不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呢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呢。所以,你还得往前面找,你得往前面找,前面有一句话,能够说明其是这场大雾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往前面找,把它找出来,读这句话,放开声音把它读出来。谁找出来了?
  学生:我。
  老师:谁找出来了?还有谁找出来了?最后那个男同学。
  学生1:我找出来了,是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
  老师:好,你从这个地方体会诸葛亮算准了。不错,但是我觉得还有一处更直接、更了当、更明白地告诉人们,诸葛亮三天之前早算准这场大雾了。
  学生2:(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请到船里头,是这处,咱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注意诸葛亮预测大雾时候的那种心情、那种神态。(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读。
  学生:(齐读)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谁来做诸葛亮,来读读这句话?请。
  学生1:(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让你读诸葛亮你就激动,不激动。咱们再来一次,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再读,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预备开始。
  学生2:(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迅请到船里。
  老师:好嘛!那个时候鲁迅先生还没出世呐。谁再来读读?
  学生3:我想再找一个地方。
  老师:你想读这个地方吗?
  学生3:想。
  老师:那就请你读。
  学生3:(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萧请到船里。
  老师:鲁肃又变成鲁萧了,鲁肃要是听到的话,对你们两位准有意见,名字可不是随便能改的哟。谁再来读?
  学生4:(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这才像个真正的诸葛亮嘛!但是,王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是不是啊?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改不改?把它改一下。
  学生:(纷纷示意)不能改,不能这样改。
  老师:不能改?你说为啥不能改?
  学生1:因为如果加上这两句话,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的,如果直接说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也许碰巧第三天四更时候来了大雾了,他一看,噢,来了大雾了,就今天了。
  老师:分析得不错。
  学生2:第一天第二天虽然说没动静,其实他这边盘算着呐,第一天第二天说明他做事情不是非常的急,而是他沉着冷静。
  老师:你还注意了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
  学生3:如果你直接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的话,说明他非常直接就想到这里了,而没有想他那么的非常的,就是我说的那个沉着冷静。
  老师:噢,还有,请你。
  学生4:这样还能看出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非常有把握。
  老师:非常有把握。如果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内情的人,人家都着急死了,诸葛亮你完蛋了,你怎么还不动啊?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火已经烧到眉毛上了,你怎么还没动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个时候,咱们这位仁厚老实的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谁的谋略高?
  学生:(齐答)诸葛亮。
  老师:谁的智慧高?
  学生:(齐答)诸葛亮。
  老师:这就是诸葛亮!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
  学生:(齐答)神。
  老师:妙不妙?
  学生:(齐答)妙。
  老师: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同学们,刚才咱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前面一句后面一句把它们联系起来,是不是?前面那句话是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找一找前后那句话联在一起能够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注意,是前后两句话,前面是诸葛亮想的、预测的,后面是事实上发生的,这个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相关句子。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咱们来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1:我觉得还有“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这是诸葛亮预测的。
  学生1:还有就是“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擂鼓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一开始诸葛亮就预测到在大雾的时候,曹操不敢把他的兵派出来,到后来又写曹操在营寨里听到诸葛亮他们的鼓声和呐喊声,就让弓弩手向他们射箭,从这里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是啊,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是不是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引读)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同学们,诸葛亮他是怎么说的?
  学生:笑着说。
  老师:他是笑着说的。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前面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都是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但是我们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就两个同学笑了,其他都没笑。一本正经那可不行。诸葛亮是笑着说,得笑,笑出来,咱们再来一遍,诸葛亮笑着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是啊,你们研究研究看,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自己读书,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
  学生:(自由读)
  老师:诸葛亮在笑谁?你说。
  学生1:诸葛亮表面上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其实应该深沉一点。同时他也是在笑鲁肃,前面说过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认为曹兵不会出来,也是在笑鲁肃。
  老师:诸葛亮是在笑曹操,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怎么样?
  学生:了如指掌。
  老师:了如指掌,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这叫轻蔑的笑。曹操,哼!我早就有数。来,你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是啊!这是在笑曹操。
  学生2:我觉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神机妙算,笑他自己有这么大的本领,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
  老师:他非常满足、非常自信,对草船借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对呀,这叫自信的笑,这叫胜利的笑。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不错,诸葛亮还在笑谁?
  学生3:他还在笑鲁肃,鲁肃前面问诸葛亮。
  老师:鲁肃是怎么说的?
  学生4:吃惊地问诸葛亮说:“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后面回答了鲁肃。
  老师:他是在——
  学生4:解释。
  老师:在解释,是在宽慰鲁肃,是不是?鲁肃啊鲁肃,你真是个老实人,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明白我的用意呀!是吧?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的笑。来,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不对不对。我跟你说啊,鲁肃是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你说。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兵一定不敢出来。
  老师:啊?不不。你说了应该让我们不吃惊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谁来安慰安慰鲁肃?来,请你。我做鲁肃。咱们开始,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5: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谁再来安慰安慰鲁肃?请你。
  学生6:请老师配合我。
  老师:好,我来配合。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学生6: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这回我鲁肃总算放心了。诸葛亮他还在笑谁?
  学生7:笑周瑜。
  老师:你怎么体会到的?
  学生7:我觉得前面主要是周瑜想害诸葛亮,而现在诸葛亮马上就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马上就会有十万支箭了,他就觉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这点。
  老师:所以诸葛亮那句话最后是怎么说的?
  学生7:他应该是这样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是啊,回去干嘛?
  学生7:回去交差。
  老师:回去交箭,交了箭怎么样?
  学生7:交了箭就自由了。
  老师:就自由了。我气死你,你不是要害我吗?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周瑜、周公瑾呀,你要跟我斗,还嫩点儿!”是吧?这叫什么笑?这叫会心的笑,这叫自豪的笑。你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7: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会放箭如雨。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学生:(齐答)神。
  老师:妙不妙?
  学生:(齐答)妙。
  老师: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同学们,你们还从别的什么地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1:我还从第四自然段最后那个“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还有第五自然段的那个“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诸葛亮不让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事先已经预计好了。
  老师:这说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
  学生:了如指掌。
  老师:谁还有吗?
  学生2:还有就是第二自然段后面“从明天起到第三天上,请派五百个兵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然后到第四自然段的“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有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前面他答应了周瑜说要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但是造箭必须用哪些东西?他是喝了几杯酒就走了,啥也没有用,他不能什么也不用就造出十万支箭,他后来就去借箭。
  老师:借船的青布幔子、草把子是不是?前后联系起来,你说。
  学生3:我还有一个,诸葛亮预测印证他结果的前后两个句子。第一个是在第四自然段“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诸葛亮预测到了。第二个是在第十自然段“每只船大约五六千支箭,二十只船共有十万支箭。”印证他的预测。
  老师:是啊,连箭的预测都那么准确。不多不少,刚好十万支箭。
  学生4:我这个是非常深沉的。“谢谢曹丞相的箭”,他表面上是在气曹操,实际上是要动摇曹操的军心。曹操的兵士看到诸葛亮这么神机妙算、这么厉害,而他们的主帅曹操却没有识别他的诡计,他们觉得对方十分强大,就觉得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老师:就是在没有交战之前,先挫挫他们的士气,是不是啊?尽管你的发言已经有点超过了那个范围,但是我觉得你的理解的确非常深刻,也看得出你的知识面非常的广,真不简单。
  学生5:我还从七八自然段两句话“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就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就从诸葛亮把船一字儿摆开,这个就能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假如船是竖的过来的话,一条船就不可能受箭五六千支,横的一字儿摆开,才能受箭那么多。第八自然段“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也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其实,这个地方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了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然后你联系后面那句话,曹操知道上当了,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5:诸葛亮不但事先已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
  老师:去的时候是逆风逆水,回来的时候是顺风顺水。好!请把手放下,这篇文章当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又是太精彩太精彩了。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学生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
  老师:心胸不如诸葛亮。
  学生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到正道上,做大事。
  老师:这一点周瑜也不如诸葛亮。
  学生3:周瑜他只想当前不想后果,而诸葛亮想事情比较周密。
  学生4:周瑜做事没有诸葛亮周到。
  学生5:周瑜做事欠冷静,就拿他想害诸葛亮这件事来说吧,他嫉妒诸葛亮比他有才干,他们现在是要联合抗曹,他却想害诸葛亮,是不是有点内讧的感觉。
  老师:就是内讧。但诸葛亮显然比周瑜识大局。
  学生6:周瑜有点自不量力,他一开始想害诸葛亮的时候,他也不想想诸葛亮是什么人,诸葛亮早就把曹操鲁肃这些人了如指掌了。
  老师:也包括对周瑜。
  学生6:也包括对周瑜了如指掌,他也不探听探听诸葛亮有什么样的才干就轻易下手,所以说他这点不如诸葛亮。
  学生7:周瑜做事非常着急,而诸葛亮做事非常冷静。
  学生8:周瑜没有诸葛亮算得准,因为周瑜先说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他想肯定造不好,肯定白给,可诸葛亮却说三天,三天确实造好箭了,说明诸葛亮比周瑜算得准。
  老师: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齐答)想。
  老师: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
  老师:一定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
  老师:真的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
老师:下课!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57699.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2日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2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