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3.月是故乡明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5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5)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7)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三、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课文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八月湖水平”等可能比较陌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荷塘月色等可能了解很少。对于这些比较陌生、了解很少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

2.说学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古诗,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从交流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入手导入课题,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感受“月是故乡明”做情感铺垫。

解释题目后,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并引导学生由题目想到文章的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题目的出处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其他诗句。并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要用杜甫的诗作为题目是为了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体会到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2.整体感受,理清顺序。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在学会字词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从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3.了解作者童年趣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开头,了解作者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教学中,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回忆的童年生活中的几件趣事: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梦月亮。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都跟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4.补充资料,了解表达方法。

教学中,教师适当补充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荷塘月色等有关资料,引导学习了解作者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突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的“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使学生感受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感受其作用是概括全文并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5.了解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了解为了表达本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一主旨,作者运用描述、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写思乡之情。第一,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情;第三,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相比,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最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在学生掌握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后,鼓励学生在小练笔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达到了语文教学由读到写的教学目的。

七、说作业设计:

鼓励学生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解释思乡名句“月是故乡明”;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呼应前文,情感迸发。二是透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研论文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2023-2-20 13:14:36

教研论文课文解析

3 月是故乡明课时练

2023-2-20 20:39: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