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
1.作者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遇到的苦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抄书之难:手自笔录;
求师叩问之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
从师道路跋涉之苦: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生活之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克服的方法:
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 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5.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又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