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网红”:一场互联网的狂欢》

“网红”:一场互联网的狂欢

[网红事件]
两年前,生于阿根廷的艺术家阿玛利亚·乌尔曼做了一个决定:花4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在Instagram(照片分享,一款移动应用软件)上发照片的形式,把自己打造成一名“网红”。随后,她上传一系列信息量很大的自拍照片,有的精心打扮,有的衣着暴露,还包括自己上钢管舞课程、做隆胸手术的经历,甚至还有经历了失恋后吸毒、戒毒然后回归正常生活的过程。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的。在乌尔曼这场行为艺术的后期,她的账号已经拥有了近10万粉丝,成为真正的“大V”。然而,乌尔曼的“揭秘”让粉丝大吃一惊:“一切都是按照剧本走的。我用了一个月时间做调查,这个剧本包含开端、高潮和结尾。我染了头发,换了穿衣风格。我在演戏,那不是真实的我。”

[平民狂欢]
“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指的是以网络作为成名原始渠道的人。他们颠覆了一切精英文化所确立的秩序,一些“网红”的表现还很庸俗和无聊,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网红”是互联网所掀起的社会变革中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

[网络声音]
@胡波:几年前一位学生问我上不上“知乎”,那时,我完全不知道“知乎”是什么玩意儿,后来才发现这就是个“圈子”,有些“大神”级的用户以其专业的回答,在圈子内赢得了影响力,成为“红人”。对一些“网红”来说,码字并不是为了“有什么用”,重要的是在圈子里获得足够的认同。自由和多元本就是网络文化的主题,对你不喜欢的“网红”,可以主动屏蔽,不受干扰,不被绑架。
@话八仙:“网红”是消费网民关注度的速生品,他们的走红,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不是经过个人的努力,而是借助网络推手的包装和炒作,刻意塑造出来的一个虚拟“偶像”。这种“偶像”很多时候是以审丑的形式,把自己打造成吸引人眼球的“四不”人(不像正常人、不做正常事、不走寻常路、不顾别人感受),用以谋取网络上的不当利益。
@晋囍:感谢网络,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红起来,也让人可以多元化选择偶像。“网红”拥有广泛的粉丝基础,并不比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红起来的明星卑贱。版面或荧屏上总是被那些老嘴老脸霸占,突然网络上多了一些赏心悦目的新面孔,顿时感觉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我可以随时拿出手机看平民化的网络直播。

[专家评点]
一个事物能够出现并流行,必然有其社会和文化的根源。“被需要”和“被嫌弃”作为“网红”文化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心理面向,深刻地折射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种种结构性现状带给人们的焦虑感。(常江)
毫无疑问,“网红”的出现说明了社会的多元化,也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生脚本。他们既是互联网原住民的集体创作,也是商业力量的产物,他们可供娱乐,可供消费,但无论娱乐还是消费都只能缓解现代人的焦虑与无聊,却无法回答如何过好自己这一生的议题。(汪冰)

[网红反思]
当整个社会对“网红”充满争议,对想当“网红”的年轻人表示忧虑时,请不要忘记反思,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于当“网红”?为什么清贫的教授学者不再受到崇拜,靠技能生存的年轻人自嘲为“金融狗”与“IT民工”?当辛苦付出无法获得年轻人想要的生活时,当明星们光鲜亮丽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用谈情说爱就能获得广告代言与经济利益时,人们自然会趋之若鹜。而当演艺院校的有限名额阻挡了他们的脚步,相对门槛较低的“网红”之路,也就成了另一个选择。
我们到底应该追捧什么样的“网红”呢?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媒体发布一系列女科学家精心装扮、认真拍摄的肖像照、工作照,一样以微博7万余次转发、微信10万以上阅读量获得了潮水般的追捧。“女科学家”“女学霸”那种呆板、无趣、容貌欠佳的刻板印象被彻底打破,她们或许比不上明星的大眼睛或“网红”的锥子脸,但她们的笑容和实验中得出的数据一样漂亮,她们的身姿和推导出的公式一样优美动人。不同于上一代对偶像的苦难化讲述,这些照片和故事,为人们塑造着新的生活想象:用才智与勤奋,可以获得美满幸福、受人尊敬。她们是这个物质充裕时代真正值得崇拜的偶像。

 

1.人们是怎样看待“网红”现象的呢?请根据[网络声音]和[专家评点]作简要归纳。

 

 

2.“网红”文化的两个心理面向“被需要”和“被嫌弃”分别指什么?

 

3.结合自己的上网经历,谈谈你对“网红”现象的看法。

 

4.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网红”现象是那些在生活中迷茫无助的青年一代很低级、很无聊的娱乐行为,是互联网社会的“恶性肿瘤”,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B.“网红”让平民百姓有了成名的机会,这是一种新的成功途径,简单易行,给很多青年人带来了希望。针对此种现象,媒体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使之更具文化情趣,让年轻人获得更多成就事业的机会。
C.本文旨在描述“网红”的新型追捧模式,众多的粉丝去关注那个“美化、包装、炒作”了的形象,更多无聊的人、找不到生活方向的人趋之若鹜,企图寻找成功的捷径,但是成功其实没有捷径。
D.反思“网红”现象时,我们了解到,只有那些“网红”女科学家,才算得上是值得崇拜的偶像,让人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参考答案

 

 

1.人们是怎样看待“网红”现象的呢?请根据[网络声音]和[专家评点]作简要归纳。
“网红”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认同,人们可以喜欢“网红”,也可以屏蔽“网红”,选择有自由、多元的特点。很多“网红”只是包装出来的,只是为了谋取利益。当然“网红”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网红”“被需要”,也“被嫌弃”,这是社会的多元化的产物,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生脚本,可以缓解现代人的焦虑与无聊,但不能成为人生的规划。

 

2.“网红”文化的两个心理面向“被需要”和“被嫌弃”分别指什么?
年轻人的无聊和焦虑需要一种缓解的方式,这种可供娱乐、可供消费的“网红”正好缓解了无聊和焦虑,互联网的模式更是契合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被需要”;“被嫌弃”是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借助网络推手的包装和炒作刻意塑造出来的虚拟“偶像”,有的甚至庸俗或无聊至极。

 

3.结合自己的上网经历,谈谈你对“网红”现象的看法。
示例: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为社会、为人们做出贡献,赢得了大众网民的认可,这样的“网红”值得敬佩,如文中提到的女科学家、女学霸等,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人生的价值,值得推广。而那些刻意包装、虚伪欺骗、故意丑化、以丑为美、只为谋取利益的“网红”,就应该加以正确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4.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C )

 

A项,“网红”是互联网时代特殊的文化产物,不能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B项,“网红”现象不能过分地宣传,也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成功途径;D项,“网红”中并非只有女科学家,那些美丽的女交警、那些维护市容的清洁工等都是值得敬佩的。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