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五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四下第五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代金风
整体解读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本册的习作单元是按写景游记为题材来展开编写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写作训练要素是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和孩子们观赏自然风光和历史名胜的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品读写景游记也能传承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激发起爱国情怀、探索世界的欲望。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巴金的《海上日出》,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为习作练习做准备。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向学生展示了如何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如果把写景类文章作为一个人文主题,可以看到在部编版教材的各学段都有不同梯度的编排,其维度从家乡、祖国、异域,四季和天空、大地和海洋,让孩子们慢慢建立起个人的时空坐标,形成时空联系的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学会用历史的、地域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形成看待事物的多维视角和全景视角。
人文主题 课文 阅读训练要素 表达训练要素
二上

第四单元

家乡《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三上

第六单元

祖国山河《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时候,围绕一个意思写
三下

第七单元

奇妙的世界《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

《火烧云》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四上

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
四下

第五单元

习作单元

写景游记

《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五上

第七单元

四季之美《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五下

第七单元

异域风情 《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 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本单元《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是国内的自然景观,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有人文景观也有自然美景。孩子们在阅读时,能通过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美,激发起孩子们欣赏自然美景和奇观的愿望、进而去探索各种景观、了解历史文化的愿望,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语文要素方面,习作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服务于表达训练要素的。本单元通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作者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按一定的顺序表达,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表达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按时间顺序:在写景类课文中,比如三上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是怎样的;《火烧云》我们除了读到火烧元的颜色和形状变化,也渗透过云来前,云来时,云走后;四上第一单元,学习《观潮》我们不仅边读边想象画面,也梳理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类文章,比如四上第四单元,通过神话故事,了解怎么用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清楚。
3、按空间地点的转移:本单元。
4、按事情的类别和方面:如物体的色彩、形态、用途和性能,人物的多方面特点。
在教材中涉及到“表达顺序”这一要素的具体要求如下:
册序
单元 涉及到的“表达顺序”训练要素
二上 第三单元 按照顺序说;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口语交际) 时间顺序
第六单元 按顺序讲清楚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口语交际) 发展顺序
二下 第四单元 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 时间顺序
三上 第六单元 习作时候,围绕一个意思写 逻辑顺序
三下 第四单元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时间、发展顺序
四上 第六单元 记一次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 时间、发展顺序
四下 第五单元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地点顺序
四下 第六单元 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发展顺序
五上 第七单元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发展顺序
综上表格,从口头表达到习作,按顺序表达始终是语文训练的基本逻辑,从把事情按顺序说清楚,到写清楚;从把一项活动写清楚,到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唯一一单元专门练习按地点顺序来表达的。
有了对表达训练要素的细致分析,再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及阅读板块的内容就可以尝试将方向性的、笼统的“要素”,细化为可操作、可表现、可评价的具体单元阅读和习作学习目标。
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细化如下:
1.阅读写景类文章,感受自然之美,有探索和欣赏自然美景和奇观愿望。(领域:我们和世界)2.能找出文章中时间或地点变化关键词句,梳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知识、方法)3.品读详写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最吸引自己的景物和感受写清楚的。(方法、能力)
    本单元习作训练目标细化如下:
1.通过画游览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能按照游览顺序写明游览经过。(方法)2.可以使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方法)3.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其特点。(能力)                 
4.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互相欣赏习作,看看游览顺序、景物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习惯 方法)
教学规划
通过上述整体解读,可以将本单元的学习做如下规划:
板块一:回顾神州美如画主题课程 回忆地图坐标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神州美如画”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方位感知和空间坐标意识,以此导入,并诵读已学课文,回忆当时学习课文,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景,每段围绕一个意思写等语文训练要素,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目标的兴趣。
板块二:品读课文,落实语文要素
第16课《海上日出》,能体现顺序的句子不再如以前那样显而易见。因为用准确的时间点来划分日出的一步步过程未免僵硬,和观潮、看云不一样,海上日出始终和天光、水色的变化等联系在一起。作者就是抓住“天水相接”“完全跳出水面”“直射到水面”“海水”等来写日出中的光亮和色彩的。升起的太阳有时会“走进云堆”有时会被黑云遮住,但依然会散发出光亮,让天、云、海呈现不同的光景,成为伟大的奇观。学习本课,需要在反复诵读优美的句子中想象画面,感受到日出的顺序。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读题目孩子们可能就会有问题,金华是哪?双龙洞是什么?为什么叫双龙洞?是什么样子的?本课以预习、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用路线图的方式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在课文旁边批注,叶圣陶笔下的双龙洞哪里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课上分享交流,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印象深刻的景物写清楚的。
板块三:借助地图初试身手 习作分享与修改
在进入习作训练之前,利用交流平台,梳理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海上日出》是按照景物的变化顺序写的。时间和空间都能作为线索顺序,让文章条理清晰起来。
“初试身手”为表达做准备,孩子们要先在地图上,具体画出参观路线,然后把具体的线路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里注意和二年级看图说话的要求相区分,二年级孩子们借助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把按一件事情的过程说出来。现在需要用空间类的词语,把顺序说出来,比如“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芍药居。”
第二个初试身手,可以在老师带领下观察学校的一处景物,同学们交流看到了什么。然后写一个片段,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当堂分享,让孩子们感知不同人眼中的景物,体会怎么把画面写得更美。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游_______”,要写一个游览过的地方,并写出印象最深刻之处。写完后,与同学们交换习作,互相看看游览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
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读习作例文,画出作者写得好的地方,说说好在哪,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怎样借鉴。
比如学生写的过渡句可能单一生硬,可以参照《颐和园》,把文中的过渡句划下来,多读几遍,体会过渡句不仅有位置的变化,还有观察方式、动作的变化;学生能否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写出所覌所感,让读者有画面感。可以读《七月的天山》,雪峰、断崖、鲜花,都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两篇文章还有开门见山的中心句,每段一处景物的清晰条理等。
用一节课的时间对照习作例文修改自己的文章,再来分享,相信会更有收获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15433.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 4月 24日 下午8:28
下一篇 2021年 4月 24日 下午8:44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