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是一篇情节曲折奇异、语言诙谐幽默的民间故事,也是第八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在预学的基础上,先理清主要事件,再聚焦关键部分,通过师生共演走入文本,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思维导图、示意图等形式搭建复述支架,让学生用上抓关键词等多种复述方法进行充分的表达,关注语言的完整和流畅,体会复述的“智”与“趣”。如果在课堂教学时,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说得更充分些,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学生学得会更加扎实。
《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最长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对夫妇在盼望中得到了枣核般大小的孩子,展现了枣核能干,聪明、机智、敢作敢当的品质特点。本文主旨是让孩子阅读文本感悟故事的传奇时,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授本课内容我从一下四个方面入手:
1、传奇的故事性。
根据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爱听故事,本节课我以讲故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故事的开始,一个夫妇整天盼望有个枣核般的孩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降临了。孩子很能干,能做很多活。过程是孩子帮乡亲们赶回了被县官牵走的牛,枣核的聪明形象具体。高超是智斗县官,面对满朝衙役,枣核大摇大摆的全身而退。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详细完成,孩子们听得认真,完成了课文内容的梳理。
2、“趣”味贯穿始终
图片出示“枣核”,枣核版大小的人,立即抓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把孩子带入课堂。图片展示枣核各种做事的图片,小人能干形成强烈对比,以“趣”推动故事发展。“赶回牲口”让孩子找出有趣的内容,并且说说哪里有趣。比如,枣核钻到马的耳朵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吆喝,让衙役麻痹,顺利牵出牲口;智斗县官,铁链套,棒打,一边是忙碌的衙役,一边是灵活的枣核等多出内容,读一读,说一说,感悟文章内容的趣味性,课堂兴趣盎然,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3、抓住语言点,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说写。枣核勤劳能干的内容,我让孩子联想他还会做哪些事情,指导孩子说完整的话,说清楚明白。在赶回牲口、智斗县官内容部分,我让孩子把趣味性根据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孩子脑子的意识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很容易,很多时候,他能想得到,但未必说得准确。孩子都是有思考力的,在孩子表达之前可以提醒孩子一定要想清楚想表达什么意思,再准确得说出来,或者说出来过后,自己把自己说的内容对照说上的内容想一想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再思考一下。很多时候,只要孩子能考虑的深入一点,细致一点,都是能完整说话任务的。比如,“赶回牲口”趣味性在哪里?这个步骤一定要指导清楚,孩子就能说得清楚。经常性的练习,久而久之,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4、要有一定的表演性
中年级儿童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表演。这节课,首先老师的语言要有表演性,要抑扬顿挫,起承回转,声音节奏,都要根据本文的内容变化。配合神情、手势,把孩子带入故事的天地,孩子的情绪就会被点燃,忘情的学习,学习效率就会高。
上好每一堂课,老师都要反复研读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必然能在教学中长。
《枣核》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也要注意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在本课教学的落实。
一、整体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我整体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首先谈话导入,“你对我们中国的民间故事了解吗?”,出示图片(女娲补天,葫芦娃,哪吒传奇),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故事;接着检查孩子们对本课的预习情况,包括对生字的学习,以及枣核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勤快、聪明),对课文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然后借助表格梳理表现枣核聪明的两件事,也就是故事的核心部分“赶回牲口”和“智斗县官”;最后,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先选其中的一件事进行复述,再借助关键词“出生”“勤快”“聪明”进行全文复述。
二、比较成功的做法
综合最后的课堂效果,我认为本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做法有:
1. 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我们班的孩子的复述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如何设计表格,提取关键词,也是个难题。因此,我把表格直接设计出来,先带着孩子们一起梳理“赶回牲口”这件事,也让孩子们明白在一段文字中,哪些语句是可以代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部分。第二件事“智斗县官”则交由孩子们小组讨论,亲自梳理出主要的故事情节。
2. 分层次复述课文,并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于学会复述,那么前面几篇课文分别告诉我们的借助表格、示意图、关键词就可以让孩子们加以运用。这篇课文篇幅上相对较长,先借助比较具体的表格进行部分的复述再再借助关键词进行整体的复述,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层层了解,又是对方法的深入贯彻。
3. 给复述一个评价标准。怎么样的复述是高质量的复述,这是比较抽象的。我在这节课设计了孩子们间的评价环节,具体又通顺两颗星,语气有变化两颗星,表情有变化两颗星,让孩子们明白复述也是有要求的,更是可以尽善尽美的。
三、不足之处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我认为,本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 课堂容量稍大,本来是一篇自读课文,却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课堂的几个环节仍然需要调整,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的复述训练上。
2. 课堂上学生缺少参与度。课堂上在进行复述训练时,小组合作,同桌交流,孩子们都很积极,但是班级展示时却无人主动,这样,我对孩子们的练习成果无法判断和了解。另外,作为自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也没有实现,课堂上很多环节老师都引导过多,如何放手让孩子去突破,是这节课最值得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