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语言风格)

不同类型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隐晦朦胧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要求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进行评析。答题时要求我们用最简省的文墨精准地回答问题要求。
  

(1)了解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

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2)回答语言风格的词及简单阐释

清新生动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如我们所熟知的杜甫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平淡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李煜的词。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绚丽雄奇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华美绚丽--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月季。

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委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朴素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礼拜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朴素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奔放豪壮

    其特点是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悲慨苍凉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示例8】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案】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风格的体认。所谓“风格”,指作者通过作品体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鲜明的创作个性特征。对于中学生而言,问及风格,一般也只是教材所涉及的名家名作的具有典范意义的个性特征。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