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廷式《永遇乐·秋草》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捲。西风万里,踰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祇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麋,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

1.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明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了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汉强盛时胡人从祁连山经过时,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屑。

E.词的上片写景,透露出慷慨悲凉的气氛;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晚年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了作者的凄凉心境。

2.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锤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E (B项“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错,所列地名均处于边塞,是为了使人联想到战争及“汗马功名今贱”;E项“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错,是作者感慨时光易逝。)(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2.(1)吊古伤今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有御敌报国之人。

(2)对岁月流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

(3)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作者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答出1点得2分)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