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歌鉴赏试题及标准答案汇编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①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答: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贬谪,有家难回。


②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答: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越调]小桃红  
元·盍西村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3分)

       答:“涌”,在全句中是写灯船,仿佛江面上涌现出一座蓬莱仙岛;生动地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惊讶赞赏、疑幻疑真的感受;以幻写真,以虚托实。“飞”,这袅袅香烟与悠扬笙歌似乎要飘然而上,飞绕天上的玉楼;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灯船上热闹景象时的感受;前两句写实,后一句由实入虚,导入想象。


(2)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4分)

       答:(4分)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   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   描写生动流畅(1分)

       步骤和方法是:①理解词句,产生实感;②立足桥上,“入境”想像;③调动文字,描述场景;④抓住细部,拍好“特写”;⑤字斟句酌,修改定稿。

       在春桥上举目四望,家家门前张灯结彩,十里江岸人潮涌动。桥下,锣鼓喧天,龙飞凤舞,观灯人不时暴发出欢呼声。江面上,灯船游弋,火树银花,那绚烂的灯火倒映在江中,随着水波闪动变幻,有如仙境般美妙。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试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答: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词的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湿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寒食[注]   

孟云卿(唐)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唐)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有分析1分,答出情感1分)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4分)

       答: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4分。手法各1分,语言各1分)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问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早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外园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其名曰“超然”。


(1)“烟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答:“暗”字即使人想象到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1分)又为全词定下抒情基调。(1分)


(2)词的下阕蕴涵了词人丰富的情感,试作分析、(4分)

       答:①因清明节(寒食节)所生的难解乡愁,②寄情诗酒的洒脱,③仕途坎坷的无奈。

评分要点:乡愁、洒脱、无奈。以上三个评分要点。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

6.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珑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①,士甘焚死不公侯②。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所作。①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②晋国介之推甘愿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愿意出山作官。此句意指此。

这两首诗都以“清明”为题,它们表达的主旨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的分析。(4分)

       答:不一致。杜牧的诗是借景抒情,抒写了“行人”抑郁寂寞、想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态。黄诗由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齐人与介之推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丑恶的鞭挞,表明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意思对即可)(4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1)瘗(yì)花铭:葬花辞。瘗,埋葬。铭:文体的一种。铭:文体的一种。(2)中酒:醉酒。


本词是清明怀人之作。试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景抒情的。

       答:这首词清雅素淡,细腻委婉。上片将清明时节的凄凉之景与作者内心的深思之情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浑然无间,下片写清明已经过去,风雨忆止,天气放晴了,但思念已经别去的情人,何尝忘怀?词中抒发了作者醉心于缅怀往事的惆怅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与盼望。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