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30题

【答案如下】

1.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 B 象笏,是用大象的牙齿做的笏。

3. A “江州司马”是白居易,而不是李白。

4. C “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6.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8.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A “左迁”必是降职。

10.D 皇帝的庙号。

11.B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 A 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 时正。

13.C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大夫“卒”。

14.A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

15.B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16.C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十二时辰制——

子时 ( 23时至01时) 丑时 ( 01时至03时) 寅时 ( 03时至05时) 卯时 ( 05时至07时)

辰时 ( 07时至09时) 巳时 ( 09 时至11时) 午时 ( 11时至13时) 未时 ( 13时至15时)

申时 ( 15时至17时) 酉时 ( 17时至19时) 戌时 ( 19时至21时) 亥时 ( 21时至23时)

17.A 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8.B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9.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20.D (“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21. 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22.A 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 C 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24.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25. C 视事,官吏到职工作;下车,官吏初到任。

26.C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27.A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8.D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29.D 谥有美谥、恶谥、平谥。

30. 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课文解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问题归纳

2020-4-13 18:46:31

课文解析

成语归类大全(一)

2020-4-14 1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