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题《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课文篇幅较长,语言平实,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逐步展现出老班长的光辉形象。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第二部分是第2自然段,对老班长的外貌进行了简单而传神的刻画。“快四十岁”的年龄,“背有点儿驼”,“脸上布满了皱纹”,简短的外貌描写塑造了一位吃苦耐劳的革命老战士的形象。第三部分是第3-5自然段,写为了解决战士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用弯针钓鱼让战士们喝上了鱼汤,但细心的“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第四部分是第6-19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老班长说服的经过。第五部分是第20-22自然段,写“我”知道真相后,喝不下鱼汤,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听从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第六部分是第23-34自然段,写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因为过度虚弱牺牲了。
课文中的对话描写直接体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文中重点记述了“我”与老班长的两次对话,一次是“我”追问老班长为何不吃鱼,老班长从用话语掩饰到语重心长地劝说,再到义正词严地教导,其崇高精神跃然纸上。另一次对话是在老班长牺牲前,临终之际,老班长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再一次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课文通过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烘托出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硬咽鱼骨时,感到“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一幕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心疼以及对老班长的敬重。当老班长严厉地教育“我”之后,“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哭了,这泪水中饱含着“我”对老班长的敬意。第二天,当我再次端起鱼汤,“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在老班长的严厉命令下,我喝下了鱼汤,并再次流下了眼泪,这泪水中包含着“我”复杂的内心情感,有无奈,有不忍,但更多的是感动。此刻,老班长笑了,而“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错块似的,沉重极了”。当老班长昏迷后,“我”在为他钓鱼时,“心里不停地念叨”,体现了“我”对老班长的关切,也从侧面体现了老班长平时钓鱼的不易。当老班长牺性后,“我”小心保存鱼钩的举动和想法不仅表达了“我”要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表达了“我”希望子孙后代能牢记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铭记革命前辈的崇高品质。
2.能品读对老班长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和“我”的心理活动,体会这些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能够理解小说结尾以及小说题目的深刻含义。
1.回顾《七律·长征》,读一读。
2.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篇长征题材的小说。揭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3.出示单元篇章页,回顾小说读法: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4.大家预习了课文,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炊事班长)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借助情节图,概括梳理。
5.交流人物初印象:通过情节的梳理,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相机板书: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学习任务二 聚焦“老班长”,体会人物形象
1.自主品读,抓住感受深的地方做批注
从课文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老班长忠于革命、尽心尽职与舍己为人的品质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在自己感受和体会深的地方做批注。
2.交流阅读感受,品读体会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一个四十岁不到的人,为何“满脸皱纹”?联系下文,找找原因: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操碎了心!
再出示文中另外两处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说一说这些外貌描写都突出了老班长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着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交流体会:外貌描写突出一个“瘦”,从侧面体现了老班长的操劳,表现了他忠于革命、尽心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交流阅读感受,品读老班长偷偷吃鱼骨头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