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将相和》这个千古流传的动人故事,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人物。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二、检查回顾

1.“将”和“相”是谁?“和”又是什么意思?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他们之间曾经为什么不和?后来为什么又和好?

2.课文紧紧围绕一个“和”字讲了几个小故事?  3.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板书:不和)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一)学习16自然段。

1.自由读16自然段。

2.指名读,从廉颇话听出了?

3.廉颇为什么不服气?

(板书:居功自傲)

4.指导读:把廉颇那种不服气,一肚子的不满读出来。

5.真如廉颇所说的那样,蔺相如立功,仅仅是靠”一张嘴”吗?他到底有没能耐?从哪儿可以看出他是有能耐的?那我们就一起走近蔺相如,去寻找事实依据。

(二)学生自主研读课文1—15自然段。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中划出描写蔺相如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揣摩人物特点,用摆事实、将道理的方法说服廉颇。

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交流:抓重点词句理解。

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1.“完璧归赵”中的表现。

(1)从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哪些句子最能表现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A “蔺相如看这情形……我指给您看”这是机智。          B “蔺相如捧着璧……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勇敢。

(2)在这个句子中哪个词最能突出蔺相如的勇敢?     (板书:撞)

(3)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4)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板书:机智勇敢  )

(5)指导朗读 :把蔺相如英勇无畏读出来(评读,范读,赛读,齐读。)

(6)过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不仅答应拿城换璧,还答应举行盛大的典礼,那么蔺相如要求举行这个典礼的目的是什么?这又是他的什么计?   当初蔺相如在决定带璧出使秦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7)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蔺相如的这番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面对秦王“拿城骗璧”的局势,国家面临危难,大臣们束手无策,蔺相如挺身而出,也就是说他临危受命!用一个词就是——临危受命。

从这里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

(8)小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才敢带璧入秦,与秦王针锋相对,斗智斗勇,最终完璧归赵不辱使命。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2.在渑池上,蔺相如是怎样对付秦王的?

(1)蔺相如是怎样对付秦王的?

(2)他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这叫什么?    (3)他是怎样逼秦王的?这里也有一个词最能表现蔺相如的英勇无畏(板书: 拼 )

蔺相如不惜以死相拼,这一拼,拼来了什么?

(4)指导读:谁来能把蔺相如誓死一拼的豪气读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加提示语试读、评读。

(5)你认为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呢,还是谁占了上风?秦王本来想侮辱赵王,结果反受其辱,这叫(自取其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6)小结:”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就引发了廉颇的不满,所以就有了廉颇的那番言论。

(7)至此,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请你摆事实、讲道理,去说服廉颇。

(8)小结、过渡:廉颇扬言找机会要羞辱蔺相如,面对他的挑衅,蔺相如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3.品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1)指名读17自然段。

(2)面对他的挑衅,蔺相如又是怎么做的?用一个词概括 (板书:避 )

(3)堂堂一国之相,竟如此狼狈,令人费解,对此,他做何解释?指名读 。

(4)课件出示:”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这是个什么句?换成称述句怎么说?

(5)不怕躲什么呀?

课件出示:”我所以避着廉颇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

A.蔺相如避着廉颇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蔺相如的这一“避”,与完璧归赵的一“撞”和渑池之会的一“拼”一样,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B.“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引读14段)

小结:渑池会,可以说是文臣武将“和”的完美绝唱。

(6)从这段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板:顾全大局 )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蔺相如的忠恳、语重心长。

过渡:听到蔺相如这番肺腑之言,廉颇又是怎么做的?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4. 感悟“负荆请罪”。

(1)引导学生看插图,从图上看什么叫“负荆请罪” ?从 “负荆请罪”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勇于改过)

(2)情景表演:廉颇负荆请罪被传为千古美谈,让我们把画面定格在这个历史瞬间,想象一下那个感人的场面,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分组表演,请两组上台表演、评价。   (4)小结: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送对联: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至此,这一将一相,一文一武重归于好,采访:你们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爱国)

所以,这个重和恐怕比以前更深,更牢固,因为他们是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的和。这里的合就不仅仅是和好,还有(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的意思。(板书:同心协力)

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四、回归全文,总结提高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五、《将相和》人物小小评论会

《将相和》人物中你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六、激趣导读,课后延伸

课文最后说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此后赵国真的强大了吗?可据史书记载,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为什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

七、作业:鼓励编排课本剧本

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表演。

友情提示: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2.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可以适当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做一些表演。

3.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

4.朗读表演的练习中,同组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2024-9-11 20:27:50

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2024-9-12 21:00: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