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八下10课)课堂实录(河北省一等奖)

(课前播放剪辑动画《山水情》。)

师:山水是文人一种解不开的情缘,山水陪柳宗元度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

①,说说你获得的信息。

生:这篇文章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这是出处和作者基本情况。还有吗?

生:柳宗元参加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师:这是文章的写作背景。我们一起来看文章。首先读准字音。

(屏显。)

1.诵其文,解其意。

读准一组描写形状的词语:

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读准一组描写声音的词语:

珮(         )环

读准一个描写心情的短语:

悄(         )怆(    )幽邃(        )

读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括号前的字?

(一生读。)

师: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用语,言简而意丰。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屏显。)

积累两个不齐的词语:参差不齐        犬牙差互 掌握三个词性活用:

从小丘西行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师:首先是一组近义词,都表示不齐。其次是词性的活用,这一课里词性活用较多,大家看,“西”翻译为“向西”。这是方位名词作状语。那“下见小潭”的“下”呢?

生(齐):向下。

师:“潭西南而望”的“西南”呢?生(齐):向西南。

师:同学们做到了触类旁通,很不错。再来看“斗”和“蛇”,“斗”本意是北斗星;蛇,在这里也是作状语,翻译为——

生(齐):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师:回答得很准确。最后是一个使动用法,“凄”和“寒”,翻译为“使……凄凉”“使……寒冷”。积累了词语,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出声疏通文意,时间两分钟。

(生出声翻译。)

师:有没有理解不了的句子,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生无应答。)既然没有,我就来考考你们。

(屏显。)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师:请翻译屏幕上的三句话。

生:砍倒竹子,开辟了一条道路,向下看到一个小潭。

生: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生:它的两岸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师:你说的“它”具体指代的是什么?生:小石潭。

师:看一看课下注释①。生:是溪水。

师:对,是注水入潭的溪水。我们初读了文章,了解了本文的基本意思。下面听老师诵读全文,让我们追随柳宗元的足迹,一起神游小石潭。

(师范读,生自发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实在是柳宗元写得好。据说,《小石潭记》一文既出,闻者纷纷慕名前来,以前寂寂无名的小石潭自此闻名于世。如果现在又有游览小石潭的人前来,请你选择一两处景致为其命名,让游览者对小石潭有更深刻的印象,你会选哪处景致呢?同桌可以交流交流,说说理由。

(屏显。)

2.名其景,赏其妙。

我为一处景致命名为   ,理由是        。

示例:我为一处景致命名为“水鸣珮环”,因为在篁竹之外就能听到水声如鸣珮环,特别悦耳。

生:我为一处景致命名为“水清游鱼”,因为鱼

像在空中游动似的,水特别清澈。

师:你抓住了水的特点。

生:我为一处景致命名为“斗折蛇行溪”,因为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师:你的命名还挺生动。

生:我为一处景致命名为“犬牙岸”,因为岸像狗牙那样不齐。

师:你抓住了岸势的特点。

生:我为一处景致命名为“参差树”,因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不齐。

师:多么美的景致啊。水石鱼岸本无名,名之者谁?同学们也。大家起的名字或通俗或雅致,再现了小石潭别有特点的景物。小石潭的水可谓清也,鱼可谓自由也,树可谓美也,溪岸可谓曲折也,景色真是十分别致。不过柳宗元的妙笔更为传神。我们一起来赏一赏。

(屏显。)

选出你认为描写传神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景色刻画得细腻、传神的。(提示:修辞、写法等。)

(小组交流讨论。4 分钟后。)

生:我选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这句话使用了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写出了水声的悦耳。

师:说得真好,角度准确。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清脆之感。

(生读。)

生:我选的句子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作者把溪水比作北斗星和蛇,写出了溪水的曲折。

师:表示曲折,我直接用“溪水斗折”好不好?生:不好。

师:原因是什么呢?

生:说不上来,就是觉得原文好。

师:我们来对比一下“斗折”和“蛇行”的区别。“斗折”写出了曲折的样子,“蛇行”呢?

生:写出了溪水像蛇前行一样流动。

师:看来作者不仅使用了比喻,还用了一种写法——

生(齐):动静结合。

师:读一读,读出动静来。还要读出远望的感觉,“望”字用拖音。

(生读。)

师:读得真好。你看柳宗元这个喻体用得也特别好,形象贴切,“人人心中有,他人笔下无”啊。你还能找到这样传神的描写吗?

生:我找到的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写了鱼的自由,同时又写了水的清澈,鱼像是在空气中游动似的,水都不存在了。

师:不直接写水,用鱼来写水,这是什么写法?生:侧面描写。

师:这位同学好像一直没有发言呀!

生:我找的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句话使用了动静结合,写出了鱼的活泼。

师:分析得很准确。能读出动静之感吗?静态语速要慢,动态要快一些。

(生读。)

师:读得这么好听,音色也这么好,早该回答个问题了啊。

生:我找的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都能看到鱼的影子了,水是多么清澈啊。

师:这是光与影的映衬。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他用新巧的比喻、各种感官、动静结合、光影的映衬、侧面烘托,传神地再现了小石潭的美与别致。柳宗元游小石潭,不仅是欣赏山水,更是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回应。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柳宗元有怎样的心情呢?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屏显。)

3.悟其情,知其人。

生:“乐”,因为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忧”,因为有“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赏美景时感到快乐。但作者又觉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那么你认为这里面哪个字或词最能体现柳宗元内心深处的感受呢?

生:我选“凄”,我觉得他内心是凄凉的。

生:我选“悄怆”,因为悄怆的意思是忧伤,我觉得他内心是忧伤的。

师:你们找到了直接表达作者心情的字。还有吗?

生:我选“寒”,因为都寒到了骨头里,当时作者被贬了,所以寒不仅是天气寒冷,更是心寒。

师:你从背景角度深化了作者的感觉。

生 :我觉得是“无人”。我看最后一段说有很多同游者,可是作者却说“无人”,我觉得有点矛盾。后来又觉得挺对,有那么多人他还是觉得无人,说明他是孤独的。

师:你理解得真好,请坐。刚才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那让我们把这几个字用拖音强调出来,感受作者的心情吧。

(生齐读,读出了拖音。)

师:读得有变化。《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的“一乐一忧”值得我们深思,大家皆知景美人乐,却不懂他忧为何!可能大家还是不太了解,作者何以有如此心情呢?现在,我们进一步探究柳宗元凄凉心境的缘由。

(微课介绍柳宗元生平。)

怎一个“忧”字了得

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百姓)”为己任。弱冠之年(20 岁)即中进士,入朝为官,想要有所作为。

唐顺宗永贞元年,唐王朝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希望推行一些措施来改变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时局衰落,不料革新失败。一纸诏书改变了他的命运。柳宗元先是被贬为邵州刺史,不到两月,再贬到距京城两千里以外的永州,这一年,他33岁。

改革同僚王伾也被贬谪,后因病郁郁而死;王叔文先是被贬谪,第二年又被赐死。两位同僚的境遇使柳宗元更加感到惊慌忧惧。整整十年,他谪居永州,内心凄凉而孤独。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当时甚为荒僻。被贬期间,柳宗元年近 70 岁的老母不幸染病离世。而柳宗元因“其孤有罪,衔哀待刑,不得归奉丧事”,即因为是“戴罪”之身,不能为母守孝。幼女也不幸夭折,年方十岁。内心的忧郁、无奈、悲苦又是何其复杂!

政治上的失意,亲朋的故亡,这种种的变故让他如何不忧?

同期,柳宗元还写了另一首诗《江雪》。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齐读《江雪》。)

师:漫天大雪中,行人散尽,飞鸟无踪。空旷的天地间,一个小小的身影独坐小舟之上,宛如雕塑。谁能了解他内心浩荡磅礴、无处可倾泻的一世孤独?看这首诗每句话的首字——

生(恍然大悟):千、万、孤、独。

师:如果你理解了这份孤独,我们再回到文章,读出柳宗元的这份情感。

(生很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师:柳宗元的山水熔铸了整个生命的深情。这位命运曲折的政治家,把心灵融入山水,真实坦露自己寄情山水的快乐与忧伤,写了一篇篇晶莹的文章,如一壶清香的茶,为后人奉献了千年余香。每当读到柳宗元,仇老师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首词牌名和题目均为“诉衷情”的词,想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屏显。)

诉衷情

弱冠及第入庙堂,一意振朝纲。永贞梦断何处?独钓寒江上。闻声喜,遇小潭,青翠望。石奇鱼憨,欲乐还怆,奇文永赏。

(生热烈鼓掌。)

师:课下请同学们扩展阅读以下文章或图书,进一步了解这位山水文人。

(屏显。)

1.文章。

柳宗元:永州八记(再现型游记)

苏东坡:《前赤壁赋》(表现型游记)陆游:《入蜀记》(文化型游记)

余秋雨:《山居秋暝》(现代山水游记)

2.图书。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王立群,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脉》,余秋雨,长江文艺出版社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71835.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3月 21日
下一篇 2024年 3月 21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