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解忧情 潭影照人心——《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以景解忧情 潭影照人心——《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设计精要】

《小石潭记》不同于常规的写景游记,是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之作,是最贴近作者内心真实想法的自我剖白。一景一物,皆是情。本课教学中,联读柳宗元同期作品《愚溪诗序》,仿写诗句“潭影空人心”,呈现柳宗元人生经历,解读隐于小石潭之下的情感脉络。

【课堂实录】

一、寻解忧之景

师:山水是疗愈的良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苏轼被贬黄州时用一抹月色澄澈心灵,唐代也有一位被永贞革新挫伤后的文人想用山水治愈伤痛,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和相关注释给出下联。

(投影展示)  

子瞻遇怀民望月消愁,(        )。  

生1:子厚携好友访潭解忧。柳宗元字子厚,所以恰对应苏轼的“子瞻”。注释中提到“吴武陵、龚谷”都是作者的朋友,小石潭是他此次游玩的目的地。

师:对得很工整,一下子抓住了本文的核心事件——以小石潭解忧。但“访”极具目的性,还有没有更恰当的动词呢?

生2:我想用“寻”字。小石潭不是一下子就找到的,藏得很深,是作者一步步挖掘出来的。“寻”字有一种摸索的感觉。

师:你能否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动词来验证你的“寻”呢?

生3:“隔”、“闻”、“伐”、“取”、“见”。

师:也许正是小石潭的来之不易,才会让作者在听见水声时便言“心乐之”。文中还有哪些景色让作者“心乐之”呢?

(投影展示)  

(    )令吾心乐之。

生4:翠蔓令吾心乐之。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随风飘拂,给人一种悠闲柔和之感。

生5:潭鱼令吾心乐之。潭水十分清澈,让鱼像是在空气中游动一样,让人感觉自由自在,也是诗人心境的映射。

生6:我也认为是潭中鱼,它们一会静止不动,一会轻快敏捷地向远处游去,没有一点束缚。

生7:日光令吾心乐之。阳光本身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照在潭水上波光粼粼,这种美景也让柳宗元感到快乐。

师:回到“心乐之”的原句中探寻,我能否说“篁竹令吾心乐之”?

生8:我认为可以。“篁竹”是竹林的意思,竹子本就是君子风骨的代表,此刻又配上佩环声,更显清幽,柳宗元是文人一定也喜欢的。

师:那同样是“篁竹”,怎么第四段就避之不及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何意?

生齐答: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师:那么是什么景物影响了柳宗元的心境呢?

(投影展示)  

(     )令吾心忧之。

生9:溪水形状令吾心忧之。像北斗星,像蛇一样,时隐时现,而且“蛇”的比喻本身就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

生10:岸势令吾心忧之。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说明溪岸是很危险的,不像平时游玩的景点之类岸边的石头已经打磨得很光滑了。

生11:对于岸势的描绘还提到“不可知其源”,可能竹林遮蔽不能望见溪水的源头,会让人有一种迷茫的感觉。人在未知面前往往是恐惧的。

二、析解忧之果

师:请结合同学们对景色的分析绘制柳宗元的心情变化图,并分析其解忧结果。

生12:柳宗元的解忧之旅失败告终。虽然小石潭短暂地让他快乐了,但是在第四段中直接写到“悄怆幽邃”,说明他还是伤心的。所以我画的曲线是先上升后下降。

生13:我也认为他是伤心之旅。明明同行的有五人,他却说“寂寥无人”,最终还是没人懂他。

师:一个人的伤心不会没有征兆。柳宗元透过这溪水、岸势联想到了什么呢?也许在同时期创作的《愚溪诗序》中能寻到答案。

(投影展示)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愚溪诗序》

生14:小石潭就是柳宗元的化身。溪水的“明灭可见”、岸势的“不可知其源”都是柳宗元此刻前途未知的象征。就像他在《愚溪诗序》中说“不可以灌溉”,他被贬后觉得自己变成对国家没用的人了。

生15:“无以利世”表明对世界没有贡献,“蛟龙不屑”说明皇帝不愿意重视他。

师:我们再齐读一下第一段发现小潭的过程,你有没有新的感悟?

生16:柳宗元有一种怀才不遇之感。那么清澈美丽的小石潭像一个被埋葬起来的宝藏,需要通过“伐竹取道”才能见到,只有听到佩环声的人才能发现他,柳宗元在遗憾没有一位明君赏识。

生17:柳宗元看小石潭就是在看自己,所以在第一次看到小石潭的时候才会心乐之。后面越来越发觉到小石潭的共性后,又觉得小石潭太可怜了,同自己的遭遇一样“斗折蛇行”。

师:记小石潭亦是记柳宗元,故而这篇文章无闲笔,为何要强调崔氏二小生的名字?请结合材料理解。

(投影展示)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柳宗元传》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18:柳宗元并未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任柳州时,改变男女质钱的土俗,还致力于传授知识。就像这溪水一样“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生19:“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柳宗元正是在说我虽然对朝廷没有用处了,但是我作为地方官可以为百姓办实事,而且还可以写写文章来自我宽慰。

生20:恕己是宽恕自己,小石潭最终抚平了柳宗元的伤痛。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是不会被贬官所打倒的。

师:小石潭外的柳宗元也许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景一直没变,变的是赏景之心。

三、悟解忧之人

师:《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也提到潭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常建在古寺中寻得静谧之地净化心灵。你能否结合本文和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仿写后半句,为潭影换一个动词?

(投影展示)  

潭影(    )人心

生21:潭影透人心。因为潭影是清澈的,可以映射人的面孔,而柳宗元看“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时候,同样也看到了自己,当时正处被贬时期的他,低落凄苦,潭影穿透的不仅是鱼影、人影,更是他的心,那颗迷茫忧郁的心,仿佛就在影子映射中看穿了他的往事。

生22:潭影掩人心。“掩”字为掩盖的意思。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描绘了一幅澄澈透亮的小石潭和悠然自得的氛围,但读通全文可知,此时柳宗元因变法失败被贬,孤独无依。他用小石潭的美景反衬出了他内心的无人理解的悲伤孤独和不被重用的愤懑。

生23:潭影洗人心。柳宗元自发现小石潭后心情变化不一,与其说是潭水触动了他的情,倒不如说是潭洗涤了他的心。柳宗元心中本已愤懑忧愁,一来到小石潭,自是将他心上蒙络着的怨藤污泥洗刷掉。——一开始他见潭欣喜,是因表层的“泥”被冲刷,他好受了些;但接下来,随着他脚步的深入,洗刷的深入,内层更令人哀转忧虑的“陈泥结块”的接踵而至,所以他才感到了痛彻心扉的苦,但是清洗还在进行,污泥终会消失,柳宗元终会结束他的痛苦。

师:潭影照人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回望《小石潭记》的种种景物,何止潭影照人心呀。

(投影展示)  

(     )照人心

生24:翠蔓照人心。低谷的柳宗元遭受被贬的失落,在看见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时就仿佛看见了他自己曾经的光耀夺目,如今却像这藤蔓一样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也体现了作者此时处境的无奈。

生25:全石照人心。小石潭是以整块石头作为底部,突出了这块石头对小石潭很重要。潭几乎是由这块石头组成的,表达了作者也想像这块石头一样被人器重。

生26:潭折照人心。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这曲折的溪水就像柳宗元由喜到忧的曲折心情,更如他曲折的仕途经历。

生27:游鱼照人心。柳宗元就好似那游鱼,希望自己也可以身处洁净的世界,自己想通过变法革新使世界变得干净,但不尽人意的是作者不但未能改变现状,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游鱼也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影。

生28:日光照人心。日光下澈,日光穿透的不仅是水潭,既然心已存于潭中,光又何尝不会刺入人心呢?日光在心中绽放,虽是加进了情感的迸发,但也助推了他寻找理想之路的进程,影在光下生,光在影后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生29:潭石照人心。“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中形状各异的石,也正是柳宗元心上的藤,突兀横生。但石会因水的雕刻呈出奇形怪状,终在万万年后消磨,心上的藤也会慢慢解开,抚平伤疤,造就又一幅妙作,积累又一个才人。

师:短暂而又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落下了帷幕,政坛也许少了一个舌战群儒的“柳子厚”,而小小的永州、柳州却多了一个“往来翕忽”的“柳柳州”。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7429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4月 12日
下一篇 2024年 4月 14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