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为解决饥荒问题,把缝衣针改造成鱼钩,钓鱼煮野菜汤,病号吃鱼肉、喝鱼汤,他却啃鱼骨头,连口汤都舍不得喝。即将走出草地时,炊事班长因饥饿而牺牲。本文歌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学习目标】
1. 默读课文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关注人物的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学习准备】
1. 搜集长征途中的革命先烈事迹。
2. 回顾《七律·长征》中的背景资料。
【学习过程】
图片复习导入:背诵《七律·长征》,回顾长征背景资料
【学习任务一:了解写作背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越过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多草甸、沼泽。文中的草地指的就是松潘草地,课文讲的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故事。
图片
【学习任务二:结合人物描写,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活动一: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图片
学生交流:本文哪几处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与老班长的争执。
②“我”因为知道真相咽不下去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喝下。
③老班长在大家即将走出草地时因过度虚弱而壮烈牺牲。
活动二:快速默读课文,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图片
1.从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中感受其形象。
说一说: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先找出对老班长的相关描写,再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例如1:从第十三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时刻把指导员的话记在心中,不论多苦多难,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不负所托。表现了他忠于革命、尽职尽责的崇高品质。
例如2:从第三自然段“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我们”的身体,心情愈发沉重,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例如3:在第23自然段“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激励着我们。”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由于长期忍饥挨饿、日夜操劳,身体极度衰弱。尽管如此,他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激励“我们”,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乐观向上的精神。
(此处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给与学生展示的舞台,可以同桌、小组合作上讲台分享,给与学生充足的表达空间。)
2.从人物对话中感受老班长的形象
例如6~19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终被老班长说服的经过。
(“我”与老班长的第一次对话:“我”追问老班长为何不吃鱼,老班长从用话语掩饰到语重心长地劝说,再到义正辞严地教导,表现了老班长为了完成革命任务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光辉品质。)
例如28~30自然段,“我”与老班长的第二次对话,老班长临终之际心中仍然只有同志和任务,再一次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
【学习任务三:体会“金色的鱼钩”的含义】
图片
1.默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思考:课文写的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为题目呢?
(“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垂不朽。)
图片
过渡语:老班长,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舍己为人的真正含义。他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的典型代表。正是因为有他们,才能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我们因此才能过上今天幸福的生活。
【学习任务四:分享革命先烈事迹,感受革命精神】
1.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长征过程中的革命先烈事迹。
过渡语:孩子们分享的这些革命先烈事迹都非常的感人,为此,我们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忘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小练笔: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图片
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万里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此时此刻,这枚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就存放在我们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就展现在我们同学们的面前,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2.推荐阅读《永远的丰碑》《七根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