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洵
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何如人而已。议者常曰:将与相均。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国有征伐,而后将权重;有征伐无征伐,相皆不可一日轻。相贤耶,则群有司皆贤,而将亦贤矣;将贤耶,相虽不贤,将不可易也。故曰: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任相之道与任将不同。为将者大概多才而或顽钝无耻,非皆节廉好礼不可犯者也。故不必优以礼貌,而其有不羁不法之事,则亦不可以常法御。何则?豪纵不趋约束者,亦将之常态也。武帝视大将军,往往踞厕;而李广利破大宛,侵杀士卒之罪,则寝而不问。此任将之道也。若夫相,必节廉好礼者为也,又非豪纵不趋约束者为也,故接之以礼而重责之。
古者相见于天子,天子为之离席起立。在道为之下舆,有病亲问,不幸而死,亲吊待之,如此其厚。然其有罪亦不私也。夫接之以礼,然后可以重其责而使无怨言;责之重,然后接之以礼而不为过。礼薄而责重,彼将曰:主上遇我以何礼,而重我以此责也,甚矣。责轻而礼重,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故礼以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而后为相者,莫不尽忠于朝廷而不恤其私。
吾观贾谊书,至所谓长太息者,常反复读不能已。以为谊生文帝时,文帝遇将相大臣,不为无礼,独周勃一下狱,谊遂发此。使谊生于近世,见其所以遇宰相者,则当复何如也?天子御坐,见宰相而起者有之乎?无矣。在舆而下者有之乎?亦无矣。天子坐殿上,宰相与官趋走于下,掌仪之官名而呼之,若郡守召胥吏耳。虽臣子为此亦不过。然尊尊贵贵之道,不若是亵也。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且吾闻之,待以礼而彼不有效以报其上,重其责而彼不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者,天下无有也。彼人主傲然于上,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之为利?宰相利其君之不责而丰其私者,孰若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之为其福,吾又未见去利而就害,远福而求祸者也。
(有删改)
1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相侔也 侔:相等
B.而不恤其私 恤:考虑
C.在舆而下者有之乎 下:下车
D.掌仪之官名而呼之 名:名称
1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之善观人之国者 鹏之徙于南冥也
B.则群有司皆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责轻而礼重 弃甲曳兵而走
D.且吾闻之 穷且益坚
1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相》议论的是如何任用宰相的问题,这篇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得层次分明、鲜明透彻,颇有说服力量。
B.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只要看看宰相是什么样的人就行了。“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何如人而已”,开篇就简单明确地把“相”的重要性点了出来。
C.本文认为任相之道与任将之道是不同的,作者用汉武帝对“将”的事实来证明对“将”要优以礼貌,“将”犯了错误,也不要用“常法”去要求。
D.作者认为“礼”与“责”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他提出“任相”的方法有二: 一是以礼去尊重他;一是以“重责”去控制他。
1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
1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尊尊贵贵之道,不若是亵也。
(2)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之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