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哀其诖误,止司刑使,停新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时张光辅尚在豫州,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邪?”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万贞生!”光辅诘其语,仁杰曰:“明公总兵三十万,所诛者止于越王贞。城中闻官军至,逾城出降者四面成蹊,明公纵将士暴掠,杀已降以为功,流血丹野,非万贞而何!恨不得尚方斩马剑,加于明公之颈,虽死如归耳!”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卒用为相。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仁杰心乎唐者,忍辱事牝主,君子谅之,谓其机深谋长,欲成匡复之功,有不得不然耳。人臣之义,苟利国家,无所不可。向令仁杰洁身以去亦自为谋则忠于唐祚究何补焉随流合污,从容岁月,使老妪不疑,群宵不忌,然后房州弟子得有反正之日,盖用心苦矣。
(清·蓝鼎元《修史试笔》)
- 材料二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向令仁杰洁身A以去B亦自为C谋D则忠于唐E祚F究何补焉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存,指问候、慰问,与曹操《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词义相同。
B. 表,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奏章还包括奏、疏、议等不同的形式。
C. 纵,指放纵,与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纵”词义不同。
D. 尚方,官署名。秦朝开始设置,属少府,是掌管供应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部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认为朝廷在越王事件中处罚不当,因此极力上表,最终使皇帝撤销了处罚。
B. 狄仁杰认为张光辅杀降邀功,致使鲜血染红田野,犯了比越王贞更加恶劣的罪行。
C. 狄仁杰举荐张柬之为相,坚持己见,最终改变太后想法,可见其坚持为公之心。
D. 蓝鼎元认为狄仁杰忍辱负重,做到没人怀疑自己,是为了恢复唐室,用心良苦。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
(2)人臣之义,苟利国家,无所不可。 - BDF 2. C 3. A
- (1)将士们倚仗功劳,要求索取东西很多,狄仁杰没有答应他们。
(2)做臣子的大义,如果对国家有利,就没有不能做的事情。
(1)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
(2)人臣之义,苟/利国家,无所不可。
(1)将士们倚仗功劳,要求索取东西很多,狄仁杰没有答应他们。
(2)做臣子的大义,如果对国家有利,就没有不能做的事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狄仁杰洁身离开,这是为自己考虑,那么对他忠于李唐正统,究竟有什么益处呢?
“向令仁杰洁身以去”,是“向令”引导的假设的情况,“洁身以去”作谓语,“去”后要断开;
“亦自为谋”,是从狄仁杰自身的角度对前文假设情况的评价,“亦”前断开,宾语“谋”后要断开;
“则忠于唐祚”,是由“则”引导,提出、强调从李唐正统的角度考虑的情况,“则”前断开,宾语“唐祚”后要断开;
“究何补焉”,是评定前文假设情况对李唐正统无益的结论,独立断开。
故选BDF。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害怕违背了陛下体恤百姓的本意。/句意:屈驾前来探望我。
B.正确。
C.“词义不同”错误。“纵”:指放纵,放任。句意:您纵容将士抢劫。/“纵”:指放纵,放任。句意: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最终使皇帝撤销了处罚”错误。从“表奏,特敕配流丰州”可知,具表上奏后,朝廷特意下令将这些人发配流徙到丰州,并没有撤销处罚。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恃”,倚仗;“所求取”,求取的东西;“不之应”,宾语前置,“不应之”。
(2)“义”,大义、道义;“苟”,如果;“利”,对……有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士民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五千多人被没收为官奴。司刑使相继到来,逼迫催促行刑。当时狄仁杰可怜他们因牵连而受到处罚,阻止了司刑使,停止行刑,飞速表奏朝廷说:“我想使您听到我的上奏,好像是为叛贼理论;知道实情却没有上奏,又害怕违背了陛下体恤百姓的本意。奏章写好又毁掉,拿不定主意。这些人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本心,希望您能怜悯他们因牵连而受到处罚。”具表上奏,特意下令将这些人发配流徙到丰州。
当时张光辅还在豫州,将士们倚仗功劳,要求索取的东西很多,狄仁杰没有答应他们。张光辅愤怒地说:“州将轻视元帅吗?”狄仁杰说:“扰乱河南的,只是一个越王李贞,现在一个李贞死了,一万个李贞出来了!”张光辅责问这话的意思,狄仁杰说:“您统帅三十万军队,诛杀的只有越王李贞。城里听说官军来了,越城出来投降的人很多,您纵容将士抢劫,杀害已经投降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功劳,流的血染红了田野,不是一万个李贞又是什么!我恨不得有尚方宝剑,架在你的脖子上,即使死了,也死得其所。”
太后曾经问狄仁杰:“我想得到一个优秀人才重用他,谁可以胜任?”狄仁杰说:“不明白陛下要把他放在什么位置?”太后说:“想任用他为将相。”狄仁杰回答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岁数大了,却是做宰相的人才。”太后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问狄仁杰,狄仁杰回答说:“先前举荐的张柬之,还没有被任用呢。”太后说:“已经提拔了。”狄仁杰说:“我举荐的人应该做宰相,不是司马。”最终任用张柬之为宰相。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的贤才,都是出自您的门下啊!”狄仁杰说:“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个人。”
材料二
狄仁杰的心在李唐,忍辱事奉武则天,君子原谅他,说他心机深,谋略远,想要成就匡复唐室的功绩,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做臣子的大义,如果对国家有利,就没有不能做的事情。如果狄仁杰洁身离开,这是为自己考虑,那么对他忠于李唐正统,究竟有什么益处呢?他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从容度日,让武则天不怀疑,一众小人不猜忌,然后唐室子孙才有了复兴之日,这真是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