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拼音教学: 全班起点不同怎么教?

全班起点不同怎么教?

离秋季开学越来越近,幼小衔接热潮中,孩子们都是好奇宝宝,满心期待小学生活快快来到。大人反而不淡定,常因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而心有焦虑。

身边几位新一年级爸妈这个暑假没闲着,已从心理上、知识上、环境氛围上、战略战术上全方位投入适应期教育。

据说,提前学拼音,是许多幼升小宝宝的暑期必修课。

那么,问题来了——

孩子们的拼音起点千差万别,一年级老师咋整?

脑补一下课堂现场,学过拼音的孩子屁股不着板凳,频频抢答,没学过的只能干瞪眼干着急,老老实实练读“a o e”。

当然,这样的凌乱只是暂时的。但如此悬殊,很考验老师的教学智慧。

一刀切式地教,看似面向全体,滴水不漏,实则是屏蔽差异,简单粗暴。

过去,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走过一阶段弯路,发现问题后迅速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才没有翻车,平稳过渡,慢慢驶上“高速”。

1.摸清起点,通过调查精准把握学情。

一年级新生,可能来自不同幼儿园,甚至跨地区来到同一个班级。因多方面原因,孩子拼音学习的起点差异很大,这一点老师们都会有预判。不过,这种预判大多比较抽象、模糊,鲜少针对个体学生把脉具体学情。

格兰特·威金斯说:“教师是评估设计师,通过诊断学生需求以指导教学。和其他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员一样,教育领域中的设计师也必须考虑他们的‘客户’(学生)”。

拼音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需要充分了解整班的学习基础,细化个体学生的起点,如此才能真正做好细致的教学规划。

学习拼音之前,可以设计一份问卷星(前测),邀请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收集关于拼音学习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背景资料。学完拼音后,还可以从家长方面做一次后测,用来比较、分析孩子的学习效果。

调查问卷要说明意图,如: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恭喜您的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升级为博文班的快乐“小学士”。从第四周起,我们将要开启一场趣味的拼音之旅。为了全班孩子更好地学习拼音,用好这根识字小“拐杖”,果果老师真诚地邀请您参与本次调查。请您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的选项中选择最符合的一项。(问卷信息只供教学研究使用,不会外传)非常感谢您对博文班的爱!

问卷内容可从孩子学习拼音的基础、兴趣、困难、期待等方面设置,10-12题即可。开学后,我也会和一年级的老师共同做好这件有价值的事情。
2.大情境+小故事,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

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二、三单元为拼音单元,共13课,系统学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每一课都配有情境插图。

汉语拼音教学的核心不是符号记忆,而是要在情境中识认、理解与运用。

在实践中,我提倡“大情境+小故事”式教学。

孩子天生喜爱故事,13课内容可以有多个故事,但这些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故事串,而这个故事串又是在一个大情境中发生的。

情境与故事,让拼音教学活泼有趣。即便是学过拼音的孩子,也会听得津津有味。起点不同,只是知识储量不同而已,如果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让孩子在全新的场景中体验到超乎经验的学习过程,一定会消解差异问题,收获大大小小的惊喜。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把两个单元的拼音教学看成是一场拼音国的旅行。这场旅行的始发站是“a o e”站。老师可以根据站点绘制一张拼音国旅行图,贴到班级墙上,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拼音号小火车一站一站进发的快乐,又能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避免回生与遗忘。

图片
用现在流行的概念来说,拼音教学就是“大单元教学”。

浙江大学刘徽教授将单元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宏观单元对应大概念的的最高位,容量最大,它不一定是集中教学,可能是弥散性的、无形的。而微观单元是有形的,往往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学习。

教材中的拼音编排是以微观单元存在的,一般用6—8周时间完成教学。从迁移、运用的角度看,拼音的学习又要有整体意识,也就是“宏观单元”意识。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适时巩固,在情境中反复运用,学生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绘制”自己的拼音认知地图,生成超越课堂教学价值的学习成果。

有了大情境,还要用小故事来激发日常的学习兴趣,突破一个个拼音难点。

拼音教学的难点,与地域及学生个人的内外条件相关。有共同的难题,如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也有地域差,如有的地区前后鼻音不分,有的地方分不清鼻音n和边音l……

小故事要设计在难点处,要尽可能地自然镶嵌在课中。

比如借助拼音绘本闯难关。以《g k h》一课教学为例,我根据林乐珍老师的绘本《胖圆历险记》中《寻找我的一角》改编一个小故事。课上,师生共同讲故事,在欢快而有节奏地讲读中,学生发现故事中的音节和之前学的gā、kā、hā长得不一样,它们中间有个介母“u”,从而认识了三拼音节。

图片
再如根据音节特点编故事。教低年级语文,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故事老师。韵母大家庭的“成员”众多,小朋友们学着学着就混淆了。我们编了一个拼音童话《到韵母家做客》:

图片
韵母家庭有点儿特别,是由五个蘑菇屋组成的。每个蘑菇屋门口都有一块牌子,写着韵母们的名字:单韵母、复韵母、特殊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韵母妈妈要带我们参观它的家。路上,韵母妈妈告诉我们,韵母家庭的成员每天带着不同的声调帽子去上班,到旁边的汉字王国给汉字先生和小姐标拼音。不过今天是休息日,韵母成员都在家,等会儿我们可以见到它们。

我们先去了单韵母的屋子。这些字母长得很大,比我高出很多呢。单韵母见到我们很高兴,跑过来礼貌地和我们打招呼。单韵母说话的声音很好笑,因为它们说话时嘴巴绝不会动来动去,永远保持一个形状。

第二个蘑菇屋是复韵母住的,这个屋子最大了,听韵母妈妈说,里面住了八个复韵母。复韵母们排队走出来欢迎我们。其中有几个复韵母长得简直像双胞胎。一开始,我们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韵母妈妈教我们分辨的好办法——看第一个字母念什么。嘿,这个方法果真好,我们一下子就分清楚了,它们是ie、ei和iu、ui。

第三个蘑菇屋里只有er一个韵母。韵母妈妈说,小er的脾气有些古怪,别人都愿意和声母交朋友 ,组成音节,只有它不乐意,它喜欢自己独自给汉字注音。

……

图片
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保持内外两种思维方式——“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大情境设计,就是跳出拼音单课看整体学习结构,把握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乃至这部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心中有大目标,有“施工图”,这不就是“望远镜思维”吗?而小故事讲述,就是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内挖掘”,找到拼音教学的内在机理,在故事场景中达成理解性目标,实现迁移运用,这不就是“放大镜思维”吗?
3.抓好两头,构建整班学习螺旋通道。

要想提升整班的汉语拼音水平,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两头的学生。

基础比较好的孩子,引导他们借助拼音拓展阅读。过去,我会在一年级上学期推荐大量的拼音图书,比如一年级的小蜜瓜和小豌豆系列。图画书没有注音怎么办?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做起来。还可以玩个“替换游戏”,把书中的句子换成纯拼音句,让孩子带着对故事的好奇一句句拼读。此外,要充分发挥这部分孩子的模范带头作用,请他们当拼音小先生,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解决拼音学习中的问题。

对于之前没学过拼音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始时放低要求,放慢学习节奏。当发现他们认读有困难的时候,适当关注孩子的学习心理,不当众放大他们的错误,以免产生畏难情绪、自卑心理。课后,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家校合作,因材施教。

通过抓两头,打通整班学习的通道,构建拼音学习的有效路径。

在孩子的学习旅程中,只有一次系统学习拼音的机会。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这个时期都要积极地为孩子创造拼音环境,培养孩子学拼音、用拼音的乐趣,把拼音基础打牢,语文就会越学越轻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研论文

统编版教材“教什么”的四个依据 ——兼评李铮铮的《我与地坛》教学

2023-8-4 12:14:06

教研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材分析

2023-8-23 14:14: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