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知识要点

知识点

图片
第1课《春》

(一)文学常识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

1、盼春:

①段 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

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第3-7段:

③段 春草图。

④段 春花图。

⑤段 春风图。

⑥段 春雨图。

⑦段 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

第3段: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钻”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面积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第4段: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写出百花争春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闹”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第5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6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7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3、⑧段 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

(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

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

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

(五)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不能颠倒。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六)知识延伸

有关“春”的诗句

  1.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3.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基础知识

《乡愁》鉴赏品读 作品梗概 主题概述

2023-7-3 21:50:59

基础知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全解

2023-7-6 10:25: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