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下课文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叙事

教 材 分 析
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读写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以往关注的句段开始上升到篇的布局!写作手法开始由段过渡到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清楚”的 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 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二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为本单元学习初步整合信息提供了基础。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作品!初读备课时,文章的脉络相对比较清晰!开头中心句引领全文,紧接着从天空和大地的空间顺序介绍,天空与大地分别按时间顺序罗列两个地方不同的事物,最后两段总结全文,告诉我们只有观察才能发现世界的奇妙!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是课后习题的要求,也是语文要素落实的要求,让语文要素落地无痕,倘若为了落实语文要素而去上,一定会很干瘪,这是考虑之一。其次,课文习题中“联系生活,说说你对: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于是我翻阅了一些资料,许多资料都归类为:神奇、有趣、充满活力!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后来通过反复阅读,我觉得,所谓是有“生命”,我更倾向文章中事物的变化!作者通过想象比喻,赋予事物不同的变化,因此我把这一课后习题转化为:感受奇妙的比喻想象,通过事物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变化”赋予我们世界多姿的生命。其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变化的事物,让学生借助比喻想象口述!其次再说一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基础上。仔细看了一下朱老师上这一课,朱老师把上一单元“运用多种发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运用到这一课上!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说一说难理解的地方?大多数难理解的句子都是通过生自问自解,预设的问题也正是“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的确这样的设计很高端,、也很上位!但是考虑到自己班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最后也未必落到这个问题上!于是我还是果断的放弃了!经过分析,我把本课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课后九个生字,关注多音字“劲”,积累修饰词描写事物。

2.发现文章总分总的结,了解课文以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并分别以时间顺序介绍不同的事物。

3.寻找文中事物变化的语句,在朗读比对中运用“比喻想象”的方法,仿写生活中事物的变化!进而理解“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上 课 流 程
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景物的图片,紧接着说“大自然真是神奇,难怪有位作家这样感叹到”,进而出示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学生齐读!标红“奇妙”“有生命的”,意在引导学生可以读的再奇妙、再神秘一点!学生很容易把重音放在了标红之处!随后说“这位作家说了世界的美妙,还告诉我们如何发现美妙”出示了文章的后两个语段,学生齐读,提炼关键词:观察寻找。我想看一下学生是否预习,于是追问道“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大部分同学很轻易地说出来了作者与国别,看来许多同学的确注意到了小字部分!

之后板书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奇妙”还可以怎么说?”“神奇、奇特、美妙、有趣”,然后再引导学生读的奇妙一点、神奇一点。

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想一想,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我们这个“奇妙的世界”?请你画出来!本来我是想问: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这个奇妙的世界?上课的时候,总觉得这个问题很大,学生会一头雾水!并且语文要素也说了“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清楚的”,既然了解,那就简单一点,减请问题的难度!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大致浏览一下,大部分都找了出来,好有很少的一部分没有找到!于是引导:其实两句话非常的相似……完成朗读任务后,我出示了以下词语:

呈现  蔚蓝  雕饰  变幻

光辉  光芒  劲吹  刀剑

本环节,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正音,重点讲解了“雕饰”,通过列举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雕饰?意在让学生结合生活,了解词语的意思。“光辉”让学生在这组词语中,找一找相近的词语“光芒”,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类似的词语“余晖”,猜测它的意思?提醒他们可以注意一下字形,学生回答说是太阳光。我的评价是:不准确,既然是太阳光,什么时候的太阳会余留光线呢?自此,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就理解了。“劲”是一个多音字,尽自己最大力气“劲力”;精神振奋“起劲”,然后联系课文语句知道“劲吹”是猛烈的吹,随即拓展“劲草”“劲松”“劲敌”。朗读生字新词后,自此词语基本结束。

为了加强积累,我出示了短语(    )的天空、(    )的形状、(  )的余晖。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出示课文中出现类似的短语,朗读后总结:多积累词语可以让句子更丰富。

第三个环节,回到刚才的问题: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了我们奇妙的世界?学生回答,出示语句,总结按照空间顺序把我们这个世界分两部分写!紧接着抛出:到底文中写了哪些事物呢?请你圈画出来。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画,a画完后学生说一个,我就把提前准备的卡片贴一个在黑板上。在这里,我有意打乱顺序,让学生合上书,分一分哪些事物是天空的?哪些事物是大地的?其中属于天空的“小水洼”与大地的“光辉”“秋风”错的很明显,因为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也就错了,翻开数更正后。我说:作者正是通过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事物,发现不寻常的奇妙。板贴被分成两部分后,我问同学们:虽然分好了,但是这些事物的顺序和书上一样吗?学生开始讨论起来了,有的说这个事物在前,有的说那个事物在前。我让学生打开书本,学生又重新按照书本重新说了一遍,我也相机调整了顺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呢?于是很多同学发现:无论天空还是大地,他们里面都有一个时间顺序!紧接着让学生有哪些时间?天空是“清晨”“雨后”“黑夜降临”,大地是“春夏秋冬”。于是我抛出问题:现在你明白了作者是怎么写的吗?谁你结合着板书说一说课文是怎么介绍“我们奇妙的世界”。几位同学越说越好,尤其是小A同学,他说:课文先总的来说,我们的世界很奇妙,然后他依据板书支架,最后又说到:课文的结尾作者总结全文,告诉我们如何发现世界美妙。为了强化他们的理解,我又把本篇课文页放在了课件上,理了一下文章的脉络。自此课后习题一也就完成了,语文要数也算完成了一半。

 

第二节课,我让学生回顾了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接着:作者又是怎么把这些事物写清楚的呢?出示了:

④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⑤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请一位学生来读,接着全班一起朗读。我问:生活中你看到过特别的云吗?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云,学生说了很多,我不断调整他们的介绍,说清楚。接着出示萧红的《火烧云》中的语段,我读他们感受变化。抛出:萧红笔下的云是怎么变化的?我提供了以下方式,便于他们发现:有的像( )正在( );有的像( )正在( );有的像(  )正在(   )。学生说:云朵一会儿变成马,一会变成狮子……在这里,我觉得这个环节是不是有些多余?因为跳过这个环节,似乎紧接着的环节也可以直接引导感受云的变化。他们感受“云”的变化!引导他们:当云彩在蓝色的天空,我们大家都叫它?

生:白云

师: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我们叫它?

生:乌云

师:当雨点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云彩又去了哪呢?

生:消失不见了。

师:你发现吗?原来云彩……,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叫做?

生:变幻。

师:是啊!云彩会变化。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文中还有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变化?请你边读边画下来。

学生边读边画,我巡视了一遍,并且提示他们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语。看着许多学生划出了句子,我请他们交流,并且提醒他们:先读一读这个句子,然后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他们都能抓住关键词,谈个人对“变化”的感受?之后,我出示了自己预设的句子:

③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⑥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⑦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⑧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⑬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

⑯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借助图片场景,分别朗读对应的语句。紧跟其后说道“正是这些变化,赋予我们这个世界美妙;正是这些事物前后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我询问同学们:“借助生活,你能不说明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变化让你感受到生命?”

生1: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一片绿色,让我感受到生命。

这一点,有的同学还是迟疑,我补充道:小草在土里与钻出地面,前后的变化,让你感受到生命,还有没有说一说前后的变化让你感受到变化

生2:铁钉生锈

生3:路灯在夜晚照亮黑夜

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后继续展示以上预设的语句:让同学们发现除了变化之外,作者是怎么写的呢?有没有发现这些语句共同的特征?有的同学已经发现,有的同学还没有发现,为此我标红了语句。“比喻”很明显了,我总结道:是啊!赋予事物变化,加上奇妙的比喻想象,这正是作者彼得西摩向我们展示的“美妙世界”“生命世界”。请你结合着这种写法“前后变化+比喻想象”完成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生命与美妙?经过这样分析,给了他们时间完成课后小练笔,在交流中课几近尾声。

最后,我说道:美妙的世界需要怎样发现?让我一起朗读后两个自然段。朗读后,我总结道:生活不缺少美,只要我们观察寻找生活的事物,一切都是奇特美妙的。

教 后 反 思
板书给了我很大帮助,让学生有了叙述支架,也让课变得轻松。突然发现,朱老师这方面真的很让我学习太多!其次,语文要素一定要转化,直接让语文要素参与进来,一方面会增加学生难度,另一方面还会让教学的课堂如陷泥淖。以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抛出的问题清晰,比如这次:生活中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所在?我把问题转化一下:通过前后的变化,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所在。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研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无生课堂”

2023-5-22 9:23:00

教研论文

冲出壶口的一刹那的闪现——《壶口瀑布》教学浅思

2023-6-1 20:20: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