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通过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识“鸿,铭,悼”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剥,削”,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
阅读与鉴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剥削,压迫,兴旺”等词语;
表达与交流:通过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深刻含义;根据关键词句,学习论证观点的主要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出示毛泽东题字:“为人民服务”。交流:在哪些场景中听到或者看到过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
3.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出示词语
剥削 压迫 寄托
利益 鸿毛 哀思
(1)读词语,说规律。(第一行词语都是并列结构,第二行词语都是名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压迫:用权势强制别人服从。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托付在某人或某事物上面。
利益:好处。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
哀思:悲哀怀念的思绪。
(3)指导读好多音字:剥削。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围绕中心论点主要写了几点内容?
2.交流:
中心论点: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第一自然段,)
主要内容:
正确的生死观(第二自然段)
正确的批评观(第三自然段)
正确的团结观(第四自然段)
寄托哀思:使民族更团结(第五自然段)
3.将小标题连起来,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任务四:品读语言,深入探究
1.默读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更深入地阐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回忆革命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事迹,如董存瑞,雷锋,讲述张思德的故事,抓住关键词“完全,彻底”,体会如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3.为了论证生死观,作者如何表达观点的?
句子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说体会)
(1)引用了司马迁的话来论证观点。
句子2: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第一种死可以叫: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第二种死就叫命丧黄泉,下地狱)
(2)对比说明两种死的不同意义;
句子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举例子高度赞扬张思德同志的死。
4.如何理解“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第一句: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第三句:接受任何人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2)对比这三句话的涵义,你发现这三句话有怎样的关系那?(层层递进)
(3)作者是怎样将这三句话连在一起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
(4)总结:在演讲时正确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以让自己的观点表达的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5)齐声朗读,尝试背诵。
5.默读第四自然段,如何才能做到团结一致?
句子1: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共同目标)
句子2: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解救受难人民)
句子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句子4: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6.默读第五自然段,作者表达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任务五:尝试背诵
1.出示二、三自然段内容填空。
2.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图片
(新店镇小湖中心小学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