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最警醒教师们的一句话

有一位老夫子说,一个人只要做到《论语》里面的一两句话就受用无穷了。于是,就有一年轻人说,我就做到了两句,老夫子立刻郑重请教,问他做到了哪两句。年轻人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就完全照做了。”

呵呵,历来人们都把它当作一个笑话。其实,个人觉得其并不怎么好笑。我们为什么就要嘲笑那个年轻人呢?时下的年轻人不都以吃货自居吗?他顶多也只能算得一吃货吧。如今《舌尖上的中国》如此流行,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说不定其还能成为美食家呢。其若以自身的经历拍一部美食纪录片,说不定比《舌尖上的中国》还火呢。

所以,人世间的事情,最怕的就是专业与认真。同样,我们学习《论语》不怕你博学,就怕你专一。那位老夫子说得对。一个人只要能做到《论语》里的一两句话,就真的会受用无穷。那么,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那一句话就值得我们去钻牛角尖呢?

儒教的重点是搞教化的,让我们还是从比较愚拙的曾子的话谈起。因为其也是传道之人不说,其更是老实人,也就更爱钻牛角尖了。

首先来看第一句——吾日三省吾身。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谁又能够真正的做到每天都反省自己每天的行为言辞呢?我们大多只是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罢了。自律一点的,一时的反省也顶多只是给自己留下无穷的后悔,之后就又一次把自己的过失丢到了九霄云外。这之中大多数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没有坚持每天都反省自己。

再来看曾子反省的三个方面。第一,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这主要反应在帮助别人是否忠诚,是否尽职尽责;第二,反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主要表现在做人要讲究诚信,也就是所谓人无信不立。这两点不是我本文想讨论的重点,在此就一笔带过。

最后来看曾子反省自己行为的第三个方面——传不习乎?语句很短,很简洁,但是却很难懂,因为它有歧义。

对此,大多数人的解释是:老师叫我们做人做事之道,我们认真践行了没有?著名学者南怀瑾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本人却不深以为然。

在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需要对曾子有一基本的了解。我们知道,曾子是儒家学说的至关重要的传承人,他著了《大学》一书。因此,是比孔子更为高一级的老师,因为他除了教学之外,还不忘了著书立说。但是,无论怎样,曾子是一个老师,一个通过书面和口头的方式向人们施教化的老师。

于是你就想,一个自己老师都死了很多年,自己也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竟然会说“老师叫我们做人做事之道,我们认真践行了没有”不是很矛盾吗?而且还要注意他这句话是以一位教师的身份说出来的啊!是他每天对于自己的反思啊!所以,我们应当作这样的理解——我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宇宙、人生、社会之道,我自己都认真践行了吗?

言传不如身教,这或许才是曾子的担心。如此一想是不是比南怀瑾他们的解释更为合理呢?

而这也更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每天对自己必有之拷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等。这些句子都应当时刻贴在我们的脑门上。大音希声,在真理面前,在人生之道的面前,在学生面前,我们真的很容易沦为夸夸其谈的伪君子。

而这还只是小问题,更严重的是,我们会因此而影响到学生们长远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却一定黑。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老师都是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如此呢?

当然,请诸位不要误会的是,我在此并不是对教师们进行道德审判。因为缺点不止于思想品德方面。就拿书写汉字来说吧,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做作业需要一笔一画写工整,可是我们自己呢?有这么严格地要求过自己吗?诸于此类教学中的细节问题,也都是我们广大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好了,是该回到与文前笑话相关的问题上了。这也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第二个意思——传不习乎?除了要让我们感到警醒,我更应该每天这么地提醒自己,要求自己,反省自己,真正地做学生的榜样。如果所有老师都每天都认真地专注于这一点,中国的教育没希望也有希望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名著阅读

《论语》: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大治国理念

2020-1-23 11:41:35

名著阅读

《论语》:巧言令色多下流

2020-1-23 11:43: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