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瑞霞 李竹平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传统手艺人之玩转‘竹节人’”。本文作为单元内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文本,完成阅读任务,根据成功标准,着手准备单元表现性任务,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竹节人》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家范锡林以回忆的文笔,用夸张、诙谐的语言,生动、细致地叙述、描写了“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玩’竹节人”的情景,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自己做玩具,对于如今的小学生而言十足新鲜,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十足的骄傲,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物质条件匮乏给逼出来的。“竹节人”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竹节人简单有趣。说它简单,是因为它的制作工具十分普通:毛笔杆、工具刀、鞋线和针,它的制作工序也很容易,“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说它有趣,是因为它的出现,使得孩子们徜徉在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课桌上的一道道裂缝,被想象成了竹节人的战场;冰糕棒被想象成竹节人的金箍棒;钩针被想象成竹节人的虎头双钩;铅皮被想象成竹节人的偃月刀;铁丝被想象成竹节人的蛇矛,一个破课桌,俨然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竹节人魅力无穷。有的同学成了“科学怪人”,私自对竹节人进行身体改造,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脑袋,装备盔甲,但却中看不中用;有的同学一到下课就“开战”,大家摆开场子,其他同学咋咋呼呼、拍手跺脚地观战,好生热闹;还有的同学上课了意兴不减反增,手痒难耐,用课本当“屏风”,跟同桌又“开战”了,结果被老师识破没收。竹节人却利用此次契机征服了老师,老师也在办公室里偷偷了起来。
《竹节人》学习提示中,阅读任务一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阅读任务二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根据这两个阅读任务,围绕本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阅读智慧分享会”,先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嘴的过程中,以学弟学妹为交流对象,通过绘制“玩具制作指南”,讲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演示竹节人的若干玩法,从中体会传统玩具给大家带来的乐趣,体验、梳理自己为了完成任务是怎样进行阅读的,初步建立方法服务于目的的观念,再迁移大概念的理解,来完成第三个阅读任务,“检验”大概念。
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自主识字,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知道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文本内容和运用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即方法服务于目的。
3.运用速度全文、提炼信息、梳理内容等方法,完成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4.组织开展“传统手艺人之玩转‘竹节人’”,体验传统玩具给大家带来的乐趣。
5.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梳理,建构方法服务于目的的认知观念。
二、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明确目的,探究任务
1.借助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叙事性散文《竹节人》,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怎样的阅读目的或期待?
(2)读一读《竹节人》的学习提示,这里的三个阅读任务,有哪几个与你的阅读期待不期而遇?
【设计意图:本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对学生的要求是,在阅读时能养成思考阅读目的的习惯,因此,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在课文标题处停一停,想一想自己的阅读目的或期待,在后面的学习中,也要根据具体文本,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这种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习惯。】
2.带着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课文。
(1)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交流:玩具制作指南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关注课文的哪些内容?
(2)出示学习单,请你根据学习单的提示,自主阅读课文,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筛选相关阅读材料,完成阅读任务,并总结阅读方法。
阅读任务
指南内容
阅读材料
阅读方法
制作玩具指南
准备材料
制作步骤
操作细节
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经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策略,在阅读实践中自主迁移运用,深入体会该阅读策略带给自己愉悦的阅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自动化。】
板块二 创设情境,实践任务
1.结合学习单,完成阅读任务。
(1)结合学习单中筛选的阅读资料,提取、梳理关键信息,写玩具制作指南。
(2)组织交流,相互点评,检查同伴的指南内容是否具有实操性,并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把隐形的思维过程显性化,通过写玩具制作指南,学生需要把筛选阅读资料,提取、梳理关键信息的过程,都通过任务表现出来,这样是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单元阅读策略的一次过程性评价,符合“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
2.进入中段班级,实践阅读任务。
(1)介绍“竹节人”玩法,激发学弟学妹兴趣。
(2)展示分享“竹节人”制作指南,邀请学弟学妹按照指南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展示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在展示过程中,提示学生根据中段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反省自己写的玩具制作指南是否具有实操性,在此基础上,再次对指南内容进行完善。】
板块三 组织活动,实践策略
1.发布任务,激发兴趣。
(1)课前布置任务,动员部署。
围绕“传统玩具”的话题,设计访谈问题,对家里的长辈进行访谈,了解传统玩具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2)课上交流分享,活动预热。
课上交流分享:传统玩具有哪些?(展示图片或实物)这些玩具怎么玩?它们给家里长辈带来了怎样的乐趣?
2.任务驱动,目的阅读。
(1)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传统玩具,搜集相关资料,带着阅读目的自主浏览资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细读相关阅读材料。
(2)运用记笔记、列大纲、画思维导图等形式,整理和呈现阅读成果。
3.展示分享,讲评激励。
(1)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动手、动脑、动嘴,分享展示阅读成果。
(2)学生根据成功标准,评选出“最佳传统手艺人”。
传统手艺人之玩转“竹节人”活动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小组自评
班内互评
参观者评价
主题
与传统玩具相关,不局限于竹节人。
交流
展示在阅读任务中选择的阅读材料。
交流自己在阅读材料时运用的阅读方法。
分享这次阅读体验的收获,以及阅读成果。
展示
讲述传统玩具的玩法,并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旨在实践单元核心学习任务。核心任务实际上是《竹节人》学习提示中阅读任务一、二的融合和延展,竹节人属于传统玩具,而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仅可以在《竹节人》这篇文章中体会到,在家里的长辈那里也能了解到,因此,创设访谈家里长辈这一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更有趣的传统玩具,在此基础上,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阅读策略,在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中解决问题,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板块四 回顾梳理,感悟方法
1.回顾三个任务完成的过程,梳理分别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或策略。自己设计表格进行梳理。
2.对比三个任务所运用的阅读方法,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并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板块五 迁移实践,检验理解
1.交流对第三个阅读任务的理解,思考需要运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并进行交流分享。
2.进行阅读策略和方法的实践运用,完成任务三,在完成过程中监控方法与目的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判断。
3.分享学习体验,进一步建构方法服务于目的的认知观念。